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高考背景下化学学习中的思维创新能力及其培养方法

2021-08-23 04:50王合江
考试周刊 2021年63期
关键词:思维创新整体性创造性

王合江

摘 要:新高考强化对考生思维创新能力的考查。思维能力贯穿于观察、实验、自学、评价等各能力之中,是构成中学化学各种能力的核心因素。教师应善于把“传授化学知识”提炼转化为“探究化学课题”,着力锻造学生的探索思维、求实思维、应变思维与跨越思维,保持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奇异求变的发现意识及远见卓识的独特观点,及时捕捉学习契机,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敏捷性、严密性、整体性和创造性。化学教学中还应依次推进复述辨认、分析评价、探究创新等各个层次的思维能力培养,才能最终形成思维创新能力。

关键词:思维创新;整体性;创造性;评价

新高考助力推进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全面考查学生的能力品质,在考试中加大对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思维创新能力的考查力度。中学化学学科教与学培养的学生能力有: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与自学能力及创新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其他各种能力的核心。文章将依照自己在能力培养方面的实践与探索,对思维能力与其他能力的关系,思维能力的品质特征,以及如何锻造培养各层次的思维能力(尤其是思维创新能力)做一分析。

一、 思维能力与其他能力的关系

思维能力是人的基本能力之一。心理学家认为,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一般特征和规律性的概括与反映,而从信息论上讲,思维是人脑输入、存储、加工和输出信息的整个活动和过程。例如学生观察化学现象,直接观察到的是宏观特征,而化学反应从本质上说,却是微观粒子变化的结果,如果“观”而不“察”,“看”而不“思”,不能启用“思维”去观察,从化学反应的本质上去思索,是不可能得到真知的,甚至连牢固的记忆都不能形成,更谈不上观察能力的培养。再如实验能力,往往指动手能力,但更应该包括动脑的思维加工过程,实验能力应是“手脑并用”的能力。

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突破传统实验的束缚,运用设计性的化学实验,去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让学生根据实验目的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运用联想、比较、等效、逆向思维等方法建立起正确解决问题的思路,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对实验结果与数据做出合理解释。“自学能力”更离不开思维能力,在学习中,要对学习内容进行阅读理解,并将所得知识进行必要的筛选、吸收、分解、重组与转换,对旧有知识进行整理归纳贮存、调用分解或转换,再根据学习目的与要求将知识重组整合,使问题得以解决。

在自学能力培养中,一些教师仅仅习惯于把一些学习内容交给学生阅读自学,以一节课中学生活动多少,甚至是看了多长时间的书来衡量自学能力培养的力度,这是一种肤浅的认识。只有教师下大力气钻研教材,改革认知及学习模式,设置思维容量大、能力含量高的巧妙疑问,对学生自学加以引导把握,及时质疑与释疑,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由此可见,思维能力不仅广泛存在于其他各种能力之中,而且它是构成中学化学各种能力的核心因素。

二、 思维能力的几个主要特征及其锻造培养

教与学的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是学生学习的思维活动,而教师对这种思维活动起着规划、组织与引导的主导作用,要做到这一点,并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更加积极、活跃和卓有成效,教师必须对思维能力的特征有较为明确的认识。思维能力具有下列几个主要特征:敏捷性、严密性、整体性和创造性。

思维能力的敏捷性指的是善于把已知的一般原理应用到不断变化的新情境中去,做出合理的判断,选出适当的方法和思路,正确解决新的问题。教师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比较判断能力,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思维方式是否正确、解题方法是否恰当简捷。如果发现有问题,能够迅速找出问题所在,并且在重新评价分析的基础上,找到正确的甚至是最佳的解决方法。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将同一知识点的内容设置为不同思维方向的问题,也将不同内容归为同一思维方向,还将容易混淆的问题设置在相近的问题氛围中,有时也有意在正向思维的问题中插入一些需要逆向思维的问题,以此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程度,从而使学生迅速形成找到解决问题最简捷途径的能力。思维能力的敏捷性还指思维活动的反应速度和熟练程度,表现为思考问题时的快速灵活,善于迅速和准确地做出决定、解决问题。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应注意:全面夯实基础,让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能生巧;引导学生课堂听讲超前思维,抢在老师讲解之前进行思考,把课堂接受知识的过程变成思维训练的活动;自我加压,有意识地限定时间完成学习任务。

思维的严密性在于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细致严密地发现新问题,全面准确地分析和解決问题。我在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发现,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能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而使自己对事物的认知变得细致严密,总有一些学生由于没有良好的思维方式,做事缺乏毅力与耐心,在未能全面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本质的基础上,就做出肤浅的甚至是错误的判断,久而久之,还会形成不良思维习惯,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制约了以后的学习,更制约了思维能力的提高。为此教师应耐心地帮助这类同学,并和他们一起分析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从思维严密性的角度找到自己的不足,从培养严密思维方式及情感智慧入手,铸就坚强的意志品质,逐渐形成考虑问题周到全面、不遗漏隐含条件的思维习惯。

思维的整体性在于善于全面细致地分析思考问题,注意揭示事物间广泛的联系,善于分析产生问题的具体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实际条件,既注意问题的主要方面又不忽视问题的细节。“会而不对、对而不全”一直是困扰学生的一个问题。其实“由不会到学会”是一个过程,再由“学会到做对”又是另一个过程。后一个过程的完成更需要付出细致的劳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提到“把小事做细,伟大将不期而至”,精辟地阐述了细节的魅力。同样学习的成败也与细节息息相关。要想把看似简单的问题完成得完美,关键不是考试时的仔细、认真,而是平时对自己存在问题的较真及以此养成的良好习惯。对自己在平时练习中出现的错误,一定要认真分析原因,不怕麻烦,并回归到课本和笔记,认认真真重新学习,深入思考,然后再寻找那些“质同形异”或“质异形同”的问题进行思考比较,真正领会其中的精髓,这样才能保证问题的根本解决。对平时学习中的失误,更要小题大做,不仅要分析失误的原因,还要将这些失误记录在案,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切不可用“粗心”一带而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习中“会而对、对而全”,从而形成整体性思维。

猜你喜欢
思维创新整体性创造性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建设研究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社区合唱的整体性研究
浅谈如何上好中学语文期末复习课
思维创新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