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虹豫
摘 要:南阳大调曲子作为南阳曲艺的重要曲种,承载着百年来南阳地区的曲艺文化。地方高校作为民间艺术重要的传承载体,对南阳大调曲子的传承有着重要作用,南阳大调曲子中“演唱”的部分主要是由声乐专业完成。文章从传承南阳大调曲子的视角出发,分析其引入高校声乐教学的意义以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根据南阳师范学院现阶段成果,重点从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以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层面提出建议,以期更好地实现地方高校对南阳大调曲子的保护和传承。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传承;教学改革;南阳大调曲子
大调曲子原称“鼓子曲”,是曲艺曲种,初盛行于河南开封,后流传于洛阳、南阳等地,约有二百年的历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必须清楚认识到包括南阳大调曲子在内的地方民族文化资源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基于南阳大调曲子传承视角推进高校声乐教学的改革创新,更好地促进艺术人才的培育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一、南阳大调曲子引入高校声乐教学的意义
长期以来南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致力于南阳大调曲子的传承与发展,2019年8月获批省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这在对地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发展的同时充分显示了学校依托地域文化发展的优势。在这种新形势下,更加深入地挖掘将南阳大调曲子引入高校声乐教学,对高校培育高水平的声乐人才、传承与保护优秀的传统文化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有助于更好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保护与传承。南阳大调曲子的表现手段与表达形式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蕴,把高校纳入唱腔音乐之中,就是要采取艺术化、简单化、具体化的形式向学生传授声腔演唱方法,使保护工作得到很大的助力,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新路径。在高校音乐教学之中,以学生能接受的方式向他们介绍地方曲艺的由来、发展历史、传承价值,引领学生对其产生正确认知并建立高度的文化自信。
第二,借鉴南阳大调曲子,有助于推动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艺术要想实现长足发展,就不能故步自封、闭门造车,而要对其他艺术加以借鉴,民族声乐亦是如此。传统艺术经过时间的沉淀,已经形成了稳固的体系,在课堂实践过程中,学生通过对剧目的编排增强了理解作品等综合素质能力,通过舞台演出增强了舞台表现力,借鉴南阳大调曲子的风格特点掌握了传统曲艺的风格演唱技巧。这样为学生塑造更好的舞台形象奠定基础,民族声乐教学也能焕发出蓬勃生机。
第三,为高校教育教学提供丰富的本土素材。地方曲艺是音乐与民俗文化结合的产物,是弥足珍贵的文化瑰宝,演唱起来朗朗上口,教师要从中提取精华,将优秀曲目引入声乐教学之中,为声乐教学提供更为丰富的教育资源,为提升教学质量做好准備。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可以把南阳大调曲子与声乐教学整合到一起,将其中蕴含的文化知识通过一定的教育路径传递给学生,有助于促进本土文化在教育领域的发展。
二、现阶段南阳大调曲子教学中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受众面积小,课程展开有限
在信息化新媒体文化飞速发展的冲击下,人们的娱乐方式和途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校面对的是文化素质较高的青年群体,大学生在流行元素和快餐文化的大背景下成长,对传统的地方戏曲不了解也不感兴趣。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其学习需要有极大的耐心和时间,加上音乐学院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不同区域文化的熏陶,也会使学生产生对地方文化的“排异”心理。审美风格以及区域文化的不同导致南阳大调曲子课程开展有限。
(二)学生演唱风格与科学发声方法的冲突
在结合实践的过程中不可否认通过南阳大调曲子的学习,学生在舞台表现力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学生一直以来接受的是科学发声方法,而地方戏曲的表演需要更多本土的东西,比如南阳方言中咬字的扁平化,一些演唱基础不够扎实的学生会因为两种演唱风格的不同导致作品表现“不伦不类”的现象。这对教学中艺术实践活动的引入也有一定的影响。
(三)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不够完善
近年来对南阳大调曲子的优质资源更深入的挖掘和整理,为其发展研究提供了助力,但就声乐教学中对于本土优秀资源的引入程度来看,尚无法为声乐教学提供十分丰富的教学资源。在南阳大调曲子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南阳师范学院南阳大调曲子的教学课程体系尚不完善,教学方法选择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仍存在不足。目前,声乐教学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主要以校内专职为主,教师队伍建设中缺乏专兼教师的有效结合,缺乏高校教师与老艺人的有效配合教学。在非物质文化保护与传承背景下,邀请老艺人作为兼职教师参与教学活动,对提升教学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南阳大调曲子传承视角下的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策略
(一)深入挖掘南阳大调曲子资源,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体系
为促进南阳大调曲子的传承和保护,应进一步推进南阳大调曲子资源的挖掘和整理。例如,对南阳大调曲子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整理,形成南阳大调曲子专题数据库。同时,根据南阳大调曲子资源编写相应的教材,将这些优秀的资源引入高校声乐教学当中。一方面要将南阳大调曲子中符合当代审美、更经典、更具有传承意义的内容融入教材当中,既可以反映出民俗生活,也可以传承地方文化的优质教材;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参与南阳大调曲子教学资源建设,使学生把握地方曲艺与民族声乐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对地方曲艺的热爱。此外,教师还应结合南阳大调曲子的资源优势对声乐课教材进行合理的创编,凸显声乐教学的地域性特征,实现地方传统音乐文化的有效传承。同时,也可以在教学内容环节增加民间艺术入课堂的环境,让学生近距离接触这种独具特色的地方曲艺。
(二)优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实现地方曲艺与民族声乐的有效结合
第一,创设各种类型的曲艺学习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保护、宣传曲艺遗产活动,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丰富地方曲艺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能从更深层次认识地方曲艺。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加田野调查、民俗民间活动等,让学生更加切身地感受南阳大调曲子的艺术魅力。
第二,运用情景教学、互动教学等多样化的模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曲艺学习资源,引导学生从曲目文本、表演艺术、服装舞美等方面展开分析,透过地方曲艺的表面挖掘出更为丰富的民族文化,了解区域音乐风格特征,在前沿理论成果的辅助下让学生对音乐文化产生透彻理解。翻转课堂是当下流行的教学模式,教师提前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曲艺学习资源,课堂中耐心细致地为学生答疑解惑,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一起制作头饰、道具等,增强学生的直观学习感受。
第三,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南阳大调曲子的表演实践。例如,组织学生参加地方曲艺相关的音乐会,通过舞台实践提升学生的表演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参与艺术展演活动,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加强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认知,并实现其自身声乐演唱水平的有效提升。
(三)注重加强高校声乐领域教师队伍建设
第一,教师应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升专业指导能力,也要与当地剧团优秀演员、南阳大调曲子传承人进行沟通,围绕怎样将地方曲艺融入声乐教学组织研讨活动。教学中,聲乐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与学生讨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鼓励学生谈谈自己对地方曲艺的看法,找到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把学生在学习曲艺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纳入教学设计中,提高教学指导性。
第二,要提升自身对南阳大调曲子的认知水平与感知能力,自主学习曲艺知识,用自己对地方曲艺的热爱之心感染学生,用自己传承地方曲艺的决心影响学生,向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不断增强对学生的引导力、指导力。
四、结语
在新时代下,保护和传承包括南阳大调曲子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出高等院校的重要作用,将优秀的地方文化资源引入声乐教学当中,传承文化精髓,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下的发展,并促进高校高素质人才的培育,为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遗产贡献源源不断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胡贞宇.非遗视角下南阳大调曲子的发展困境与抢救性传承[J].戏剧文学,2019(7):134-139.
[2]朱南飞.南阳大调曲子的发展历程和生存现状[J].黄河之声,2018(21):138-139.
[3]郝方.南阳大调曲子的发展策略研究[J].大众文艺,2017(15):50-51.
作者单位:
南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