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粤教版新旧教材比较分析及教学建议

2021-08-23 01:55赵瑞芳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89期
关键词:比较分析教学建议

赵瑞芳

【摘要】运动学图像是高中物理的重难点,新修订的粤教版教材在这一部分与旧教材有所不同。比较发现,新教材在内容编排、难度和特色方面都进行了调整。新教材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基于此,本文根据新教材特点给出几点教学建议。

【关键词】运动学图像;粤教版;比较分析;教学建议

随着2017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出台,广东省高中物理教学和考试也在进行一系列的改革。特别是对2003版粤教版物理教材进行了重新修订。新教材在运动学图像的编写上做了比较大的调整。图像是描述运动的重要工具,图像法是分析和处理运动学问题的重要方法,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在新教材使用之初,对新旧教材中的运动学图像部分进行比较分析,能够为老师的教学提供帮助,给予教学上的启示。

一、新旧教材比较

高中物理课程是普通高中自然科学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2017版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为教材的修订提出了指导思想。新修订的粤教版物理教材充分地体现了课标的理念和要求,遵循注重教材时代性、有利于教学、设计多元评价等原则。本文选择了广东教育出版社2020年出版的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和2003年的版本(以下简称旧教材)进行比较分析。本文主要对运动学图象部分在新旧教材中的变化做一个比较分析。

1.在内容编排上的不同

通过比较,新教材整合了图像的内容。把原教材第一章第六节的图像整合到位移、速度、加速度概念的建构中,从而让学生从多元角度去理解和建构这些概念。具体变化如下表。

必修1  修订前后第一章节名称比较及相应的课标内容要求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修订前节名称 修订后节名称 2017版课标内容要求

第一节 认识运动 第一节 质点 参考系 时间 1.1.2 经历质点模型的建构过程,了解质点的含义。知道将物体抽象为质点的条件,能将特定实际情境中的物体抽象成质点。

2.在难度方面的不同

修订前的教材把图像作为独立的一节,集中介绍直线运动的图像。以匀速直线运动为例,分别研究了其s-t图像和v-t图像。对匀变速直线运动则直接用了解析法,由加速度的定义式变形得到速度公式,结合数学一次函数知识画出图像。这样做增加了学生对图像的认知困难。学生对图像斜率代表加速度这一问题很难理解。

修订后的教材,采用逐步渗透的方法,对运动图像的教学,分别在概念、规律的描述以及数据的处理和问题的分析中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不仅对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的理解进一步加深,也认识到图象是很好的解决问题的工具。总体来说,这样的编排和处理,降低了图像学习的难度,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有利于教与学。

3.在教材特色方面的不同

修订后的教材除保持上一版突出课堂互动、科学探究、评价反思、联系实际等特色之外,还有以下变化。

第一,注重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聚焦生活,突出育人功能。新教材从生活中常见的汽车加速减速现象引入速度图像,运动示意图和速度时间图像一起呈现,非常直观形象,便于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物理不再是枯燥的公式和理论,而是可以反映生活现象、指导生活实践的一门学科。

第二,突出概念建构的思维深刻性。加速度这一概念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依靠定义和公式来理解太抽象了,不符合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新教材中通过对速度图像的讨论与交流,加深了学生对加速度及几个相关概念(速度、速度变化量、速度变化率)的理解和区分,使得加速度这一概念更立体,学生可以从多维角度去理解和感受。

二、新教材使用教学建议

基于多年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新教材使用教学建议主要有以下几点。

1.尝试情境——探究——应用教学

所谓情境教学,即通过选取适宜的素材,再现学科理论产生的场景或是呈现现实中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去解决实际问题,全面综合展现学科素养水平。通过对近几年高考全国卷物理试题的分析,不难发现高考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很多题目都有情境化设计。应在教学实践中充分重视情境教学。如笔者在应用新教材进行位移时间图像的教学时是这样操作的。

第一,情境引入。教师事先录制视频:玩具小车在光滑地面做直线运动,在小车运动的地面做好位置标记。小车撞到墙壁后反弹回来继续沿原轨道运动。(因为实验选用的地面非常光滑平整,小车所做的运动近似为匀速直线运动)课堂播放视频,通过暂停操作让学生把小车的位置和时间信息记录在事先设计好的表格中。要求学生以时间t为横轴,位移s为纵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描出相应的点。再用平滑曲线把各点连线。学生通过记录、描点、连线等一系列的操作,基本能够掌握如何绘制s-t图像。

第二,探究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在图像上了解位置、位移、时刻、时间等基本信息。因为学生绘制的图线基本是一条直线,提示学生观察在相同的时间小车位移是否相同?这说明小车做什么运动?如果小车单位时间位移更大,图线将会如何变化?图线的倾斜程度表示什么?图线上的转折点意味着什么?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s-t图线的物理意义。

第三,应用巩固。留给学生如下所示的例题,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如图所示是“龟兔赛跑”的位移-时间图像。思考:(1)哪一条图线表示获胜者乌龟的运动?哪一条图线表示兔子的运动?(2)兔子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开始睡觉?(3)乌龟何时悄悄地爬过兔子身旁?(4)兔子睡了多长时间?(5)兔子醒来时乌龟在什么地方?(6)谁先到达终点?

2.注意循序渐进,反对一步到位

在使用旧教材的时候,笔者在图象部分教学中做以下总结:一看“轴”,二看“线”,三看“斜率”,四看“面积”,五看“截距”,六看“特殊点”。以为讲解很清晰了,可实际上学生很容易混淆。比如,s-t图和v-t图中交点的意义、斜率的意义等。而在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笔者发现,虽然图像这一节的内容被打散,系统性削弱了,但学生对图像的理解却更深刻了,教学效果比旧教材要好得多。所以,教学中不能只注重知识的邏辑性和系统性,而忽略学生学习知识吸收知识的规律。

新教材使用中需要老师不断研究和探索,旧的经验方法有值得借鉴的地方,但我们更应注意到新教材给我们提出的新要求。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注重在物理课堂中落实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2017年版)[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3.

[2]王爱霞.核心素养导向下情境化教学方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高考,2020.

猜你喜欢
比较分析教学建议
关于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建议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理论研究
浅析泛义动词“打”及其对外汉语教学
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比较分析
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比较分析
“沉淀溶解平衡”认知结构测查及其学习困难分析
经管类本科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