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刘三姐》:赴一场山水盛宴

2021-08-23 02:07梁舒欣
中国-东盟博览(旅游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阳朔刘三姐实景

梁舒欣

“唱山歌咧,这边唱来那边和,山歌好比春江水,不怕滩险弯又多。”

夜幕降临,漓江之上,清脆婉转的壮族山歌仿佛天籁之音从十二峰处悠悠响起,打破了桂林阳朔寂静的夜晚。

只见漓江之上,一叶小舟浮于江面,一身质朴钗裙的少女立于舟之上,唱着刘三姐的歌,歌声如潺潺漓江水,清脆悠扬,直击人心。漓江渔船、点点灯火,身着蓑衣的渔夫借着灯火,以桨击水,穿流而过,身侧静静等待的鸬鹚望着鱼群伺机而动。

一叶竹排,渔夫孤影渐渐远去,彼时,突然响起一阵清脆悦耳的银器晃动之声,由远及近,数百位身着壮族、侗族、瑶族服饰的少男少女登上水中沙洲,载歌载舞。山歌声、银器声、两岸风吹凤尾竹的簌簌声辅以潺潺漓江水的流动声,一场声势浩大、美轮美奂的大型山水实景舞台剧《印象·刘三姐》在阳朔的漓江河畔上映,一演便是十八载。

以山为屏,以水为台,天人合一

桂林至阳朔江段83千米水域,犹如一条青罗带,蜿蜒于群山峻岭间,两岸奇峰连绵,溶洞高悬,茂林修竹,水光潋滟,被誉为“百里画廊”。世界上第一大实景舞台演出剧《印象·刘三姐》演出场地便设置在这阳朔的山水之间。舞台搭建于漓江与田家河交汇处,与书童山隔水相望,以山为屏,以水为台,漓江两公里的水域、清秀俊朗的十二峰、广袤无垠的苍穹构成《印象·刘三姐》鬼斧神工的绝美舞台布景。

河湾小岛是天然的观众席,依山势而建,呈梯田状,180度全景环绕视觉,视野开阔,可看漓江两公里水域内的景色与演出,全天然露天坐席,身临其境,观看效果堪称绝佳。

山峰的隐现、水镜的倒影、烟雨的点缀、竹林的轻吟、月光的披洒随时进入演出之中,成为美妙的插曲与点缀。晴时,清风吹拂,水光倒影,犹如画卷;雨时,烟雨缥缈,云雾缭绕,如入仙境。实景舞台演出的绝妙之处在于,每一次演出都是一次惊喜,舞台随春夏秋冬、天朗气清、烟雨朦胧之细微变化而变化,一日一景,一场一景。

《印象·刘三姐》的总导演张艺谋曾这样评价,“它是一场秀,它秀的是桂林山水,秀的是民俗风情,秀出了那种天人合一的境界。”以刘三姐的山歌、民族风情、漓江渔火、牧童晚归等独具桂林特色的场景元素不动声色地融入漓江山水之中,十二峰和漓江水不仅仅只是自然之景,仿佛被赋予了生命,与舞台演员融为一体,是《印象·刘三姐》灵魂所在。

当置身于《印象·刘三姐》实景剧中,惊叹于漓江山水之美以外,似乎也能感受到一种特别的力量,顿有醍醐灌顶之感,感受到人与自然、天地、万物之间生生不息、浑然不觉、圆通如一的和谐,正如道家文化所提倡的人与自然共生、天人合一的境界。

渔舟唱晚,牧童晚归,将艺术照进现实

暮色黄昏,书童山下,清脆的牛铃声在暮色里响起,晚归的牧童牵着牛群穿过树林。漓江之畔,三五村妇背着竹篓,临溪浣衣,欢声笑语,有船驶来,渔夫哼着调子走过台口,肩上竹竿上挑着鱼鹰。漓江之上,另一组渔人挑着点点灯火,撒网捕鱼。彼时,炊烟四起,水雾缭绕,牛铃声、欢笑声、流水声同时响起。这一幕幕是《印象·刘三姐》当中的剧目,却也是阳朔当地人真真切切的日常生活场景。运用巧妙的镜头和真实的情景设置,将阳朔人的日常琐碎、美好自然的生活情景搬上银屏。

参演剧目的数百位演员,多半是阳朔当地的村民。饰演渔夫的三叔是地地道道的阳朔人,祖祖辈辈便是在漓江之上以捕鱼为生。漓江捕鱼是阳朔已有上千年历史的渔事活动,渔民带着一盏夜灯和一只鸬鹚,划着一叶竹排,顺流而下,静待鱼群围筏,鸬鹚伺机而动,迅速抓捕。漓江的渔事传统已延续千年,然而如今,随着水质、鱼群、生活变迁等不确定因素变化,这一绝技逐渐消失。如今,山水实景剧《印象·刘三姐》将漓江千年的捕鱼传统加入到表演场景之中,以另一种方式传承着漓江的捕鱼文化,同时也为像三叔一样祖祖辈辈在漓江之上谋生的阳朔人提供了一个依旧留守漓江水域、无须外出奔波的工作機会。

白日里,村民仍在漓江上捕鱼,或者赶牛、耕地,夜晚吃过饭后,便划着竹排而来,为看台上的观众演绎着他们习以为常的生活琐碎。白天劳作之地也是夜晚村民们作为演员演出的表演之地,他们日常使用的耕牛、竹排、鸬鹚、蓑衣等都将一一展示于舞台之上,只是身份转变,农具变为道具。

漓江水,山歌情,侗族大歌也在此响起

漓江水倒映着侗族少女浅唱歌谣的身影,只见少女们身着侗族服饰,黑色长布衫,下身着百褶短裙,通身银饰缀之,长发盘成高髻,头戴银冠。数百位侗族少女立于沙洲,手牵着手,以侗族语言、原始的嗓音低声吟唱侗族大歌,全程无伴奏、无指挥,没有现代乐曲的修饰反而显得歌声异常纯粹,清脆嘹亮,低回婉转,只有干净的合唱声在十二峰之间回响,场面宏大震撼,犹如天籁,久久不息。

《印象·刘三姐》既是一场魅力桂林自然山水的视觉盛宴,更是展示和传承广西特色少数民族文化的平台。侗族大歌,被列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侗族、是中国的文化瑰宝,声声侗族民歌在《印象·刘三姐》的演绎中继续传承,以侗族的语言向世界传达中国声音。

在《金色渔火》《银色盛典》等剧目演绎中均有展示广西少数民族瑶族、苗族的传统服饰文化。黑暗中,苗族姑娘穿着特制的银灯服饰手拉着手,缓缓步入漓江之上。犹如一条银色巨龙在漓江之上游走,江面上映出耀眼的光芒,身上的银饰挂坠不时发出清脆的碰撞声,以现代化的魔幻艺术表现形式展现出民族文化艺术的本真色彩。

《印象·刘三姐》将桂林秀丽的山水纳入剧目的同时,也融入了桂林的人文风情、少数民族文化。壮族山歌对唱、侗族大歌、瑶族服饰、苗族服饰等一一在漓江之上展示,构成一幅充满桂林地域风情的少数民族歌舞画卷。

《印象·刘三姐》打破“三堵墙一个空间”的传统舞台格局,将民族文化艺术的演绎搬出钢筋水泥构筑的现代化剧院,彻底回归少数民族文化的本真。实景山水自然景观资源与民族文化艺术资源的结合,让广西特色民族传统文化以新颖的形式传承与发展。

山水朦胧,渔火点点,挑着鱼鹰的渔夫划着一叶孤舟,穿流击水,身穿壮衣的少女唱着刘三姐的歌谣,在阳朔十二峰之间盈盈绕绕。来桂林,赴一场山水盛宴。

猜你喜欢
阳朔刘三姐实景
阳朔山间,田园如歌
向往刘三姐的故乡
第四届20强+1实景家装节开幕
广西阳朔县 秀领天下美
宝马首次在中国实景演示高度自动驾驶技术
随便走
刘三姐对歌
飘过阳朔
注目“刘三姐”的命运
“新”“老”刘三姐之争:歌仙哪能不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