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国玲 樊海涛
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基石,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内涵。
作为省级战略市级实施的城市新区,襄阳市东津新区不仅有机器的轰鸣声,还有琅琅读书声,这里不仅有幢幢高楼,还有片片校区。
“新区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学校规划布局和标准化建设,奋力推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全覆盖,让每一个在新区安家的市民实现‘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的愿望。”东津新区(经开区)党工委书记、东津新区管委会主任肖勇说,迈入“十四五”,东津新区正处于跨越赶超机遇期、特色崛起蝶变期,如火如荼的建设与发展为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改变,快速发展的教育让新区变得更加美好。
在布局上做文章,教育保障扎实到位
在东津新区鹿鸣苑小区(原肖营还建房),居住的大部分是肖营村征迁村民。村民们对于征迁的态度,从最开始的抗拒、抵触,变为抢着主动签字、催着快点搬家。这些转变,离不开小区正对面“幼+小+初”三校联动提供的保障。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一走进春晓幼儿园就能听到孩子们的歌声。该园于去年9月投入使用,设有大、中、小6个教学班,在园幼儿179人,是新区目前最年轻的一所公办幼儿园。
“去年还有部分村民没搬过来住,学生不算多。但今年春季招生的时候,只用了两天时间就招满了。”春晓幼儿园副园长徐满红说。放学时间一到,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排着队礼貌地跟老师告别。家长接到孩子后,过马路就到家了,非常方便。
在春晓幼儿园左右两侧,仅一墙之隔,分别是已经竣工的浩然中学和东津新区第二实验小学。
在浩然中学,崭新的灰白色建筑、标准的塑胶跑道、宽敞明亮的教室、配置先进的功能教室,还有绿地里随风摇曳的花朵,校園里处处充满生机。
“这些教学楼采用的是台阶式错层布局,增加了学生室外活动的面积,视野也更宽阔。” 东津新区教育办负责人胡勇指着前方的教学楼介绍说,浩然中学可容纳36个教学班,从教室到宿舍,所有室外平台全部连通。该学校还配备了全隔音的音乐舞蹈室、可开设多种体育项目的室内运动场、可容纳300人的阶梯教室等多种设施。
东津新区第二实验小学可容纳36个教学班,同样配备了各类功能教室和先进教学设施。胡勇说,下一步,区教育办将积极做好教师招聘、培训和设备采购等工作,确保学校正常运转,顺利开学。
目前,这两所学校都已达到竣工验收条件,预计今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届时,两所学校将提供学位共3420个,可以充分满足片区内学生的入学需求。
在质量上下功夫,校园呈现满堂红
“搭箭!后面的男同学胳膊抬高一点。扣弦!不要着急,听我口令。预拉!保持住,后面那位男同学胳膊再抬高一点,调整呼吸。开弓!”
3月18日,在汉水小学射箭教室,孩子们在教练的辅导下,动作整齐划一,认真地盯着靶位。“这是我们学校开设的特色社团课程,有射箭、人工智能、编程、架子鼓等20多种,并且聘请了专业教练为孩子们授课。”汉水小学校长王琼说,社团课很受学生和家长的喜欢,学校每周安排半天的时间学习各类社团课程,希望孩子们通过这些特色课程,全面激发自我潜力,提高学习兴趣,实现多元发展,从而打造“生生有兴趣,人人有特长”的特色校园。
“学校有晚托班,孩子放学后,在学校就能把作业写完,不懂的、写错的都有老师讲解。孩子回家了只用完成阅读作业,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我们家长的负担。”居住在东津世纪城上都府、汉水小学三(2)班学生厉思诗的妈妈开心地说。厉思诗一家是山东人,2013年来襄阳务工,听老乡说东津新区的环境好、学校多、教育强,特地在这里定居。
新区各学校深入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活动,着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道德品质和法治教育,从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东津镇中心小学、世纪城中学等学校通过开展经典阅读活动,推动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促进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实验小学的扇子舞、王河小学的校园文明礼仪歌也成了校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与熏陶下,学生的素质提高了,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各学校办学特色显著,受到了家长的称赞,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三月春风仍料峭,教育之树已扎根。东津新区加强区域内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全区教育资源统筹,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推进各类学校建设发展。
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为解决教师短缺的问题,从2018年起,东津新区先后招聘教师229人,全部实行先培训后上岗,最大限度满足学校用人需求。同时,新区强化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的管理与培养,先后评选“鹿门名师”40人,其中3名教师获市级“隆中名师”称号,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
东津新区不断优化教育教学管理,充分激发全体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广泛开展各类调研活动,完善相关体制机制,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有效提高学校用人效益和质量。建立督学责任区,定期开展各项督查,激发教育内部活力。先后制订并落实《东津新区教育系统岗位设置方案》以及教师奖励性补贴发放相关方案,切实提高教师待遇,暖了人心、添了干劲。
在统筹上出实招,教育兴城发展进入快车道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东津新区始终秉持“教育是最大的民生”理念,科学谋划区域发展,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下大力气实施产业兴城、教育兴城战略,扩大学校规模,带动人口集聚,激发区域发展活力。
2020年春季,东津二中新建的综合楼投入使用。3月25日下午活动课,笔者在学校图书室看到孩子们在书架前,手捧书本,静静地阅读。“自2018年10月18日学校综合办公楼开工以来,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区管委会为该项目投资400万余元,党工委、管委会领导多次带领各部门负责同志亲临现场,全力保证项目实施的正常运行。综合楼的建成使用,为音乐、美术教学等提供了专用教室,配套建设的图书室和心理咨询室等,极大地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学校办公室主任吕锋老师说。
近年来,东津新区将人、财、物大幅向教育倾斜,先后投入资金3100多万元,完成了11所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教学楼、学生宿舍、食堂、厕所等新建、改扩建项目29个;投入1650多万元购置电脑、课桌椅、餐桌椅、投影仪等设备;所有学校装备了“班班通”多媒体教学设备,以校园环境“软实力”助推教学质量“硬发展”。
义务教育初露锋芒,高等教育齐头并进。武汉理工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襄阳示范区项目交付使用后,约有4000名研究生将在这里就读,他们的主要课题研究、科研成果都会在这里产生;华中农业大学襄阳校区(现代农业研究院)建设项目已完成土地平整,蓄势待发;襄阳华中科技大学先进制造工程研究院东津研发基地项目一期工程启用后,将承担或参与多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研究……城市蝶变、科创聚变、产业质变相互促进,形成以才促产、以产兴城的良性循环。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十三五”期间,东津新区教育规划的阶段目标已完成,新区在学生成长、服务发展、惠及民生等方面取得了新发展、新突破。
开新局,谋新篇。在打造中心城市综合功能承载区和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的道路上,东津新区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需求,着力促进公平、优化结构、提高质量、补齐短板,不断开拓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境界,让每一个孩子在新区健康快乐成长。
责任编辑/杨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