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远 孙媛媛
近几年,“整本书阅读”成为了语文教学的热点话题。语文教材中推荐的经典名著因其文本具有一定长度与深度,以及内涵的完整性、精神的独立性和文化的逻辑贯穿性等特点,对促进学生知识建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就初中阶段如何开展整本书阅读进行了实践研究,探索基于混合式学习的整本书阅读策略。
1.调研学情,发布宣传画报
通过调研类软件,教师能够更快地了解学生情况,针对学情分析结果,确定教学目标,设计适合的教学活动。例如,阅读《简·爱》之前,借助“问卷星”进行调研,了解学生阅读这部书的潜在动力是什么,以及学生对这部书的熟识程度;通读后,收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的疑问,或者特别想与同学共同探讨交流的问题。平日里班级大小的读书活动都会有宣传海报,通过网络发布到家长群、朋友圈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学生阅读,支持学生阅读。
2.推送微课,线上实时指导
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教师利用微课对阅读中的重点、难点进行教学,传递特定的知识内容,能够使学生理解得更加透彻。微课通常时长10分钟左右,短小精悍,深受学生的喜爱。在虚拟学校网络平台推送系列微课,既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梳理点拨推进阅读,还可以通过微课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由10篇回忆性散文组成,文中有些冷峻、犀利甚至晦涩难懂的句子,问卷调研显示有一部分学生读不下去甚至不爱阅读。我们精心制作了系列微课,按照学生的阅读进度实时推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观看微课后,学生可以提出疑问、上传笔记或者完成相应的阅读任务,为教师介入阅读指导提供了教学方向。我们还尝试指导学生自己录制简易微课进行名著导读,以口头或书面表达的形式,把对文本的理解外显出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互动讨论,线上交流分享
借助虚拟学校网络平台等软件的强大交互功能,教师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阅读指导,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课后,我们留了一道线上思考题:“史学界认为关羽义释曹操是一个错误。在华容道上,为了报答曹操的惜才之恩,在双方决战的紧要关头,关羽放走了蜀汉集团的头号敌人,是国家大义服从了个人小义。如果当时杀掉曹操,三国政权发生重大变化也未可知。如果你是关羽,你会怎么做?”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放学后短短一个小时,就各种“跟帖”,有從作者写作角度谈的,有从关羽性格特点谈的,还有从诸葛亮安排意图谈的。学生在相互探讨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激发了内在的探究动力,在这一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
4.读写结合,积累写作素材
整本书阅读为学生写作训练提供了优质的学习资源。例如,《骆驼祥子》善于通过富有特征的肖像描写和细腻的心理刻画,来表现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及发展变化;《海底两万里》情节跌宕起伏,悬念丛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整本书阅读为学生写作训练创设了写作情境。例如,读前可以写推介语,读后可以写读后感;遇到经典片段可以仿写;遇到意犹未尽之处可以续写;遇到言简意赅的地方还可发挥想象扩写。整本书阅读为学生写作训练提供了素材。学生在阅读整本书时,运用圈点勾画批注法,积累好词好句好段,这将成为学生的写作素材和灵感源泉。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考自己的生活,挖掘自己的故事,拓宽写作思路,写作时才能真情流露,文章才会更生动、吸引人。学生将作品上传至网络平台上的写作空间,通过线上师生、生生之间互学、互评、互改,“投票”“送花”“点赞”,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提升写作水平。
5.跨界阅读,拓宽思维广度
这里的跨界阅读指突破纸质媒介的综合阅读。影视作品是原著形象化的表现形式,学生在阅读原著时遇到的生字、难懂的语言,以及想象不到的时代、场景、场面,在影视作品中会有所体现,但也不排除有些文字是无法用图像表现出来的。跨界阅读是引导学生学习跨媒介的信息获取、呈现与表达,观察、思考不同媒介语言文字运用的现象,提高学生分享与交流的能力。例如,阅读《简·爱》,推荐学生观看同名电影,以小组为单位用剪辑、录屏类软件工具,选取视频图像,浓缩精华,并配以解说,讲述这部书的主要内容及对这部书的评价,锻炼学生敏锐的洞察力,提高理解、辨析,评价媒介传播内容的水平,培养求真求实的态度。
6.实时监测,实现多元评价
通过网络平台测试工具,对学生的阅读效果进行检测。教师可以组建题库,在线编题,检测学生对整本书的掌握、理解程度。学生通过网上测试,能够重新发现阅读过程中忽视的内容,调整阅读节奏、阅读内容,还可以线上查看学生提交的阅读成果,并推荐优秀成果在网络论坛中进行展览。在阅读完《昆虫记》后,有学生用手机拍摄自家园子里出现的昆虫照片,并做了备注和语音讲解;还有同学撰写了书评、读后感,制作书签,绘制插图等。学生把自己对整本书的理解、感悟呈现在一个个作品中,这正是“混合式学习”模式的优势。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建构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组成的“三位一体”教学结构,初中阶段课内名著导读12部,自主阅读推荐24部。我们将建设名著网络课程资源,每一部名著有学程设计、系列微课指导、原著朗读音频、影视作品、往届学生成果分享等,供学生选择性使用。依据教材中名著导读的内容,梳理阅读方法,拓展研究专题,构建课程体系,为学生系统化、个性化阅读名著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导。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一般课题“基于混合式学习的整本书阅读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CDDB18301)的研究成果
编辑 _ 汤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