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声琴
作文的教学过程应该是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综合过程。小学作文教学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秉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认知等特点,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入手,科学地引导学生观察积累、加工酝酿,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切实提高作文水平。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少学生怕写作文,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写作兴趣
想取得最好的写作教学效果,最好能让学生爱上写作,让兴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因此,能否在作文教學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由“要我写”,变成“我要写”“我爱写”,将直接关系到小学作文教学的效率。
1.评析学生优秀作文,树立榜样,引发兴趣
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表扬以及鼓励。因此,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不论大小,甚至可以是一个用得比较好的词语或一句准确、精彩的话。教师应该多表扬那些平时默默无闻的学生,如学生作文中有好的句子:“我的被子破了个大洞,躲在被窝里都可以看见天花板了。”“我爸爸喝啤酒喜欢整瓶喝,那样子就像吹号一样。”“我从山顶下来,脚一直抖,就像村里的老人拉二胡一样。”还有的学生会用一些民间流传的俗语:“老人说瑞雪兆丰年,果然不错。”“俗话说,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真有道理!”等等。这些学生的作文从整体上看并不是特别好,但正是这其中的一两句话,写得真是好极了。此时教师如果能不吝啬赞美之辞,对这些懂得用词用句的学生予以表扬,必能激发起他们更大的兴趣和写作自信。由此,学生的写作欲望也会水涨船高。
2.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总是很短暂,需要外部的刺激。教师如果只是简单、无趣地说教,效果肯定不好。作文课辅以兴趣盎然的活动能刺激学生的感官神经,他们的学习兴趣会更浓厚,写作欲望也会更高。
经过多年实践,笔者总结了如下经验和方法:
①自我介绍法。只用三五句话,说出自己的姓名、年龄,其他内容可以自由选择,如我的父母、兴趣爱好、好朋友、去过什么好玩的地方、喜欢什么动植物、有何特长,等等。自我介绍的过程能为写作埋下伏笔,用文字表达出来就是作文的片段,补充内容并加以修饰,就是一篇介绍自己的作文。
②游戏作文法。比如学习人物描写,可以采用让学生互相描述外貌的方法,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但要注意,尽量要说同学的“好看”之处,可以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不要说短处。这样,说的同学要经过思考,被说的同学也会产生“飘飘然”的感觉,既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能增进同学之间的关系,可谓一举两得。如此,让学生爱上写作就不再是难题。
③故事新编法。教师可以神话故事、寓言、传说等的人物为原型,让学生根据这些人物的特点进行再创造,编写新的故事。比如,让乌龟和兔子重新赛跑,结果会是什么样的?狡猾的狐狸骗走了乌鸦嘴里的肉,狐狸后来再遇见乌鸦,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坐井观天”的青蛙有一天跳到了井外,会看到什么?续编故事是写作的前戏,编好了故事,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能得到提升。
④即兴作文法。有一节作文课,教师在教室外就听到学生很吵,便有意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先在门口站了一会儿,再走上讲台,表情严肃,环视全班学生一周;接着面无表情,绕着教室走了一圈,再回到讲台。然后让学生就此情景写一篇即兴作文,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力。于是原先还有些诚惶诚恐的学生兴致来了,很多学生写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可见,情境作文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写作能力。
二、积累写作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好素材才能写出好故事。但小学生的知识、经验、阅历有限,那么如何才能让他们积累到丰富的写作素材呢?
1.善于观察
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对生活现象、客观事物进行仔细观察和调查,获取写作素材。观察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①直接观察。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比如经常找学生聊天,让他们说说当天的见闻,童年轶事;讲一些自身经历的好玩的小故事;介绍一些去过的地方的风景、民俗,等等。学生一般都喜欢和教师谈心,愿意讲自己的故事,长期坚持,他们自然会留心身边的人或事,养成搜集材料的良好习惯。
②间接观察。要获得更多的知识,积累丰富的素材,间接观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上网、听故事、看电视、阅读课外书、同学间交流等。培养学生间接观察的能力很重要,它能让学生知道自己没有经历过的事,更多更好地了解外面的世界,形成独特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善于感悟
好的作文不是光用材料堆积出来的,应该有个人丰富的情感蕴含在里面。文章的情感从哪儿来?和平时的生活感悟密不可分。事实上,每个学生对不同事或物都有自己的看法,但就是写不出来。所以,教师要做学生情感的引导者、启迪者,让他们有意识地把情感融入到作文中。比如:情境预设——过年时,喜气洋洋,可是大人欺负小孩了,你会怎么想?长辈或亲戚生病了,你心理难过吗?还有看到美丽的风景,听到优美的歌,做了一件好事,考试取得好成绩等,这些感想都不难说出来,然而正是这些极为平常和简单的情感,构成了每个人丰富的内心世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给予了学生内心丰富的情感,融入真情实感,自然能写出佳作。
三、学习写作技巧
新课标对小学生作文的要求虽然不是很高,但也必须让他们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常识和写作技巧,这样才能确保后续的写作教学顺利进行。
1.开头与结尾
高尔基说:“开头第一句是最困难的,好像音乐里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的时间才能找到它。”对于一篇作文来说,开头开得好犹如洪水决堤,能倾泻而出,一气呵成地完成整篇作文,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
要写好文章开头,就要克服两个毛病:一是落笔太远;一是落笔太近。落笔太远,会显得啰嗦。如写“记一次春游”这个主题,常有同学从早晨睡醒写起,写穿衣洗漱,再写吃饭,还交代了一大通如何准备物品,再写去学校集合,最后兜了一个大圈子才写到出发,这种开头就太远了。
再說落笔太近,落笔太近会给人一种很突然的感觉,觉得摸不着头脑。还以“记一次春游”为例,有的学生一开始就写“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小树林,这真是让我难忘的一次春游……”。这样写不像是开头,倒像是结尾,后面会很不好写。
前有伏笔,后有照应。结尾篇幅不一定长,效果却要立竿见影,起到画龙点睛之作用。结尾虽然没有固定的格式,但有一些还是比较常见的:①总括全篇,指出要点;②照应全文,前后呼应;③深刻含蓄,发人深思;④发出号召,提出希望。
2.巧用修辞,丰满作文
一篇作文,如果只是平铺直叙,没有生动的修辞手法做点缀,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修辞就是很好的化妆师。如前文所述的“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俗语),“躲在被窝里看见天花板”(夸张),“小鸟唱起了歌”(拟人)等。这样运用修辞,既形象又生动,简单的句子胜过很多话语。
四、重视作文评价
作文评价是二次写作的过程。批改、评析、修改是作文教学的三把斧头。
1.用欣赏的眼光批改作文
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要求不必太高,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长处或闪光点,予以充分肯定。例如,一学生在作文《可爱的家乡》中写道:“我的家乡真美呀!春天,后山的油萘树开了很多白花,掉落树下后,像是下了一场大雪;夏天,田野里稻谷成熟了,大人们都在田里忙着收割;秋天,山上很多的果子熟了,有桔子、柿子、榛子……冬天,小草枯了,油萘树也落叶了,很多植物不绿了,于是,我想,春天,你快点来吧!”作文中,小作者写了家乡的四季,既有景物描写,还有自己的想法,颇有个性。虽然字数没有达到要求,也显得简单了一些,但朴实真切,应该肯定。
2.用鼓励的语言评析作文
比如,在眉批中运用诸如这一句比喻用得真贴切;这个词很恰当;这个句子写得连教师都被吸引了;读了开头部分,真想看看后面会发生什么故事;这句话真有大文豪的气派等句子。总批中运用诸如你的文章如行云流水,没有废话,用词特别恰当;语言带着稚趣,情感却显真实,事例完整,叙述清楚等批语。
3.让学生自信地修改作文
好作文是改出来的,教师不必担心学生的作文不够好,如果通过评析,学生能正确认识到自己作文存在的不足,并进行修改,他们的写作能力肯定能得到提升。学生自觉修改作文,说明对作文已经有了浓厚的兴趣。修改中得到其他同学的肯定,学生会更有成就感;同时,大家提出的修改意见,学生更容易接受。当他们带着自信修改作文时,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学生作文的质量肯定能得到提高。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让他们由“要我写”变成“我要写”“我爱写”“我会写”,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真正提高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