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焕忠,郭元元,李洋,张力,陈琴,陈振东
(广西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南宁,530007)
香葱(Allium schoenoprasumL.),又名细香葱、细葱,具有辛香风味,有杀菌、预防感冒及防治心血管疾病等功效,主要以假茎和嫩叶为食,是菜肴常用的佐料[1]。香葱作为广西“南菜北运”和“西菜东调”的主要特色蔬菜品种,种植历史悠久,在广西南宁、田东、柳江等地多有种植[2~4]。肥料和农药是蔬菜生产必不可少的农用化学品,是蔬菜稳产增收的主要贡献者,但是农药和肥料的过量使用,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导致农药残留量超标。虽然国家制定了严格的农药残留标准,对蔬菜农药残留的检测也越来越严格,但我国蔬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状况仍然存在[5]。基于此,有必要开展针对农药使用量控制和减少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
助剂的减药增效技术是目前比较认可的一种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许多学者针对助剂减药技术已经开展了大量研究[6~12],结果表明,增效助剂可通过调节药液的黏度和降低表面张力来调节雾滴,增加雾滴直径,减少易漂移的小雾滴,提高农药利用率,避免漂移药害和污染环境,从而降低农药使用量。同时,增效助剂可以增加农药的附着力,增强农药的渗透性,提高农药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合理的农药助剂搭配能更加有效地降低农药使用量,提高农药的整体防治效果[8~10]。合理使用增效助剂,对作物安全、节本增效、降低农药残留有正面的影响。
本文以香葱品种小米葱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前期工作开展香葱助剂辅助减药的田间大区试验,就助剂在香葱疫病防控过程中的减药增效作用以及对香葱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为香葱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的助剂辅助减药措施提出合理建议。
试验品种为当地主栽香葱品种小米葱。观察对象为葱疫病,病原为烟草疫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阴雨连绵、田间积水时容易发病,香葱整个生育期均会发病。
奇功助剂(农用N-380硅类增效助剂),主要成分为基于聚氧乙烯醚改性三硅氧烷的化合物,由桂林集琦生化有限公司生产提供。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市购。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市购。
试验于2019年11月至2020年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田东县祥周镇中平村无公害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N 23°59′,E 107°06′)进行。
种植时选健康、无破损的香葱分株种植,假茎部分埋入土中,每穴随机放入2~3个分蘖,株行距为15 cm×15 cm。试验于2019年11月18日定植,2020年2月5日采收。
采用大区试验,每个大区160 m2,共设4个施药处理,不设重复。空白对照(CK):自然生长,不施用农药;处理1(T1):定植后第10天喷施500倍代森锰锌、定植后第30天喷施1 000倍腐霉利、定植后第50天喷施500倍代森锰锌;处理2(T2):每次喷施的农药使用量减少35%,并添加3 000倍助剂稀释液;处理3(T3):每次喷施农药不减量、添加3 000倍助剂稀释液。试验期间水肥管理按照当地农户生产习惯进行。
在每个大区中以点状取样法选择5个均匀分布的点作为观测和数据采集点。
①香葱疫病的数据采集 定植后第10天、定植后第30天和定植后第50天分别喷药1次,定植后第57天进行疫病数据采集。每个观测点以点状取样法选取5丛,以单丛植株作为香葱疫病观察和数据采集对象,对每片叶进行病害分级并记录,病害级别评价方法参照表1。
表1 香葱疫病叶片病害级别评价方法
观测点的病情指数为每个观测点5丛植株的病情指数的平均值,以CK的病情指数平均值作为对照病情指数,并计算对照以外的每个观测点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对照病情指数-测量病情指数)/对照病情指数]×100。
②产量数据的采集 2020年2月5日采收的同时测定产量数据。每个观测点量取5 m2(包含畦沟)收取全部香葱植株,测定产量并记录数据,并折算1 hm2产量。
③毛质量和净质量的采集 2020年2月5日采收的同时测毛质量和净质量。每个观测点量取1 m2(不含畦沟)收取全部香葱植株,进行称重并记录为毛质量;清除黄叶、病叶、枯叶后,再次称重记为净质量,并计算损耗率,损耗率(%)=[(毛质量-净质量)/毛质量]×100。
试验数据用Microsoft Excel 2010和SPSS 17.0数据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差异显著性(P<0.05)用LSD法和Duncan's新复极差法进行多重比较。病情指数、防治效果、净菜率在数据分析前都进行了反正弦转换,并将反正弦平均数转换后的数值作为该组数据的平均值[13]。
如表2所示,CK的病情指数显著(P<0.05)高于各施药处理。T1的葱疫病病情指数比CK显著(P<0.05)降低,表明喷施农药能有效防治香葱疫病,降低香葱疫病的病情指数,减轻其为害。与T1相比,T3的葱疫病病情指数显著(P<0.05)降低,防治效果(40.46%)比T1(28.52%)提高了11.94个百分点(P<0.05),表明添加助剂能显著提高农药的防治效果。T1和T2二者的葱疫病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添加助剂能在农药减量35%的条件下达到正常施用量的防治效果,从而达到降低农药使用量的作用。结果表明,使用助剂可以显著提高农药对香葱疫病的防治效果,在农药减量35%的条件下保障达到农药正常施用量的防治效果,从而达到减药的目的。
表2 不同处理香葱疫病的病情指数与防治效果
表3结果显示,不同处理产量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CK最低,为43.17 t/hm2,T1最高,为45.83 t/hm2,与T2(45.77 t/hm2)、T3(44.67 t/hm2)相差较小。对比CK和T2,T2产量比CK增加了6.02%,但没有显著性差异。对比T1和T2,T2的产量仅比T1减少0.06 t/hm2,减少幅度仅0.15%。不同处理之间的毛质量也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变化情况与产量相同。表明相比当地习惯施药管理,药剂减量35%并添加助剂施用不会造成香葱产量的明显降低。
如表3所示,CK的毛质量(5.10 kg/m2)和净质量(4.68 kg/m2)最低,T1的毛质量最高,为6.24 kg/m2,T2的净质量最高,为5.91 kg/m2;对比CK,3个处理的毛质量和净质量都有提高,T2的净质量显著提高(P<0.05)。CK的损耗率最高,为8.22%,T2的损耗率最低,为4.50%;对比CK,3个处理的损耗率都有降低,T2的损耗率显著降低(P<0.05),相比CK降低了3.72个百分点,表明施用农药防治香葱疫病的同时,能够减少香葱的损耗率,间接提高香葱的商品产量。对比T1、T2和T3,T2的损耗率相对T1、T3分别降低了2.17、1.89个百分点,表明过量施用农药会造成香葱损耗率提高,间接造成香葱商品产量降低。结果表明,相比当地习惯施药管理,药剂减量35%并添加助剂施用可以提高香葱的商品产量及经济效益。
表3 不同处理香葱的产量和损耗率
助剂辅助减药是一种可行的病虫害防控技术。现有减药防控技术往往会从种植抗性品种、较复杂的农药搭配等[14~16]角度来开展。调查发现,农民选择品种更多的是考虑后期销售,选择药剂受当地零售影响较大,较少会考虑农药的搭配。同时,抗性品种和药剂合理搭配等技术的推广需要较长的时间。助剂辅助减药作为一种轻简减药防控技术,更容易被农户接受。在必须使用化学农药的情况下,助剂辅助减药技术是一种良好可行的选择。当然,更为完善的病虫害防控技术的推广依然是解决农药过量使用的重要手段。
增效助剂与农药混用能有效提高药剂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已在多种作物上进行试验研究,提出了多种可行的减药技术方案。本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助剂能有效提高农药对香葱疫病的防治效果,整体防治效果提高了11.94个百分点,可在香葱疫病防治过程中减少药剂使用量35%,与前人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朱松涛等[9]利用增效助剂与杀菌剂三环唑减量配合施用防治水稻稻瘟病,农药使用量减少50%。据苏锦武等[7]报道,合理利用增效助剂可实现杀虫杀菌剂减量50%、除草剂减量30%的目标。张武鸣等[11]在柑橘防治红蜘蛛研究中,将不同药剂与增效助剂混用均实现了防治效果提升10%以上的效果。杨望明等[17]报告了在水稻二化螟防治主导药剂25%甲维·茚虫威水分散粒剂常规用量减少20%的条件下添加增效助剂,其防治效果与单用药剂常规用量相比不降反升。
广泛的田间观察发现,助剂与不同药剂混用的增效作用并不一致。白雪峰等[8]研究显示,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与不同助剂混用,对玉米螟的防治效果不同。张武鸣等[11]研究显示,助剂奇功与不同药剂混用,对柑橘红蜘蛛的防治效果也不相同。王志慧等[12]设计了2种农药与3种助剂的互相搭配试验,发现同种增效剂对不同药剂的增效效果不同,不同增效剂对同种药剂的增效效果也不同。本试验所选用的杀菌剂与助剂奇功混用效果良好,建议对常用药剂进行广泛试验,以明确该助剂在生产应用中的技术特点。
合理利用农药能够有效降低香葱疫病的为害。农药混用增效助剂奇功后,显著提高了香葱疫病的整体防治效果。在农药减量35%的条件下添加助剂,对香葱疫病的整体防治效果良好,香葱的损耗率明显降低,间接提高了香葱的商品产量和经济效益。因此,助剂奇功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是药剂减量增效和病虫害绿色防控的理想手段,可作为一种轻简减药防控技术在香葱生产中广泛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