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
万物生长、蓬勃怒放的五月里,《幼儿画报》为读者们带来了一个犹如世外桃源般的乡野田间的绘本故事——《三颗豆粒一块田》。本期绘本,水彩写实的风格勾勒出一幅幅明媚又具有真实感的画面,色彩的搭配、背景结构的设计及人物角色的塑造极具温和感,让读者能够始终感受到一种由画面带来的舒适度。整个故事的铺设也清新有趣,伴着春天和夏天的气息,使人能感受到生命力量。
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大概三四岁的小男孩,讲述的是小男孩和爷爷一起种了一片菜地的故事。我们在阅读这个故事的时候,建议大家至少读三遍,因为这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而在这个故事中至少有三个关于成长的线索,这三个线索也许就是标题中的那“三颗豆粒”吧!
第一颗“豆粒”
绘本中的第一颗“豆粒”也是故事的明线——蔬菜。整个故事以第一人称的描述视角,将菜地里各色蔬菜的生长过程细细道来。从桃花林边的小木屋开始,小男孩,也就是文中的“我”,便拿起种菜的工具,为了一块菜地忙活起来。锄草—分菜畦—播种—等待种子发芽—搭架子—浇灌菜地—呵护菜叶—分享果实,每一个环节都是一个有趣的故事。例如,把田埂当作独木桥玩;幻想黄瓜会长成一座高高的黄瓜山;在田间啃着刚刚结出的黄瓜……
在蔬菜生长的过程中,我们的小读者可以了解到很多关于植物种植与生长的知识,例如,播种时“点”“嗖”“啪”的种植细节,这是为了蔬菜的根扎得更结实;黄瓜叶子打蔫了,是叶子缺水了,要用喷壶多喷喷水等等。还有更多关于蔬菜生长的秘密,可以在精装版的《三颗豆粒一块田》中了解到。
第二颗“豆粒”
小鹅是作者笔下的第二颗“豆粒”。小鹅的生长有比较少的文字描述。然而绘本故事的魅力就在于,文字和画面相互助力,互相加持,在文字不宜说明的地方,用画面的形式补足了这部分的空缺。一方面塑造故事的完整性和可读性,另一方面锻炼小读者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从画面开始,小鹅就是画面及故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锄草时,它在一边吃荠菜和蒲公英,“假装”也在帮助锄草;分菜畦时,它跌跌撞撞跟着小男孩走“独木桥”;播种时,它也“啪啪啪”地踩着地面; 浇灌菜地的时候,它陪着小主人一起玩耍……
蔬菜从种子变成了一颗颗鲜美的果实,小鵝也慢慢地从小黄鹅变成了羽翼丰满的大白鹅。而小鹅成长的奥秘就藏在每一幅画面中,等待着小读者们去寻找。
第三颗“豆粒”
第三颗“豆粒”藏得最深,需要小读者们认真思考,从故事中挖掘线索。也许他就是故事的主人公——小男孩。孩子身体的成长并不像蔬菜和小鹅那样,可以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有明显的变化。但是孩子思想智慧的成长却可以在一个瞬间里突飞猛进,而这样一个瞬间的成长,一定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必须参与生命的旅程。
从拎着小锄头和小绿桶开始,小男孩便开始参与这场生命的旅程。他参与了蔬菜和小鹅的成长过程。带着孩子特有的钝感力,却敏锐地捕捉了生命中的光彩时刻。其中让人印象深刻的两个画面是“等待发芽”和“呵护黄瓜叶”。当小男孩焦急地等待着种子发芽的时候,当他对着土地碎碎念“醒醒啊”的时候,他是真正把蔬菜的种子当作一个独立的生命来看待的,带着对新生命的期待和焦虑。
“芽芽抬起了头,张开小嫩叶的手掌,好像在说:“抱抱”,此时,在孩子心里生长出的一定不是一颗简单的黄瓜芽,更多的是一个生命对于另一个生命倾注的爱。在呵护黄瓜叶的时候也是这样。一个孩子在参与另一个生命成长的过程中,努力去守护它,这份守护似乎更像是在守护住孩子自己内心的一股力量。而像这样的过程,或许交不出一张迅速可见的成绩单,却可以在未来的道路上让孩子的内心更加的坚定与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