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氏4号方治疗湿热侵络型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观察

2021-08-23 07:28:18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23期
关键词:薛氏变异性原发性

孙 侃

(石家庄市中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51)

原发性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病,据统计,我国18岁以上人群中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高达25%左右,发病人数超过3亿[1]。原发性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将患者血压水平控制在目标范围内可有效减少靶器官功能损害,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致残和病死率[2]。目前,西医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钙离子拮抗剂等药物为主,多需联合用药,但有些患者因药物不良反应不能耐受或血压仍控制不理想或症状改善不明显,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该病的研究增多。笔者临床中发现,伴随生活方式的多样性,与湿热相关的高血压患者增多,但从湿热论治者并不多见。薛氏4号方出自薛生白《湿热病篇》第四条,其方诸药配伍具有胜湿、疏肝、通脉等功效[3]。基于此,笔者观察了薛氏4号方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湿热侵络型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旨在为临床制定高血压的药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纳入标准 西医诊断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4]中原发性高血压相关诊断标准;中医诊断符合《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5]湿热侵络型诊断标准,主症为眩晕、头痛、口渴少饮、肢体困重,次症为失眠、心悸、肢体麻木、胸闷,舌质红苔黄,脉弦滑;年龄18~80岁;治疗依从性好,能配合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排除标准 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合并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脂症及其他急慢性病症者;继发性高血压患者;严重血液系统疾病、出血倾向者。

1.3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9月—2020年3月在石家庄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湿热侵络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43~76(52.7±6.3)岁;病程1~14(5.39±2.64)年;高血压分级:Ⅰ级17例,Ⅱ级28例,Ⅲ级15例。观察组46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42~77(52.9±6.5)岁;病程2~13(5.52±2.44)年;高血压分级:Ⅰ级16例,Ⅱ级30例,Ⅲ级14例。2组性别、年龄、病程、高血压分级等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

1.4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给予低盐、低钠饮食,减少脂肪摄入,并补充优质蛋白,多食用新鲜水果及蔬菜,并给予运动指导,戒烟酒,保证睡眠质量。对照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宜昌东阳光长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6843,规格:5 mg/片)口服,5 m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薛氏4号方治疗,组方:海风藤、滑石各12 g,地龙、秦艽、苍耳子、黄连、威灵仙、丝瓜络各9 g,每日1剂,水煎早晚饭后温服。2组均治疗4周。

1.5观察指标

1.5.1临床疗效 治疗4周后评定2组治疗效果。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舒张压(DBP)下降≥10 mmHg(1 mmHg=0.133 kPa),且降至正常水平,或DBP下降≥20 mmHg,但未降至正常水平;有效:临床症状有所缓解,DBP下降<10 mmHg,且降至正常水平,或DBP下降10~19 mmHg;无效:临床症状未缓解或加重,且血压下降未达上述标准。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1.5.2中医症状评分 治疗前后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对2组患者主要中医症状包括眩晕、头痛、口渴少饮、肢体困重进行评分,每项0~6分,评分越高临床症状越严重。

1.5.3血压 分别于治疗前后由专门护士测量记录2组患者收缩压(SBP)及DBP。

1.5.4血压变异性 记录2组治疗前后晨起血压峰值和7 d最高血压值;采用无创式便携式ABPM检测仪(TM-2430,日本A&D公司)检测24 h动态血压,记录24 h 收缩压标准差(24hSBPSD)、白昼收缩压标准差(dSBP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BPSD)、24 h舒张压标准差(24hDBPSD)、白昼舒张压标准差(dDBPSD)、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DBPSD)。

1.5.5生活质量 分别于治疗前后参考SF-36生活质量量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包括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心理功能,每项评分0~50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5.6不良反应 统计2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乏力、腹泻、恶心呕吐、头晕等。

2 结 果

2.1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湿热侵络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4周后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2组中医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后2组眩晕、头痛、口渴少饮、肢体困重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湿热侵络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分)

2.32组血压比较 治疗后2组SBP及DBP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2.42组晨起血压峰值和7d最高血压值比较 治疗后2组晨起血压峰值和7 d最高血压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4。

表4 2组湿热侵络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晨起血压峰值和7 d最高血压值

2.52组血压变异性比较 治疗后2组24hSBPSD、 dSBPSD、 nSBPSD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但2组24hDBPSD 、dDBPSD、 nDBPSD治疗前后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5。

表5 2组湿热侵络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异性比较

组别例数24hDBPSD治疗前治疗4周后dDBPSD治疗前治疗4周后nDBPSD治疗前治疗4周后观察组6010.21±4.219.98±4.1112.78±5.2111.76±5.349.07±4.319.03±4.21对照组6010.11±4.3210.01±4.1712.81±5.4211.82±5.329.21±4.279.23±4.11

2.62组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后2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增高(P均<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6。

表6 2组湿热侵络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2.72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发生乏力和头晕各1例,恶心呕吐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对照组发生腹泻和头晕各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再加上人们生活、饮食方式的改变,我国原发性高血压发病人数不断增加,成为社会级临床关注的热点。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复杂,主要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精神因素、吸烟、体质量等有关[7]。高血压对人类健康的损害主要表现在对心脑肾等靶器官所致的损害,因此,降压的最终目标是阻断或者减轻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8]。有研究表明,血压变异性与高血压患者靶器官的损害密不可分[9]。血压变异性是指一定时间内血压波动的程度,血压变异是独立于平均血压的预测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关键风险因子,对预测冠状动脉病变、脑卒中等疾病的敏感性更高,因此降低血压变异性被认为是高血压防治的新靶点[10]。其中收缩压变异性是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预后的重要预测指标,根据观察时间的长短又分为短时变异和长时变异。短时变异即24 h内血压的变异性,采用检测24 h动态血压可反映短时变异情况;长时变异即观察数日、数周、数月甚至数年的血压波动,24 h血压变异程度的最大时间点在清晨,这种现象称为“血压晨峰”现象,故晨起血压峰值和7 d最高血压值可反映血压长时变异性[11]。

目前西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药物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适用于高血压伴心室肥厚、肾功能不全的患者,β受体阻滞剂适用于伴心绞痛及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利尿剂适用于伴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而钙通道阻滞剂降压达标率高,尤其对老年患者和高钠饮食患者疗效较好[12],也适用于我国老龄化加剧国情及高钠饮食的现状。苯磺酸氨氯地平是一种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通过选择性拮抗血管平滑肌和心肌细胞外钙离子内流,从而扩张血管,降低心肌耗氧量,最终降低血压,具有半衰期较长、不良反应少、无绝对禁忌证等临床优势[13],作为首次确诊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临床使用率较高,具有一定代表性,因此本研究选用苯磺酸氨氯地平作为对照组用药,但其也存在乏力、头晕、牙龈增生、反射性心动加速等不良反应,会影响患者疗效。

中医多将原发性高血压病归属于“眩晕”“头痛”等范畴[14]。临床常从肝气郁滞、化火生风、肝阳上亢生风、因痰生风论治,也有从风寒湿邪论治,或可见湿热在脏腑辨治,但从湿热论治者不多见。湿热侵络型原发性高血压基础病机在于湿热,湿热之邪夹风,入侵脉络脉遂,而风为湿热郁久化火,火动生风。风分虚实,实多为情志不舒,肝失疏泄,化热引动肝风,肝风上扰清窍而发病;虚多为肝肾亏虚,肝阳偏亢,亢进无制,肝风内动导致眩晕,故治疗应以清热利湿、祛风通络为主[15-16]。本研究采用薛氏4号方治疗湿热侵络型原发性高血压,方中海风藤、秦艽均具有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等功效;滑石清热解暑、利尿通淋;地龙清热定惊、通络利尿;苍耳子散风除湿;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威灵仙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丝瓜络活血通络、清热化痰、祛风。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祛风通络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显示,海风藤有效成分黄酮有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及降压效果[17];秦艽水泡液可有效降低麻醉动物血压[18];地龙提取物地龙B1可作用于脊髓以上神经系统,扩张部分内脏血管,发挥降压作用,蚯蚓解热素可缓慢降低家兔血压[19];黄连主要有效成分小檗碱可阻断血管平滑肌上α1-受体,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动脉血压[20]。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主要中医症状评分、血压、晨起血压峰值和7 d最高血压值、24hSBPSD、dSBPSD、nSBPS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未增加不良反应。提示薛氏4号方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湿热侵络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可提高治疗有效性,可明显改善患者中医症状,降低患者短时和长时变异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说明中药联合西医治疗湿热侵络型原发性高血压具有整体、协同效果。

利益冲突: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薛氏变异性原发性
从薛氏医案浅析守方治法的发展
《薛氏医案》治肝经验研究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预防和治疗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薛应旂生卒年考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原发性肝癌脑转移一例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医治疗近况
中医研究(2014年8期)2014-03-11 20:29:25
清肺止咳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40例
中医研究(2014年8期)2014-03-11 20:29:17
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7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