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忠智,陈修文
(五邑大学生物科技与大健康学院,广东江门 529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这确切无疑地道出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也指出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领域的工作方向。近年来,随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特别是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工作的推进变得复杂。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大学生是青年的中坚力量。要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胜利,必须牢牢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这个主阵地。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明确历史使命,不断改进,增强亲和力和吸引力,以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念促进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专业课程也应着力挖掘其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使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以实现“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2]。
《化工原理实验》是化工专业非常重要的基础必修实验课程,对于锻炼学生化工实验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化工思维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化工原理实验》被认为只需负责教授化工原理专业知识,没有思想政治教育责任与义务。这样的错误做法导致《化工原理实验》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脱离,未能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该有的培育和塑造作用。只育才、不育德的《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是不够的,承担起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责任是本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然环节。将“课程思政”融入《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改革,使《化工原理实验》在育才的同时兼顾育德,形成合力、全员育人新局面,使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两手一起抓,两手都要硬。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德”,是社会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社会主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等。在实践教学中,密切关注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的同时,让全体学生多层次参与学科实验教学研究,培养其情感态度和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开拓精神。将爱国与奉献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的亲身体验活动之中,通过活动体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育作用,才能使在内心深处认识和接受所倡导的理念,进而树立正确的意识、目标,并在实践中实现知行合一。相对传统思想“说教让人觉得空洞无趣”的“虚”,专业课程因其“以专业知识教学为载体”给人以信服之“实”。专业课程思政因其“润物细无声”的功效,正是高校思政教育所需的。
《化工原理实验》作为一门化工实验课程,课程思政内容应与每一个实验紧密相关。例如可以通过实验课程中涉及的科学家的故事来启迪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也可以以国内外发生的工业事故对学生进行生产安全教育;又或者以实验课程相关的科学原理揭示社会关系揭示工业与国民生产的重要性;也可以工业设备的精巧严谨强调工匠精神。五邑大学生物科技与大健康学院《化工原理实验》课程共开设八个化工实验,如图1所示。根据各个实验的具体情况不同,分别融入不同的思政教学内容。例如筛板精馏实验分全回流和筛板精馏实验半回流两个实验,可以分别进行“实验室与工业生产安全教育”和“工匠精神”教育。对于水-蒸气给热系数测定实验,实验内容主要是传热过程,涉及傅立叶定律,通过讲述物理学家傅立叶先生曲折的人生来教导学生坚持自我,百折不挠,努力自我实现的道理。又如干燥特性曲线测定实验涉及能量的回收利用,可以教导学生节约能源,倡导绿色环保的人生理念。相对应的,填料塔吸收传质系数的测定实验,则可以讲解当前化工行业“三废”造成的环境污染,特别是雾霾污染,传授解决污染问题的策略和办法等。
图1 化工原理实验课程与思政教学思维导图
当前国际竞争越趋激烈,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高精尖科学技术的竞争,或者人才的竞争。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2015 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的出台,标志着创新创业教育上升为国家战略。在2020年,教育部提出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强基计划,以选拔和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同时,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回归培养品德和才能兼备的高素质人才的教育初衷。作为理工科专业性实验课程,《化工原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呢?答案是让学生在预习的前提下通过教师引导问答和小组讨论来独立完成实验。相应的,思政内容也由学生主导完成。学生可以自行根据兴趣爱好和与实验关联程度选定思政主题,通过预习完成素材积累,课堂中则以团队讨论的形式展开。以学生自主选择思政主题能极大地提升课程思政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基于化工原理实验的背景知识讨论,也非常有助于掌握相关知识,培养科学理性思辨能力。
尊重学习规律,把握思政内容在课程中的比重。过多比重的思政教育可能占用太多课程时间,挤压专业知识的授课时间。既能使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也能激励在专业知识的学习激情,选择一个适合的“度”均衡两者的关系。化工原理课程的主要任务还是传授知识,如果在授课过程中,不分主次,长篇大论的进行课程思政教育,不但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起不到思政教育的目的,还会影响化工原理知识的学习和任务的完成。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课程思政教育的内容不宜过多,时间不宜过长,要抓住关键点,找准切入点,精雕细琢,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思政,才能实现知识传授和思政教育的同向同行。
思想政治教育不应该仅仅是“思想品德”等内容,更应该与前沿技术和专业知识相结合,赋予其更多实际内容。只有让学生感受到思政教育和专业发展,与毕业后就业,与职业发展息息相关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思政学习中应鼓励结合专业就业、本地公司情况。例如在填料塔吸收传质系数的测定实验中,鼓励学生调研江门周边化工企业环保策略,通过企业污染处理和实验中填料吸收原理对照,通过课堂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化工原理实验课程使用的是大型化工设备,基于场地限制和仪器操作复杂性,不适合单人独立操作实验,因此一般使用的是小组合作的方式。在教学设计上,增加了更多学生讨论和相互问答部分。通过课程中学生相互讨论和与教师的相互问答,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实验。实验中分批分组进行,以保证教学效果。通常每3~4 人一组进行实验,两组一起授课。每个学生在完成自己的任务的同时要求与团队协同操作,教师监测考核评分的同时保障实验安全。教师与学生对实验问题相互问答,问题包括实验流程、实验原理、设备器件设计原理等,要求每位同学至少回答一道问题,其后两组学生相互向对方提问和向教师提问,教师解疑答惑。
以筛板精馏实验-全回流实验为例,因为学生初次进行精馏塔的操作,鼓励选择以工业安全为主题进行思政讨论。具体教学过程和考核过程如:①课前预习(教师考核一);②小组思政讨论(教师考核二);③小组实验讨论和问答;④师生讨论和问答(3,4合并考核三);⑤实验操作;⑥教师和学生总结(5、6合并考核四);⑦实验报告(考核五)等内容。通过师生问答互动,促使学生由被动教转为主动学,学生通过参与其中,乐在其中。不管是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化工原理实验知识,学生都会乐于接受和吸收,并非常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中持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持续改进并总结,持续提高教学质量。
《化工原理实验》作为化工专业的核心实验课程,必须做到以人为本、立德树人。在教学过程中,基于工程实践课程特点,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理念与思政教育的结合,挖掘思政元素,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上落实思政元素,进行了相关探索与实践,打造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有机结合的新型《化工原理实验》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