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农村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

2021-08-23 23:55陈艳松
新西部 2021年7期
关键词:村民体育农村

农村体育的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体育的发展关系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乡村文明、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等任务目标的实现。应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有效推进“农民健身工程”;增加经费投入,拓宽农村体育经费来源,因地制宜进行农村体育建设;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农民体育意识,更新体育观念;发挥村民委员会的组织作用,积极培养农村体育骨干;构建体育与扶贫的一体化协同发展机制;结合地方特色和资源优势开展特色体育活动。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国的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民胜利。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整体面貌发生历史巨变。贫困地区的发展步伐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农村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成效,社会事业不断进步,站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这个新的起点,如何以农村体育为抓手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调研对象与方法

(一)调研对象

本文以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卡场镇卡场村11个村民小组为调研对象。

(二)基本情况

卡场村全村共510户2157人,其中男性人口1070人,占总人口的49.6%;女性人口为1087人,占总人口的50.4%。少数民族1149人,主要以景颇族和傈僳族为主。少数民族人口占全村人口的53.2%。全村共有残疾人47人,占总人口的1.9%。共有劳动力1269人,占总人口的58.8%。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79户666人。占全村总人口的30.87%。经过各方努力,从2014年到2020年全村179户666人全部脱贫。现人均年纯收入为7528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桑养蚕、草果、茶叶、核桃、姬松茸和养殖猪、牛、鸡为主。

(三)调研方法

文献资料法:依托学校图书馆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并依托中国知网进行检索,查阅了脱贫攻坚工作和农村体育等方面的文献资料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工作的主要论述,并对这些文献资料进行了加工整理;访谈法:深入实地对群众和村干部进行访谈,了解卡场村农村脱贫攻坚工作实效和农村体育开展现状,听取促进农村体育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了归纳总结;逻辑分析法:运用逻辑分析法,对盈江县卡场村的体育现状进行分类、比较、归纳、演绎、分析、综合;问卷调查法:发放问卷了解农村体育发展的初步状况。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体育发展现状

(一)体育经费缺乏,场地器材不足

据统计,卡场村全村共有8块篮球场,有乒乓球桌4张;有羽毛球拍2副,乒乓球拍2副,跳绳2个,全民健身器材1套。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2016-2020)》,离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还有很大的距离。同时,有限的场地闲置和毁坏情况也非常严重。

(二)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体育文化投入不足

卡场村毗邻缅甸,是一个典型的山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农民收入来源单一。地方政府在体育文化方面的投入十分有限,加之脱贫攻坚建设任务繁重,很难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体育文化之中。

(三)村民文化素质不高,体育观念落后

卡场村地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教学条件十分有限。加之村民的整体文化水平不高,大多为小学文化。很多40岁以上的村民属于文盲,汉语的交流和读写十分困难,只能用少数民族语言进行交流。文化素质不高致使农民学习能力不强,掌握新知识能力有限,用科学方法判断新情况的能力不强,普遍缺乏必要的健康教育和公共卫生方面的知识。卡场村村民的体育意识、体育价值观都还很低,很多人还认为体育锻炼是有钱人的游戏,和农民无关。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贫困也就导致了这些地区小农思想根深蒂固,封建迷信滋生,低俗文化也就乘虚而入。部分村民认为鬼神可以祛病消灾,把身体健康寄托在鬼神上。也导致了农民的体育意识、体育观念落后,在农民的认识里“劳动可以代替体育锻炼”“没病就是健康”的思想根深蒂固。健康意识差,对体育项目、科学锻炼、国家体育方针政策不了解等,这种现状严重制约了卡场村体育的发展。

(四)体育工作人员匮乏,体育活动开展难

卡场村没有社会体育指导员和专业体育教师。村寨地域分散、交通不便的特点使得农村体育缺乏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有效指导。对体育知识和体育专业人员的缺乏,村民无法感受到体育锻炼或者体育活动给身体带来的益处,使得卡场村很难独立组织开展体育文化活动。

(五)体育文化宣传氛围不足,体育文化很难深入人心

通过走访发现,卡场村对体育文化的宣传几乎为零。宣传海报、广播等传统的宣传媒介宣传内容大多与生产生活有关,体育文化的宣传几乎不涉及,新媒体的宣传更无从谈起。宣传氛围的不足,导致村民所见、所听、所感的体育文化非常有限。加之对体育不感兴趣导致体育文化在村民当中很难深入人心。

(六)政府职能发挥不足,缺少体育文化发展措施

卡场村下辖的11个村民小组都建了文化室。但文化室大多是用于开会或者其他用途。有的基本上是大门紧锁,名存实亡,无专人进行管理。乡镇、村的职能发挥不足,管理薄弱。乡镇对村的农村体育管理是即兴的,被领导干部的兴趣所导向。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体育发展的对策

(一)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有效推进“农民健身工程”

农村体育的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体育的发展关系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乡村文明、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等任务目标的实现。要借助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构建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保障体系,有效推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向农村延伸,以乡镇、农村为重点促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发展。按照普惠性、保基本、兜底线、可持續、因地制宜的原则,开展“农民健身工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在实施过程中要切实以行政村为主要实施对象,将村级公共体育场地建设纳入重点工程,把体育场地建到农民身边,把体育服务体系覆盖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二)增加经费投入,拓宽农村体育经费来源,因地制宜进行农村体育建设

经费缺乏是农村开展体育活动一大难题。脱贫攻坚的决胜时期,政府也很难将有限的经费更多地投入到农村的体育文化活动中。所以,在今后一段时期,政府部门除加大投入外,还要拓展农村体育的经费来源。广泛吸纳社会资源,拓宽收入来源,弥补开展农村体育活动经费的不足现状。

另外,卡场村地处山区,少数民族较多,要坚持多样性、适宜性的原则,因地制宜开展农村体育活动。在景颇新朗(景颇族村寨的意思)可以开展目瑙纵歌、汤碟、打陀螺、爬竿、景颇刀术、扭棍等活动;在傈僳新朗(傈僳族村寨的意思)可以開展爬刀杆、射弩、秋千等活动。在汉新朗(汉族村寨的意思)和其他村寨可以开展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棋牌等活动。通过科学合理地组织和举办农民喜闻乐见且有规模、有声势、有特色的活动,一方面可以为农民提供表演和交流的机会;另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地发动广大农民增强健身意识,参与健身活动,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提高健康水平,促进体育文化活动较为普遍的开展。

(三)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农民体育意识,更新体育观念

在卡场村,缺少开展体育下乡、体育健身科学知识宣传和普及活动。另外,村民自身缺少科学的健身知识,他们获取健身知识、健身方法和健身技术的渠道和手段非常有限。加之交通不便和居住区域的局限,使他们缺乏对体育健身的科学认识和正确理解,辨别能力比较差,导致一些不健康的、不科学的健身思想和观念泛滥,落后愚昧的封建迷信活动滋长使宗教组织侵入农村思想文化阵地。

为此,各级政府以及体育管理部门要增加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加大力度对体育文化、体育健身知识、方法和技术等进行宣传、指导,强化村民的体育意识,更新体育观念。

(四)发挥村民委员会的组织作用,积极培养农村体育骨干

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在体育管理中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功能。从每个村民小组挑选文化程度相对较高、思想文化先进、乐意接受新知识的村民进行培训。充分发挥扶贫挂钩单位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学院专业教师队伍的优势进行培训,培育、培养体育骨干,为活跃农村体育文化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五)强化政府职能发挥,构建体育与扶贫的一体化协同发展机制

卡场村体育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各种相应的领导管理机构和法规制度不健全。虽然在县、镇都设有相应体育管理机构和服务机构,县级设有教育体育局,乡镇设有文化站,村建有文化室,但大多数文化站、文化室名存实亡,没有专、兼职体育管理人员,致使农村体育在这里就成为了“盲点”。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要在卡场村成立农村体育组织,建立、健全一系列管理系统和农村体育发展村规民约,为农村体育发展提供组织和制度保障,在强化管理职能的过程中,农村体育组织直接联系广大农民,组织并开展一些各具特色的农村体育活动,有效促进农村体育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开展一些培训班、函授等对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进行再教育以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最后,要建立健全农村体育的评先评优制度。每年评选部分在开展体育活动方面的先进村民小组、先进个人等,以评选促进体育发展。

(六)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出发点,结合地方特色和资源优势开展特色体育活动

卡场村的少数民族以景颇族、傈僳族为主。少数民族占了全村人口的53.2%。他们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景颇族的目瑙纵歌、汤碟、打陀螺、爬竿、景颇刀术、扭棍等体育项目就有接近10项;加上傈僳族的爬刀杆、射弩、秋千等体育项目。利用这些传统体育项目并结合自然环境,可以结合当地的生产方式特点搞一些与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特色农村体育竞赛,如插秧赛、背重物赛跑、搬挑粮食赛、抗旱提水保苗赛跑、抗洪搬沙包赛、原地抛秧苗赛等与农民运动会接轨的体育项目;利用卡场村不同的物产搞好体育文化交流等活动。

参考文献

[1]王晓东,张书军.精准扶贫背景下体育扶贫参与的价值及路径——以安徽省无为县石涧镇为例[J].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7(2):83-86

[2]薛明陆,李新红,姜大勇.体育与扶贫的融通性:现实诉求、阻滞因素与应然路径[J].体育文化导刊,2018,9(9):22-26.

[3]刘如,彭响,谭志刚,任文宁.新时代乡村体育振兴的内在需求、现实困境与实现路径[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9,33(5):30-34.

[4]钟秉枢,刘建会,刘兰.用体育的力量,推进乡风文明、治理有效——来自广西乡村振兴的体育实践[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9,42(3):21-31.

[5]吕闻君,何元春.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有效供给[J].体育科学研究,2019,23(2):1-6.

[6]肖伟,田媛,夏成前.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体育发展方向与路径研究——基于乡村振兴与体育发展关联的辨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9,53(1):24-29.

作者简介

陈艳松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农村体育、体育旅游和学校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村民体育农村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非暴力
地球村民们的笑容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我们的“体育梦”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