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百年人民立场的历史演进

2021-08-23 01:58单连春王欣瑶
唯实 2021年7期
关键词:立场中国共产党群众

单连春 王欣瑶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号召全党加强党史学习教育,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增强历史自觉。“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1]。他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从百年党史看中国,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守人民立场,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并以高度的政治自觉不断践行对人民立场的守正与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才能蓬勃发展。

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建党后关于人民立场的首次具体表述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前,中国一批先进青年就已经开始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以创刊、宣讲等形式深入到工农大众内部。他们关于建立“平民政治”、消除阶级区分、实现人民自治等观点,展示了早期共产党人对底层人民群众的关切,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关于人民立场认识的萌芽。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经过革命战争的淬炼,这种思想萌芽便发展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要求,并成为党及其领导队伍的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同志关于人民立场的最初理论表达。1939年在致张闻天的信中,毛泽东第一次提到了“为人民服务”的概念。后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毛泽东提出要对旧的文艺形式进行改造,使之“变成革命的为人民服务的东西”。1944年,毛泽东在张思德追悼会上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2]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这意味着“为人民服务”成为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队伍的普遍要求。1944年,在中央印刷厂对新华社和解放日报社的员工讲话时,毛泽东同志强调:为人民服务时三心二意、半心半意都不行,必须要全心全意。这是第一次将“全心全意”四个字加到了“为人民服务”的前面,首次明确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1945年召开的党的七大会议上,毛泽东同志正式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写进《中国共产党党章》,并在《论联合政府》中强调共产党人要对人民负责,始终坚持从人民的利益而不是从个人或者集团的私利出发,紧密联系群众,一刻也不脱离群众,这便是党的立场的出发点。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依然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并在1954年将其写进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至此,“为人民服务”不仅仅是共产党人的宗旨,而且上升到了国家意志层面,成为共产党人和一切国家機关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宪法》内容不断调整,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却始终保持并延续下来,成为共产党人办事创业的基本遵循。从消除阶级统治、实现平民统治的思想觉醒,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要求,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国共产党人人民立场认识的不断深化。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是在革命战争中不断成长起来并在和平年代继续贯彻落实的思想,代表了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初心,是中国共产党人民立场的最初具体阐述。

二、“人民是最高决策者”: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人民立场的价值追求

进入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后,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并发扬毛泽东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新的诠释,将“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各项事业能否推进的评判标准。这意味着把人民上升到了关系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高度,党的人民立场不再仅仅是对全体党员以及国家工作人员的行为要求,而是上升到了价值遵循层面,标志着党的人民立场发展到了一个全新高度。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初期继续遵循着党一以贯之的为民宗旨。邓小平同志特别强调人民群众的重要作用。他指出,党的领导干部无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公仆,都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针对改革开放初期新旧问题交织、许多问题亟待解决这一状况,他指出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关心群众利益、了解群众诉求,“在全国人民中,共产党员始终占少数。我们党提出的各项重大任务,没有一项不是依靠广大人民的艰苦努力来完成的”[3]。在谈及推进经济体制改革问题时,他也始终强调改革路上可能会遇到许多困难,但只要最终是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在1992年南方讲话中,邓小平对评判改革开放事业成功与否的标准问题给出了答案。他指出,党和政府在推进各项事业时,必须充分考虑是否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综合国力的提高,最重要的就是要看是否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关注,是邓小平关于人民立场的首创,开启了党关于人民立场认识的新起点。正是在“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指导下,我国抓住了改革开放重要机遇期,逐渐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人民立场的深刻体现。江泽民同志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注重人民群众的重要作用,强调要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我们各项事业前进的动力。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因此,党的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着眼于人民群众的利益,党在推进发展事业时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2000年2月,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要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4]。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同志再次强调,“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5]。此外,江泽民同志还看到了人心向背对政党兴衰的决定作用。这一时期共产党人关于人民立场的重要发展在于,把党风建设同人民群众直接联系,通过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这是人民立场上升到党的建设层面的重要体现。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党的根本立场不动摇,紧紧抓住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深化改革开放,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了新的发展阶段。在继承并发扬党的三代领导人关于人民立场基本观点基础上,胡锦涛同志提出了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这是对人民群众地位的全新阐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片面重视经济效益、“见物不见人”成为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亟待解决的问题。胡锦涛同志提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主张,正是针对当时社会环境的重要调整。这标志着党的发展思想的重要转变,即从注重发展到注重科学地发展,强调以全体人民的需要为根本,人民主体地位得到了更大程度的彰显。在2004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强调:党的领导干部在做群众工作时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切实维护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指导思想,为人民立场增加了新的内涵。

三、“以人民为中心”:

新时代党对于人民立场的全面统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追求,科学洞察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把党的发展目标转变到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上来,并且在制度层面彰显了党对人民立场的坚守。

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现状,把党的重点从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要转移到满足精神文化需要上来,提出了“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新要求,充分表明了共产党人对人民需要的关注。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人民群众不再仅仅满足于吃饱吃好,更加注重民主、公平、安全等精神层面的需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更加注重人民幸福感与满意度的提升。能否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能否切实增进民生福祉,是我们党在推进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定政策时优先考虑的因素,也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他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明确指出,要“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6]这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生动体现,也是共产党人坚守人民立场的政治灵魂与精神支柱。

把人民立场贯彻到治国理政的政策方针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将其确立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方略,标志着党的人民立场已经进入了国家制度建设的重要高度。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保障群众基本生活。”[7]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并采取多种措施最大限度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健全多渠道就业机制,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城乡医疗事业均衡发展;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发挥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民生福祉,既是对共产党人根本立场的坚守,也是落实人民立场的创新举措。

把人民立场落实到脱贫攻坚的实际行动之中。实现中国的全面脫贫,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夙愿,是党始终坚持人民立场的生动体现。消除贫困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但为什么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能够最终实现,答案就在于我们党始终坚持的人民立场。正是因为以人民为中心,执政党不会考虑其他利益,党带领全国人民脱贫的决心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乐民之所乐、忧民之所忧”的党,所以明知脱贫攻坚任务的艰巨程度难以想象依然迎难而上。即使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依然咬紧牙关,啃下了脱贫攻坚这块最难啃的“硬骨头”,历时8年实现了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的历史性成就。把消除人民群众的绝对贫困作为实现全面小康任务的底线任务,实现真脱贫、脱真贫,无数党员干部牺牲在了脱贫一线,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也体现了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为民宗旨和根本立场。

四、中国共产党百年践行人民立场的基本经验

纵观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彰显了共产党人对人民立场的坚守与创新。中国共产党因人民立党,又因对人民立场的坚守实现了兴党强党的目标,充分证明了党与人民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地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继续为民谋利、为民解忧。

坚持“对人民群众的赤子之心”的人民情怀观,回答了“我是谁”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回答了“我是谁”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8]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是人民的公仆,永远都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即使走得再远、取得再大的成绩,都不能忘乎所以,要时刻记住“我是谁”。“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9]党的执政成绩怎么样、执政能力如何,不能由自己来评价。“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只有人民群众才是我们党的各项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也是我们党开展各项事业的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共产党人要时刻践行党的宗旨,要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要对得起人民的期待。因为党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所以宁愿得罪千百人也不愿辜负人民,这正是党始终坚守人民立场,始终保持“人民至上、为民造福”人民情怀的深刻诠释。

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人民立场观,回答了“为了谁”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除了人民利益外没有其他特殊利益,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正是因为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所以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年代为使中国人民摆脱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不惜牺牲自己来捍卫民族主权和人民利益,并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正是因为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所以在人员和武器装备均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依然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正是因为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所以在中国一穷二白、人民生活水平低下的情况下,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实现了中国人民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飞跃;正是因为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所以在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的同时不断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蛋糕”做大做强的同时注重分配的公平。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是新时代共产党人对于人民利益的郑重承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主体观,回答了“依靠誰”的问题。“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10]。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政党,但他们要么“人亡政息”,要么“政怠宦成”,总之没能逃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支配。而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为人民而抗争,自成为执政党之日起就始终坚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原则,这成为中国共产党破解历史周期律的密码。党的奋斗史与人民群众的奋斗史始终交织在一起。革命战争年代,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运输队、担架队、卫生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人民群众是主力军,诠释了敢于劈开太行的“红旗渠精神”、重建浩瀚林海的“塞罕坝精神”;进入新时代,中国人民诠释了举国同心、众志成城的伟大抗疫精神,充分证明了人民群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正是因为始终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党才能够在百年发展史中脱颖而出并不断创造政党发展的奇迹。

百年征途漫漫,初心始终不改。从内忧外患到国富民强,中国共产党虽然经受了重重困难挑战,但是始终以坚如磐石的意志不断攻坚克难,靠的就是一百年来始终不变的为民初心和利民情怀。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里并以此为标准推进各项事业,我们才能顺利实现全面小康的历史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我们迈向“强起来”的征途才会更加光明。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  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N].人民日报,2021-02-21(1).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04.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

[4]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108.

[5]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79.

[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习近平同志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摘登[N].人民日报,2017-10-19(2).

[7]习近平.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9-11-01(1).

[8]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16.

[9]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25(1).

[10]中国共产党章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

〔本文系河海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马克思的‘两个转变对新时代青年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作用研究”(2020B42814)的阶段性成果〕

(单连春: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欣瑶: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责任编辑:刘志刚

猜你喜欢
立场中国共产党群众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扬善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吃瓜群众的真相,你怎么懂
草地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5
The Chinese Olympic Committ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