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瑞庆,李佳,陆东蛟
(南京环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12)
据统计,全世界有95%的城市固体废弃物通过垃圾填埋场处理。垃圾在填埋过程中经堆实和中温发酵过程,会产生高有机物、高氨氮、高盐分且具有毒性的渗沥液。国内渗沥液处理站多采用“混凝沉淀+两级A/O+外置式MBR+NF+RO”的主体处理工艺。因处理过程中产生浓缩液,造成盐分及腐殖酸等胶体物质累积,导致后期填埋场渗沥液处理站无法正常运行。渗沥液处理行业需要一种能够不排放或者少排放浓缩液的处理工艺。
臭氧(O)具有强氧化性,其氧化还原电位达到2.07 V,常温常压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氧气高10 倍,它能使水中部分有机污染物矿化,或改变有机污染物分子结构,将难降解有机物转化为易生物降解的小分子物质。臭氧催化氧化可提高O利用率和降解效率,促进O分解产生·OH,·OH 的氧化电位达到2.8 V,可进一步去除难降解有机物,从而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为后续的生化工艺提供良好条件。本研究以垃圾渗沥液超滤产水为实验对象,将臭氧氧化、BAF、臭氧催化氧化耦合,构建“臭氧催化氧化+BAF”组合工艺代替既有“NF+RO”工艺,实现废水达标排放。
实验用臭氧催化氧化反应柱中填充催化剂(采用破络型球形颗粒催化剂),填充率为30%。生物滤池Ф20×200 mm,底部承托层为30~50 mm鹅卵石,高150 mm;填料层为50~80 mm 黏土滤料,高1 m。臭氧催化氧化-BAF连续流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图1 臭氧催化氧化-BAF实验装置
臭氧发生器以空气为气源,通过调节臭氧发生器的进气流量,使发生器产生臭氧浓度为120 mg/L。产生的臭氧通过曝气头,从臭氧催化氧化反应柱底部通入。BAF为上向流,进水流量控制在15 L/h。BAF挂膜选用接种挂膜法。取渗沥液污水处理站硝化池污泥加入到滤池中,加入量约为滤池容积的1/3,并将渗沥液注入滤池中,闷曝48 h。随后逐渐加大进水量至15 L/h,并逐渐混入实验用水。实验用水用蠕动泵连续通入臭氧催化氧化反应柱,其出水储存于储水桶中,臭氧尾气经KI吸收。臭氧催化氧化产水再经BAF 生化处理得到最终出水。BAF挂膜完成共历时35 d,随后进行臭氧催化氧化-BAF连续流实验。为了使渗沥液出水达到更高的排放标准或保证出水稳定达标,将臭氧催化氧化-BAF 再进行一次臭氧催化氧化,得到最终出水。
本实验用水取自江苏省南京市某垃圾填埋场渗沥液处理站超滤产水。实验用水呈深褐色,有臭味,水质情况见表1。
表1 实验用水水质
(1)COD 的测定:COD 采用快速测定仪(连华科技5B-3F)测定。
(2)UV的测定:采用分光光度计(上海棱光756S)测定,用波长为254 nm处吸光度值表示。
(3)色度的测定:色度采用CN表示,具体计算公式见式(1)。
式中:CN—色度,cm;A、A、A—波长436 nm、525 nm、620 nm处的吸光度。
(4)有机组分的定性:采用气相-质谱联用仪(安捷伦 7890A-5975C)顶空测试。顶空加热温度80℃,加热时间20 min,进样针温度95℃,传输线温度120℃,进样量1 mL。色谱条件:色谱柱为HP-INNOWAX(60.0 m×250 μm,0.25 μm);色谱柱40℃保持5 min,以5℃/min升至230℃,保持10 min;气化室温度220℃;传输线温度230℃;载气He;载气流量1.0 mL/min;不分流。质谱条件:EI 源;电子能量70 eV;离子源温度230℃;四极杆150℃;扫描模式为Scan;扫描质量范围为35~500 u。
2.1.1 不同pH下COD去除效果
采用臭氧催化氧化处理南京市某垃圾填埋场渗沥液处理站超滤产水,超滤产水已经经过生化工艺处理,去除了大部分易降解有机物,剩余的COD 主要为难生物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如腐殖酸类。本实验单次处理水量为3 L,臭氧发生浓度约130~140 mg/L。以进水pH 值作为影响因素,用NaOH 和稀HSO调节进水pH,将pH分别调至5、7、9,进行臭氧催化氧化比较试验,测定不同反应时间下出水的COD值,结果见图2。
由图2 可知,在统一渗沥液进水水质的前提下,其COD 去除率表现为pH=9>pH=5>pH=7 的趋势。陈炜鸣等研究发现,残留的腐殖酸在不同pH 值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分子结构。当体系pH 逐渐升高或降低时,溶解在废水中的有机物具有更低的芳族缩聚度和较高的分子量,使得去除效能升高。这可能是导致pH 为9 时其COD去除率较高的原因。
图2 不同pH下臭氧催化氧化对COD的去除率
实验还发现,当臭氧接触时间为60 min时,COD可从 750 mg/L 降至 213 mg/L,COD 的去除率最高,为71.60%。当接触时间为90 min甚至120 min时,COD的去除率反而降低。这可能是因为,臭氧接触60 min后,废水中原不可被重铬酸钾氧化的难降解有机物被开环断链,形成小分子有机物,组成新的COD。由此,本实验表明,pH=9,反应时间为60 min 时,COD 的去除率最高,为71.17%。
实验同时记录了不同反应时间下废水的感官色度,发现反应时间60 min,肉眼观察废水几乎呈透明色,色度基本去除。
2.1.2 UV和色度的去除效果
在pH=9,反应时间为60 min的条件下,对超滤产水进行重复实验,记录UV和测定色度值,结果见图3和图4。
图3 臭氧催化氧化处理后UV254的去除情况
图4 臭氧催化氧化处理后色度的去除情况
由图3 和图4 可知,随着臭氧接触时间的增加,UV和色度均在不断下降。60 min 时,UV和色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7.03%和98.53%;90 min时,UV和色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3.04%和98.90%,说明60 min时大部分的UV和色度已被去除。
渗沥液超滤产水中主要为难生物降解的腐殖质类,这类物质含有醌结构和偶氮结构的生色基团,使渗沥液呈现黄色或棕色。一旦这些生色基团的结构被破坏,颜色就会消失,色度便随着快速下降。UV反映的是废水中腐殖质类大分子有机物以及含C=C 双键和C=O双键的芳香族化合物的含量。臭氧分子可与这类芳香族化合物快速反应,使UV降低,但同时也会产生更难氧化的羧酸和乙醛类物质。
实验表明,经臭氧催化氧化60 min后,色度和UV便有了明显下降,说明此时生色基团和芳香族类大分子化合物已被大部分去除,同时大分子有机物被臭氧氧化断链成小分子有机物。
取每日臭氧催化氧化后的渗沥液进行BAF 生化实验,进一步去除COD。BAF通过接种项目现场的生化污泥,历时35 d 挂膜成功。经BAF 处理后的渗沥液其COD、UV和色度的去除情况见图5、图6和图7。
图5 臭氧-BAF对COD的去除
图6 臭氧-BAF对UV254的去除
图7 臭氧-BAF对色度的去除
由图5、图6、图7可以看出,经BAF 处理后,渗沥液的 COD 平均从 213 mg/L 降至 128 mg/L,COD 平均去除率为39.73%。BAF 出水的COD 高于100 mg/L,还需进一步处理。渗沥液的UV和色度均有所下降,去除率分别为27.77%和23.90%,说明大部分的UV和色度在臭氧催化氧化单元已被去除。
为了进一步降低渗沥液出水的COD,使其稳定达到排放标准(COD<100 mg/L),在臭氧-BAF 后再进行一次臭氧催化氧化作为深度处理。臭氧浓度120 mg/L,反应时间60 min,结果如图8所示。
图8 臭氧-BAF-臭氧对COD的去除
在实验期内,经臭氧深度催化氧化处理后,渗沥液出水的平均COD 为78.7 mg/L,达到COD<100 mg/L 的排放标准。对深度处理后的渗沥液出水进行GC-MS组分分析,结果见表2。
由表2可见,经臭氧催化氧化-BAF-臭氧催化氧化后的出水中,难降解有机物占有机组分52.88%,其中烷烃和芳香烃是构成出水COD 的主要成分,无论臭氧催化氧化还是BAF均难以去除。
表2 出水的GC-MS有机组分分析
(1)“臭氧催化氧化+BAF 生化+臭氧催化氧化”组合工艺能够有效降低UV和色度。第一阶段臭氧催化氧化实验中,臭氧发生器浓度为120 mg/L,进水水量3 L,进水pH为9,反应时间为60 min时,此阶段臭氧催化氧化效果较好,UV去除率为77.03%,色度去除率为98.53%,COD去除率为71.60%。
(2)将臭氧催化氧化出水进行BAF生化实验,进水COD 约 213 mg/L,出水 COD 约 128 mg/L。将 BAF 出水进行臭氧催化氧化深度处理,此时COD 可由128 mg/L降至78.7 mg/L,满足《生活垃圾填埋场控制标准》GB 16889-2008的排放标准。
(3)将深度处理的出水进行有机物组分分析,结果表明,产水中难降解有机物主要为烷烃和芳香烃,需要寻求其他方法进一步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