编余琐谈

2021-08-23 03:22沈飞德
世纪 2021年4期
关键词:星火馆员刊物

沈飞德

明天,20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6月28日下午,我欣喜地拿到了由《世纪》编辑部编、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星火:〈世纪〉杂志党史专题选编》一书(以下简称《星火》)。《星火》的编辑出版,集中体现了《世纪》在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编辑、出版和成果转化、传播方面所取得丰硕而独特的成果。乍看书名,读者就知道这本书是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的。关于这本书的由来、内容、特点和价值,“前言”都作了比较全面、详尽的介绍,本期的“世纪遐想”栏目又作摘要发表。我觉得其中有一段谈《世纪》“气质”的话概括得特别好,说“此次编选的党史专题文章,亦将<世纪>杂志的‘气质体现得淋漓尽致……”,可谓精炼、精准、精彩。

我想说说《世纪》的“气质”。“气质”可看作是刊物的品质、精神或品格,简言之就是刊物长期坚持的办刊理念、宗旨和方针而逐渐形成的一种优良传统或个性特点。关于《世纪》究竟具有何种“气质”,编辑部早就有过总结,诸如具有追求高品位、雅俗共赏、文章史料价值高、可读性强的风格。我曾就《世纪》的“气质”问题求教著名社会学家胡守钧教授。胡教授是《世纪》的老作者,也是特别喜爱《世纪》的老读者。他在未受聘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之前就为《世纪》撰写了多篇高质量的文章,其中《维护汉语的纯洁性》一文的社会影响特别大。胡教授直言《世纪》具有求实、崇善和尚美三大优秀传统,具体而言:“求实:永远把事实判断放在第一,继承司马迁等史学家的优秀传统,反对指鹿为马,秉直而书。崇善: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判断,提倡有利于天下百姓的观念。尚美:貶斥丑恶,褒扬美好。”

胡教授赞赏《世纪》的“气质”,特别肯定其求实的品质,也就是求真,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星火》的文章以真实的历史细节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而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饱经磨难而薪火相传的初心使命。以“红色起点”“星火燎原”“风雨同舟”三辑收录的50篇文章类型来看,大体可分为档案史料解读、亲历回忆两类,个别文章介乎两者之间。这三类文章虽然探寻和呈现真实历史的方式有别,但却兼具学术价值高和可读性强的共同特色。编者是为人做嫁衣的,有高质量的文章,是由于有一大批高水平的作者。譬如以档案史料解读文章的作者有陆米强、邢建榕、徐云根、朱华、谢俊美、朱少伟、殷之俊、王海波、朱玖琳等,他们都是训练有素、研究成果丰硕的文史专家,他们的文章通过第一手档案史料,“甄别考辨,拨开历史的重重迷雾,以流畅生动的文笔将有血有肉的党史故事娓娓道来”(引自“前言”)。

在亲历回忆类文章中,各地文史馆馆员的篇章特别值得一提。馆员们在《世纪》发表的这些亲身经历的独家文章,是他们在崇文鉴史工作方面积极履职的成果体现,也很好地体现了《世纪》是他们履职的一个重要平台。

《世纪》的“气质”不是抽象空洞的,而是通过每期的一篇篇文章来具体呈现的。一篇篇文章背后,都蕴含着编辑团队“敬业、乐业、专业”的优秀品质或职业操守,他们不仅有专业的历史知识,而且具有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近5年《世纪》已连续两次获得编校质量优秀期刊,近两年编辑部先后获得上海市“巾帼文明岗”和“三八红旗集体”的荣誉称号。可以这么说,编者具有的优秀品质无疑是刊物“气质”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也就是刊物在新时代坚持“积累史料、传承文化”的宗旨,发挥更大社会效益的文化软实力所在。

(2021年6月30日)

猜你喜欢
星火馆员刊物
刊物贺词
信息时代院校图书馆馆员的职业素养
镜花缘(10)
关于义务馆员参与高校图书馆服务建设的思考
基于个人发展困境与人力资本视角双维度考量的青年图书馆员培育对策
一慢改写星火绘画
海底两万里
试论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素质构建
星火
读者论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