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传利
一次听课,教材上是一幅野游的画面:山上有7名同学,山下有4名同学,要求列出一个加法算式。课堂上,大部分学生列出了7+4=11或4+7=11。可很快,气氛就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有学生发现,山上、山下各开着一些山花,围绕山花,学生编出一组新的题目。又有学生有新发现,山上、山下都有男同学和女同学,山上、山下既有红花也有紫花,又编出几个题目。
同样这幅图画,在一次教师培训班上拿给教师们时,他们费了好大劲,只编出两个题目。这里固然不是说这群学生的智力有多高,但学生“怎么想就怎么说”的情感方式,让已是成人的教师遭遇了一个不小的尴尬。
上述事例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思。学生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当他们全身心地沉浸在自然的、群体的活动中时,他们的思維特别活跃,他们的发现丰富多彩,而作为成年人的教师,思维却相对显得僵化、刻板。为什么?我认为,关键在于要葆有一颗童心。
一日,读《曹文轩:我喜欢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一文,我终于明白他的作品打动我的原因:他有一颗诗质的童心。曹文轩的“儿童视角”“孩子的眼光”,正是源于他灵魂深处的童心。这颗童心让他看世界、看社会、看人生时,诗意而浪漫。
永葆一颗诗质的童心,实质就是不仅要物质地活着,还要诗意地活着。给童心留一隅心灵的空间,人生将变得清明而澄澈。
生活中,从不缺乏像孩子一样天真纯朴的人,他们充满爱心,有一双好奇的眼睛,单纯而快乐。见到他们,我们往往会说“童心未泯”。由于童心未泯,他们总是顺其自然、率性而为、潇洒从容;由于童心未泯,他们总是对世界、对他人充满无限的热爱;由于童心未泯,他们总是表现出惊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些童心未泯的人,是有情趣的人,也是幸福的人。
对教师而言,这一职业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葆有一颗童心。试想,整天跟学生们在一起,耳濡目染,其心理也必是年轻态的。反过来说,如果缺少童心,又怎么能喜欢、热爱学生呢?一位不喜欢学生的教师,他对教育的热爱与追求,对教育梦想的坚持与执着,是值得怀疑的,其事业的生命力也难以长久旺盛。
教师永葆童心,才会以学生的视角,去观察、倾听、感悟;教师永葆童心,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认识学生、读懂学生、研究学生。愿我们都能葆有一颗童心做教师。
编辑 _ 汤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