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莉
“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倡孝老敬老,培养孩子的孝心、爱心,既可以让孩子养成孝顺父母、尊敬师长、敬老助老的良好品质,更可以促进家庭、社会和谐发展,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调查发现:当前小学生孝敬长辈的行为表现不容乐观,究其原因,主要是对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认识不足,对如何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缺乏有效的措施。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许多经典都是以“孝悌”为中心的精神传承,比如《论语》《孟子》《孝经》《二十四孝》中都有关于“孝”的论述。研究表明,诵读经典是可以改变当前青少年孝道缺失现状的。基于对“经典中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诵读经典,对小学生孝德形成起着巨大作用”的认知,笔者以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东湖国际校区三年级(3)班学生为对象,进行了有关利用经典诵读促进小学生孝敬长辈传统美德养成的实践研究。
深入调查客观分析,厘清小学生孝敬长辈传统美德教育现状
为了更好地开展本课题研究,笔者拟制《小学生孝敬长辈传统美德教育现状调查问卷》,就小学生孝敬长辈的行为表现、目前小学生对经典诵读内容的喜爱程度、经典诵读的教学形式和效果三个方面进行调查,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形成了对小学生孝敬长辈传统美德教育现状的基本认识。
孝敬长辈的行为表现不充分。在家里具有“小公主气”和“小王子气”的学生人数不少。很多学生在家里就是“小皇帝”,一不开心就会跟爸爸妈妈发脾气,有的学生从来没有洗过自己的衣物,更不谈帮助家人做家务。对于家中的长辈,特别是爷爷奶奶,关心得更少。
目前选用的经典诵读篇目在体现学生年龄特点和当前时代意义上适应性不足。学生对于目前学校提供的诵读内容,喜爱的人数占比较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对于比较深奥的作品如《大学》《中庸》等,即使有老师的讲解也不能完全领会;而《朱子治家格言》所主张的言行准则与现代小学生生活并不能很好地融合。大部分学生认为,需要牢记的经典篇目应该是与自己的生活或者学习有密切聯系的内容。
大部分学生认为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形式比较单一。一些难以记忆、理解的篇目,依靠死记硬背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效果较差。孩子们期待有趣多样的活动。
探究有效诵读的路径与方法,激发小学生诵读兴趣
选编合适的经典诵读篇目,培养小学生孝敬长辈传统美德。如何在浩如烟海的中华优秀传统经典著作中,选择适合小学生诵读的篇章,促进小学生孝敬长辈传统美德的形成,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内容。笔者不断摸索、总结,按照适度、经典、中正的原则在《朝读经典》《国学经典》和校本教材《读过》中,挑选出适合小学生学习并体现我国传统“孝”文化的诵读内容。
选编原则。适度:要求适度、恰当,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经典:选择的内容要具有代表性;中正:正确并符合时代特点。
基于以上原则,选编内容从何谓孝道、千古传诵的孝顺榜样、诗词歌赋中的温暖亲情、践行孝道的行动指南、感恩父母从现在做起、常孝事家大孝报国等方面进行搜集并筛选。
含蓄是古典诗词作品的鲜明特征,但它也给小学生的阅读增加了难度。研究发现,诵读经典篇目方法的选择,必须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要从小学生的兴趣入手,经典篇目的诵读有着不同于阅读其他类型篇目的独有特点。
声韵歌诵,吟唱中记忆。古人读书非常讲究依字行腔、平仄起伏、抑扬顿挫之美,起伏中更能体会作者的情感。每天清晨的“20+20”阳光阅读时间,学生在诵读老师的引领下,调整呼吸,打开胸腔,进行发声练习。按照平仄吟诵诗词,孩子们浅吟低唱,自然而然,经典内容中的“孝”也入心入脑。
知文晓意,形象中理解。叶嘉莹先生指出:“教小孩子读诗,不是你教他唱歌,而是要兴道,把这首诗感动人的地方告诉他,然后让他诵,也就是背下来。”可见,诵读能力的核心是对古诗词的文字进行理解感受、想象与还原、记忆、个性表达的能力。唯有真正走进作品,读懂其内容,揣摩其情感,受到其意境的熏染,才能生发出真正的感动。
于是,我们结合小学生认知具象、直观的特点,摸索出小学生易诵、易懂的诵读方法。一是“孝心”故事法。在经典篇目学习中恰当地插讲故事,可以使学习内容妙趣横生,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绘图表意法。在经典诗文的教学中充分利用绘画静止、固定、可观的特点,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这样学生接受起来更直接,可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三是创编童谣法。在讲解经典篇目时,引导学生通过编童谣的方式呈现学习内容,孩子们不仅对诵读的内容感兴趣,还能从童谣里获得更多的“孝”文化,明白孝敬长辈的道理。
为了促进小学生对经典篇目的理解,将孝敬长辈的中华传统美德根植于学生心中,我们通过开设“经典表演诵读课”,以演促读,以演导行。
“经典表演诵读课”是运用语言表演艺术中语言和形体表演相结合的艺术形式,通过轻松、幽默的授课方式,配合表演、表情、发声、气息等方面的综合性训练,在学习朗诵表演的过程中,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经典诵读中融入表演,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悟理导行。开设诵读表演课。为了让经典诵读的形式更加丰富,特别是将读和做结合起来,便于学生识记,把课程落到实处,我们将“经典诵读”与“表演课”结合起来,开发为校本课程,运用表演的形式促进学生对经典诵读作品的识记。课程的表演部分由长江人民艺术剧院刘洁老师完成,讲解部分由学校语文老师完成。新开辟的“经典诵读表演课”,让学生感受语言魅力的同时,进行表演元素的综合训练,在结合表演形式的诵读中提高学习经典篇目的兴趣,接受情感熏陶,提升道德意识,引导自己的道德行为。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小学生养成孝敬长辈的传统美德
体验导行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小学生既能在活动拓展中体验到诵读的乐趣,又从内心深处感悟孝行的价值和意义,强化“孝敬”的意识,营造孝行的氛围,进一步激发小学生诵读经典的积极性,有效促进小学生形成孝敬长辈的美德。
传统节日表孝心。传统节日凝聚着传统美德所传达的深刻内涵,民俗文化在传递和发扬这些高尚品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将传统节日、经典诵读、关爱家人等内容融合在一起,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表达自己对长辈的感恩之情,让浓浓的亲情孝意蔓延到每一个学生心里。清明祭祖。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纪念祖先的传统节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孩子们在低吟中体悟对去世长辈无尽的思念;“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孩子们在浅吟中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怀念……清明时节,或跟随父母还乡,或去墓地祭扫,边吟边思,以这种庄重的仪式传递浓浓的孝意。中秋赏月。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和”的追求,它体现了对家庭的重视。中秋佳节召开特色班会,讲月饼的来历,诵含“月”的诗词,做甜甜的月饼,并把月饼带回家和家人一起分享,让长辈们感受到孩子们的孝心。重阳登高。从历史文化传承来说,尊老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这样一个具有代表意义的节日里,从对“子欲养而亲不待”诵读中,感受尽孝当趁早,真正将敬老孝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长辈们写上一份感恩卡,身体力行为爷爷奶奶捶捶背……“孝”不只在嘴上,更重要的是落实在行动上。
推己及人献孝心。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在当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思想对于个人、家庭乃至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孝不仅仅表现在对自己的长辈,还要让小学生能够推己及人,形成更广博的孝道。敬老院里春風暖。为传承敬老爱老的中华传统美德,引导少年儿童尊重老人,孝敬长辈,学会感恩,课题研究对象班级中的“小梧桐志愿者”在省道德模范、“中国好人”严昌筠叔叔的带领下,来到武昌东亭敬老院,开展“心手相约·情暖老人”敬老爱老活动。社区院里传真情。传递“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宽广情怀和安老怀少的社会风尚,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社会生活中浓烈的人情味。
生活点滴尽孝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家和万事兴、天伦之乐、尊老爱幼、贤妻良母、相夫教子、勤俭持家等,都体现了中国人的这种观念。‘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代诗人孟郊的这首《游子吟》,生动表达了中国人深厚的家庭情结。”将孩子们在经典名篇中习得的“孝”理,外化为行动,在平时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中做到尽孝,才是经典诵读的真正意义所在。“孝心心级墙”项目活动应运而生。丰富多彩的系列“孝心”活动让孝心潜移默化落实在孩子们的行动上。
打卡促行法。学生孝理、孝行的落实需要一定的机制,我们设计了小学生孝敬长辈传统美德的评价方法,以老师和家长为评价主体,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量化评价。此方法包括经典诵读打卡法和孝敬行为评价法。
经典诵读打卡法,让“经典诵读”评价有的放矢。经典诵读打卡法由教师监督完成,按照学生阅读打卡的时间进行量化,评选出“经典诵读之星”。
孝敬行为评价法,让“孝心行动”掷地有声。孝敬行为评价法由家长和老师监督完成,按照学生在家完成“孝心”作业情况,家长以打“★”方式评价,按照“★”的数量和家长的评语,评选出“孝敬之星”。
总的来说,利用经典诵读与孝敬长辈传统美德养成有机融合的双评价方式,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诵读习惯,还可以督促学生将认知转化为行动。
“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通过经典诵读促进小学生孝敬长辈传统美德养成的实践研究,学校贯穿“知行合一、以行启真”的研究思想,化零为整,动静结合,探索了适合小学生经典诵读篇目和指导方法,提升了学生对经典诵读的兴趣,丰富了当前学校常规性诵读课程的内容。知行合一,化虚为实,形成了知孝理、导孝行的教育方法,促使小学生孝敬长辈知行合一。通过课题研究,丰富了“孝亲”文化的内涵及实践经验,拓宽了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时空,促进了学生德性、精神生命的灵动而和谐地成长。同时,打开了教师生命维度,让教师身上散发出了才气、锐气和静气,助推师生共同发展。
【本文系根据武汉市教育科学规划教师个人课题 《利用经典诵读促进小学生孝敬长辈传统美德形成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 2018G204)研究成果改编】
责任编辑/杨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