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越边境地区“壮傣”族群服饰边界演化

2021-08-23 01:02卢菁菁林璐璇许斌
西部皮革 2021年15期
关键词:傣族族群服饰

卢菁菁,林璐璇,许斌

(1.广西大学艺术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0;2.广西师范大学附中双语实验学校 广西 桂林 541200;3.南宁师范大学旅游与文化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1)

1 中越边境地区“壮傣”族群服饰的历史叙述

广西崇左市龙州县金龙镇,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古为百越之地,至今仍是壮族的聚居地。而聚居于中越边境线中方一侧壮族的一个支系“壮傣”,在当地被称为“布傣”“帮傣”或者“布岱”,也就是傣人或一群傣人的意思(因他们的语言、称谓、衣着、习俗与越南岱族和泰国的傣族相似,故称之),约1.7 万人分布在金龙镇的12 个行政村66 个自然屯里,与龙州一带其他壮族族群(如布侬)相比,有其独特的文化特征,加上这支古代壮族支系在经历了不同朝代及其各种原因的迁徙之后,还形成了跨国跨境的族群文化特征,具有中国南方和东南亚的地域色彩[1]。“壮傣”族群自古就有着以黑色为美的服饰观念,在当地无论是男女老少都会喜欢,带着自制的土布黑头巾自身所穿的衣服也是黑色土布长裙或者是长袍,脚上也是黑色的布鞋[2]。女性则会在上衣的边角处缝纫白色或者蓝色的小布条进行装饰,颜色比较单一大多数为黑色。在单纯的服饰层面以外,“壮傣”族群之所以能够形成这样的独特的族群特征与其所处的地理空间特征和地缘环境有密切的联系,加上地处中越边境地区长期以来各民族交流互动和融合,如生产、商贸和通婚等活动使得以服饰为代表的族群文化出现了边界特征,族内与族外有着稳定但又不断变迁的服饰边界,在族群内部形成更牢固的族群认同的同时,在与族外交流过程中吸收了其他族群的服饰要素,逐渐形成了特有的族群服饰标识,吸引着学界的关注。

2 中越边境地区“壮傣”族群服饰的构成及其特点

2.1 “壮傣”女性服饰的特点

在“壮傣”族初期,由于妇女处于固守思想的影响之下,虽然有了创新意识,但是在传统思想影响之下,服饰大都是以黑色为主,头饰都会有特有的装饰和颜色,壮傣族妇女擅长纺织和刺绣,所织的壮布和壮锦,均以图案精美和色彩艳丽著称,还有风格别致的“蜡染”也为人们所称道。在服饰上男子与汉族无多大区别[3],女子则多姿多彩,特别喜欢在鞋、帽、胸兜上用五色丝线绣上花纹,人物、鸟兽、花卉,五花八门,色彩斑斓,但是能够看出壮傣族的服饰长久以来都是以黑色为主基调。如图1 和图2中的上衣,能够看出只有袖口采用了其他颜色。服饰包括的内容十分丰富,但是壮傣族和傣族进行文化交流之后对于文化有着各自的理解,有人认为服饰应该包括的是不同材质的面料,有人认为服饰也包含着身上的不同配饰,也有人认为服饰应该包括人体自身的装饰,比如指甲、缠足等等。在对于“壮傣”族群的服饰进行了解,首先从服饰的面料质地进行分析,第二从服饰的附加物分析,比如发饰等装饰,第三从自身服饰认同出发。能够看出在这一时期的壮傣族群服饰色彩和色调单一,花纹较少。

图1 壮傣族土僚靛青色右衽女上衣

图2 壮傣族黑色刺绣女嫁衣

女戴花头巾,着藏青或深蓝色短领右衽偏襟上衣(有的在颈口、袖口、襟底均绣有彩色花边)。有一暗兜藏于腹前襟内,随襟边缝置数对布结纽扣(图3)。下穿宽肥黑裤(也有的于裤脚沿口镶二道异色彩条),腰扎围裙。劳动时穿草鞋,并戴垫肩。在赶圩、歌场或节日穿绣花鞋。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壮傣族群由于与境外的交流增多,在服饰上面作出了一定的改变,首先是在颜色上进行了改变,除了保持原有的黑色服饰主色调之外也拥有了其他颜色鲜艳的服装,能够看出大多数服饰大面积采用红色和蓝色[4],从图4 中能够看出壮傣族妇女的服饰颜色转变为以蓝色为主要色调,在腰间会佩戴红色的装饰,腰上系的是精致的腰带,在对于腰带的选择上都有不同的颜色和款式。并且头饰上也发生了变化,将自己的长发绾髻,发饰为服饰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壮傣族的女性的一生中,不同阶段会配以不同的发型。在第一阶段,作为年轻姑娘的时候,都会将自身的头发编成长辫子,然后用黑色的土布包起来;在第二阶段,新婚阶段,新娘在丈夫家会根据丈夫那边的习俗进行改变,发饰也会发生改变,所带头饰会成为“土锅帽”;在第三阶段,进入日常的婚姻生活,女性会再次改变发饰,并且由于地区的不同,发式也会因地而异,在广西龙胜一带的老年妇女会把长发翻过头顶打旋,然后用四尺黑布包好,过去广东连山壮傣族女子的发型,宛若一条盘曲的蟠龙,贯以大簪,用青色的绸布条缠好[5]。大多数壮傣族地区的少女都喜欢留刘海,并习惯用两股绞在一起的纱线把汗毛拔掉,特别是婚期临近的姑娘,总是把后颈的汗毛去掉,露出嫩白的脖颈。凿齿和文身是壮傣族先民在发展服饰与银饰之前就在自身躯体上表现美的方法。至今此习俗在一些地区仍然存在。产生于血缘婚末期和族外婚初期的神话《布伯》曾讲到凿牙(齿)的事,这则神话给了人们两个信息,一是凿齿的风俗很古老。二是此习俗和生男育女有关。在古代壮傣族的祖先曾把凿齿当成成丁礼。认为凡凿齿的男女就表示自己已成熟,并且享有生育的资格。久而久之,凿齿成了一种习俗,并以此为美。后来生产条件改善了,凿齿又和镶牙结合起来。至今广西龙州等地壮傣族男女青年,仍以镶牙为美。逢人一笑,露出一两颗金牙来,金黄黄的,甚为得意。

图3 “壮傣”族群的服饰

图4 女性“壮傣”的服饰

2.2 “壮傣”男性服饰的特点

通过图5 所示的壮傣族男性服装能够看出,男子的服饰有一点与唐装相似,在最初的时候布料是使用土布制作的,上衣的领子较短并且能够看出上衣一排多为四个。对于裤子进行分析,能够看出壮傣族男子多穿宽大的裤子,根据当地的人文情况能够推断得出,宽大的裤子方便劳作。对于鞋子而言,会根据不同的场景进行变换,类似在节日中会穿更为庄重的服饰一样,壮傣族男子在平时劳动时会穿草鞋,但是走亲戚时会穿布底鞋。随着时间的演变,现如今的壮傣族男子虽然依然保持着这样的风俗服饰,但是由于现代元素的加入,无论是在颜色上还是在服饰的剪裁上,都更加得体舒适。

图5 壮傣族群的男性服饰

3 服饰所代表的族群文化边界

3.1 头巾演变的族群文化边界

在以往,生活水平不好的时候对于包头巾的质料选择余地较少,所以在经济条件不好的过去,“壮傣”族大都是选择土布,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可选择的质料也十分广泛,并且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值得关注的是,现如今壮傣族族群会由于地区的不同,采用不一样颜色的头巾,在一些地方依然会使用质料较好的蓝色头巾,在图案选择上大都是白色图案,在族群人心中认为蓝色代表着天空,白色代表着白云,在图案选择上也出现多种形态的花朵形象,在一些地区在头巾至于会带一些饰物,有的会戴高筒形帽子。

3.2 服装演变的族群文化边界

服装在演变之初,“壮傣”族的人们由于文化交流的频率较低,所以在装饰方面有所欠缺,一般都是用单一颜色的布料来做衣服,为了区分不同族群会在衣服上加上特有的图案,而这图案就是族群之间能够互相认同的媒介,在日常生活中不同年龄的人会选择穿适合自己年龄的衣服,在壮傣族也是一样,较为年轻的女性穿着颜色较为鲜艳,一些年龄稍大的女性穿着颜色较为暗淡,为了符合自身的年龄所选择适当的服饰。随着服装的演变,固有的模式未曾发生改变,但是在图案上发生了变化,可以在围裙上、上衣上、周边都绣花,这些所绣的图案彰显了女性自身的审美,不论是花草还是图形,都会展现出自身的审美艺术。在演变之后,服装的类型也随之增多,拥有了飘带、腰封等等。

3.3 其他绣花物的族群文化边界

刺绣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刺绣,俗称“散花”,有许多技法,如素绣、彩绣、贴布绣、连料绣、挑边绣、彩线缝制板等,现在许多妇女用这些技法缝制衣服、腰带、枕头、窗帘、手帕、鞋和袜子、鞋垫等东西,还可以把采花绣在上面,组合做成各种精美图案。

4 “壮傣”族群服饰中的认同意识及其表征

壮傣族群服饰的要素和边界是其文化传承的载体,传统和现代之间相互借鉴与融合,不同阶段被赋予不同的内涵,以文化要素变迁为主要内容的服饰边界也从固守转变为传播,再到相互的融合。由一定地域的族群内部到族群外部包括地域外部服饰边界的建构和重构是民族传统文化与地缘环境、全球化浪潮、城镇化席卷、人口流动、生计变迁和思想观念变化等因素交织涵化和融合浸润的结果,既有值得借鉴的一面也有发人深思的一面。这样一个集“小”“少”“边”为一体的族群能够受到各界学者的关注,是因为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周边族群互动格局和社会历史记忆而得以留存下来的,金龙的“壮傣”族群由于历史政治变迁,跨国跨境的族群文化心理,与周边的民族长期互动,在生计方式、服饰、饮食、建筑、宗教、节庆、婚姻、丧葬等文化事项上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涵化”现象,加上城镇化发展和人口流动等社会因素造成的服饰边界是继服饰要素如材料、纹路、图案和意义等传统研究内容之后新的研究聚焦,因社会和文化要素的流动所带来的“壮傣”族群的服饰边界漂移和嬗变便成了“壮傣”族群的民族认同的诉求与表达。

4.1 服饰文化的认同意识

生活在这一特殊地区的“壮傣”族群的服饰文化,在境内与境外长期的文化接触中充分对外来文化进行吸纳之后所形成的特殊文化,由于现如今的“壮傣”宗教大多都是跟自然相关的,虽然在1862年有基督教传入,但壮傣族都有着自身的原始宗教信仰,在壮傣族群中会生活着一些壮族的人,但是能够看出这些壮族人群由于长时间在壮傣族族群中生活,已经有一些服饰习惯被改变,虽然民族依然是壮族,但是站在服饰的角度进行思考,能够观察到其中服饰文化的认同意识。大多数壮傣族都能从服饰看出互相之间的族群,只有身着一样的服饰才会认同这是一个族群中的人,由于服饰能够明显地看出来的特征,所以在族群认同文化中,服饰代表了一种符号。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出入银行、商场等地,能够轻易地观察到,不同的地方会有着不同的服饰,在银行中的工作人员一般会着正装,在商场中的人员会比较随意一些。互相之间的认同感可以在看到服装的时候感受到,所以壮傣族群的服饰经过了漫长的发展,与周围的文化密切进行了融合,才最终形成了特有的文化服饰,精神文明的因子在不断的更新换代之后成为只有壮傣族群才特有的服饰习俗,这已经不仅仅是传统观点中的民俗,而是对于时间沉淀之后的文化的结合。通过对于不同文化的了解和实践发展,壮傣族的服饰文化进行了一步步的改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域之间人与社会经济文化等要素的交流,族群将族群文化与服饰融为一体,服饰被赋予了新的特色。

4.2 时代发展的动态认同

族群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动的群体,随着时代的发展,族群的服饰也会随着发生改变,所以“壮傣族”族群的服饰会根据文化交流的程度,随着主文化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相应的服饰。从古至今,我们的服饰也紧跟潮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服饰文化与一些物质和精神文化不同,发展轨迹是不同的,正如一些古老的汉字到现在依然有人研究,主要是能够通过古文字去寻找更多的历史文化。但是服饰的发展轨迹与其不同,当物质生活逐渐丰富,人们在生活工作中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享受时,服饰反而从以往的繁琐逐步变为简单的形式。“壮傣族”族群的服饰显然也有这样的趋势。由于该族群特殊的地理位置,她们的服饰变化还受到境外文化的影响,现如今社会交通便利,交往也必将频繁,导致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也逐渐增多,对于“壮傣”族而言,族群文化融合的元素增多无疑对“壮傣族”妇女的服饰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作为她们适应特定人文环境的一种文化符码。通过政府改革在广大地域进行的“壮傣”族文化传播,帮助“壮傣”族服饰的传承。

猜你喜欢
傣族族群服饰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动物“闯”入服饰界
论《白牙》中流散族群内部的文化冲突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雪人的服饰
新兴族群的自白
汉德森 领跑年轻族群保健品市场
高句丽族群共同体的早期演进
构树与傣族传统造纸的保护和开发
傣族民俗文化的英译对其民族发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