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萍
首先,培养学生的权利意识,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明确划归权利的界限,在不牺牲自己权利的前提下尽量照顾他人感受;在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尽量维护自己的权利。
其次,識别欺凌行为,一旦察觉立即反抗。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用语言表明态度,把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大声说出来。在被侵犯的第一时间坚定而明确地用语言和手势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立场。如果不能有效阻止对方的行为,要大声疾呼寻求帮助。如果欺凌既成事实,需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情感支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肯定其在经历此类事件后产生羞耻、恐惧等情绪是正常的,是可以被理解的。让学生明白他拥有终结一切悲伤的主动权,只要选择不忍气吞声,不徘徊在无所适从、被动等待帮助的境地中,就可以和同学、老师、父母站在一起寻找出路,打破被欺凌的困局。
安抚好学生的情绪后,就可以从理性层面着手,平和温柔地与学生对话,还原事件整个过程。多方视角切入审视,剖析欺凌者的动机和诉求,通过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正确归因,分析所处环境的有利因素和可利用的各种资源,协助学生追根溯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应对的方式,是联合其他被欺负的同学一起去警告欺凌者?还是向老师反映,寻求学校的保护?要让学生知道,被伤害了,在没有感受到足够的补偿和尊重之前,有不原谅的权利;而选择原谅这些欺凌的行为,则需要欺凌者认识到错误并真诚道歉,从此改正。
希望我们的教育能引导学生从小就多一些善良和真诚,处理问题时价值判断中多一些公平和正义。希望每一次危机都能得到妥善处理,成为学生思想成长和价值观教育的最好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