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琦玉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深入研究如何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等重大问题,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阻击疫情时间之紧迫、任务之艰巨、规模之超大,可以说世所罕见,这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赢得这次大考,要求我们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既立足当前科学精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更放眼长远从体制机制上创新和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举措,在经受大考中提升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水平。
树立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风险社会”已经全面到来。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往往猝不及防、传播迅速、复杂多变、风险叠加、威胁危害严重,如果防范不及、应对不力,就会传导、叠加、演变、升级,使小的矛盾风险挑战发展成大的矛盾风险挑战,局部的矛盾风险挑战发展成系统的矛盾风险挑战,危及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稳定大局。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并强调“我们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就是一次“灰犀牛”和“黑天鹅”交织叠加的典型事件,面对这场重大风险危机,党员干部必须时刻“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自觉把维护公共安全放在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中来认识,变经验性思维为前瞻性思维,牢固树立危机意识、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准确把握本地区、本部门、本岗位的“疫”情演变的新特点新趋势,未雨绸缪,精准施策,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具备见微知著的预判能力。“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并非都是“空穴来风”,在其酝酿、发生、发展过程中,必然会表现出一些不易被人察觉的迹象。党员干部要有敏锐的感知预判能力,善于见微知著、防微杜渐。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没有预见就没有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领导干部要有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见微知著能力。在这次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再次强调“要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见叶知秋的敏锐,既要高度警惕和防范自己所负责领域内的重大风险,也要密切关注全局性重大风险,第一时间提出意见和建议。”各地各部门要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底线思维,重视建立“疫”情风险隐患监测排查,预测预警机制,及时觉察矛盾风险挑战演变,敏锐捕捉一些苗头性、趋势性问题,掌握真实的信息,准确分析判断,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做到抓早、抓小、抓苗头,斩断“风险——隐患——事件——灾难”的发展链条,将“疫”情矛盾风险挑战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要早发现、早报告、早研判、早控制、早解决,建立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案体系,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岗位可能存在和可能出现的“疫”情隐患做好风险评估,通过有效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和预案機制,切实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预判能力。
践行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责任重于泰山。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责任担当是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也是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政治品格。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 面对当前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个岗位的党员干部,不仅对改革和发展起着重要推动作用,同时也对维护社会稳定负有重要责任。党员干部要在其位谋其政、在其职尽其责,在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要以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用铁的肩膀负起该负的责任,做好该做的事情,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建立健全应对“疫”情行政首长负责制、分级负责制、部门负责制、专业技术人员责任制和各项岗位责任制,要培养造就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党员干部队伍,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增强必胜之心、责任之心、仁爱之心、谨慎之心,勇当先锋,敢打头阵,主动担当、积极作为,要在战“疫”一线考察识别党员干部,对表现突出的党员干部要大力褒奖、大胆使用,对不担当不作为、失职渎职的要严肃问责,确保层层负责、人人担当。
实施临危不惧的现场处置。有效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是党员干部执政本领的一种考验。然而,在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一些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和专业能力明显跟不上,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党员干部要强化学习,提高专业素养,特别要加强对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学习,熟悉处置“疫”情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和处置方法等,把握应对客观规律,不断丰富应对方法和技巧。研究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案例,总结经验和教训,加强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在实战模拟中熟悉处置流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党员干部要审时度势、综合研判、有效组织、科学施策,第一时间作出迅速反应,及时赶往现场,根据有限信息,迅速找到问题的关键,抓住主要矛盾,果断作出决策,以免贻误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快速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疫”情应急工作机制。要善于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协同应对,有序进行先期处置,控制事态发展,把危害和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在应对“疫”情过程中,对一些棘手的问题、复杂的局面不推诿、不回避,要身临其境积极应对,要善于用改革的办法、创新的办法应对各类矛盾、困难和问题,面对出现的重大风险扛得住、过得去,善于化危为机。
保持处变不惊的舆情引导。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和处置容易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媒体报道的焦点,都是对党员干部的严峻考验。其中极为重要的就是舆情引导。特别是在“人人都是传播者”的全媒体时代,及时进行舆情引导、风险沟通,增强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处置信息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对减少谣言扩散、引导公众行为、塑造党和政府良好形象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不断提高治国理政能力和水平。”党员干部在面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要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为,及时做好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及时加强与媒体、社会和人民群众的沟通与交流,回应群众关切和舆论关注,避免胡乱猜测,产生负面舆情。要牢牢把握舆论导向主动权,壮大正能量,守住红色地带、改变黑色地带、转化灰色地带,统筹网上网下、国内国际、大事小事,更好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善于运用媒体宣传政策主张和专业知识,引导社会情绪,增强社会信心,动员人民群众,推动战“疫”工作,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