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动世界遗产保护事业 为世界遗产保护贡献中国力量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福州开幕

2021-08-20 02:13王琪
国土绿化 2021年7期
关键词:遗产地世界遗产保护地

◎ 本刊记者 王琪

7月16日,第44 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福建省福州市开幕。这是中国第二次承办世界遗产大会,也是在世界遗产保护领域承办的最高规格的国际会议。这次会议将持续至7月31日,《公约》缔约国驻华使节或代表、有关国际组织驻华代表,我国自然遗产、文化遗产主管部门代表领导、专家学者、各遗产地代表将齐聚福州,共襄盛举。

青海可可西里世界自然遗产地 布琼摄

广西桂林喀斯特风貌 吴芳魁摄

作为世界遗产领域的年度盛会,世界遗产大会备受全球瞩目。第44 届世界遗产大会的举办,有利于牢固树立我国的文化自信,提升生态文明意识,促进我国世界遗产保护产治理工作,向全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经验。

中国是世界遗产保护事业的重要参与者与贡献者,支持教科文组织在遗产领域的全球战略。在第44 届世界遗产大会期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将主办两场边会,主题分别为“世界自然遗产与生物多样性:滨海候鸟栖息地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和“世界自然遗产与自然保护地协同保护”,与全球专家、遗产地管理者共同探讨自然遗产在保护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第一场边会已于7月17日召开,主题为“世界自然遗产与生物多样性:滨海候鸟栖息地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会议指出,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愿景下,中国政府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在中国自然保护地管理转向系统治理、统筹协同的历史新时期,我国全面推行林长制,构建森林草原资源保护长效机制;探索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的新体制新模式,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等自然保护地进行统一管理,推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为保护好世界自然遗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中国愿与世界人民共同探讨、分享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经验,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共建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共同呵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同时,此次主题边会围绕世界自然遗产如何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展开交流,分享了瓦登海、盐城滨海湿地、上海崇明东滩等滨海候鸟栖息地保护的经验和思考,并探讨推动滨海候鸟栖息地保护与发展的国际交流协作。

第二场边会将于7月26日召开举行,主题为“世界自然遗产与自然保护地协同保护”通过分享我国自然保护地和世界自然遗产协同保护管理经验,将聚焦中国南方喀斯特、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在跨区域协同管理、生态保护、科学研究,探讨自然遗产地协同保护与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分享我国自然保护地和世界自然遗产协同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经验。

据了解,中国是《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坚定支持者和积极践行者,自1985年加入《公约》以来,中国遗产保护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36年来,中国政府认真地履行《公约》,大力地推动遗产保护事业发展,积累了不少经验,为世界遗产保护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世界自然遗产的保护理念不断升华,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目前已形成较为完备的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和监测体系,建立起较为完备的遗产研究与能力建设体系,有效保护了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遗迹,推动了中华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显著提升了公众对世界遗产的认知和保护意识,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和载体。中国自然遗产在生态文明中的作用可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自然遗产保护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益探索和成功实践。我国的世界自然遗产涵盖了国家公园(试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各级各类上百个自然保护地,保护了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遗产资源,保护实现了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了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同时,在自然遗产保护和管理工作中,通过探索实施生态补偿等,实现了科学保护与利用的有机统一,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保护自然生态和人类文明的不懈努力和责任担当。

二是自然遗产保护促进了绿色发展,助力了脱贫致富、乡村振兴。我国世界自然遗产的保护利用始终坚持资源保护与民生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基于遗产地的特点,通过特许经营、利益共享、生态补偿、生活补助等多种方式惠及民众。通过开展适当的生态旅游、科普教育等,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促进遗产地保护与当地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协调发展。据统计,每年遗产地旅游直接收入超过140 亿元。如,中国南方喀斯特、中国丹霞、云南三江并流等自然遗产地将自然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依托自然遗产地资源,积极探索美丽乡村建设,高质量地完成了脱贫攻坚工作。

红石林景观

三是自然遗产成为宣传生态文明的重要窗口和载体。目前我国拥有的14 项世界自然遗产与4 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不仅涵盖了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和丰富的自然遗产资源,还保存了200 多个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很好地将自然与文化遗产有机融合,是开展爱国主义、生态文明和民族文化教育,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特别是近年来,各地不断加大对世界遗产的宣传力度,结合每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推出系列教育活动,社会各界对自然遗产事业的关注度、支持度、参与度逐步提高,为自然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是实证中华文明辉煌成就的物质见证,是价值最突出、内涵最丰富的传统文化结晶,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中国将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实把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为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不懈努力。

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龙江峡谷 计云摄

猜你喜欢
遗产地世界遗产保护地
中国的“世界遗产”
中国的世界遗产
跟淘气章鱼巡游世界遗产
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与旅游需求关系
申遗重要俦;じ重要
全国自然保护地大检查6月启动
保护地蔬菜白粉虱的发生与防治
从丝绸之路到世界遗产探析
世界自然遗产地监测评价研究进展
赤峰市保护地黄瓜主要病害的无公害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