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历程,始终注重加强政治建设是我党逐渐走向成熟,取得令世人瞩目的卓越成绩的关键所在。从理论逻辑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是我党加强政治建设坚实的理论基础;从历史和现实的逻辑看,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既是历史的选择,也是现实的需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从加强政治建设的角度看,党成立一百年的历史,可以划分为奠基与开端、曲折中探索、修复与优化、走向成熟四个阶段。其经验启示是:必须紧密结合党的历史使命加强党的政治建設,党的政治建设要与党的其他各项建设协调共进,坚决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以实现人民利益为己任。
关键词:政治建设;百年历史;经验启示
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13-0005-03
政治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坚持的建党准则,它既是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一直进行的实践探索,又是在现实发展中党面临着的重大现实问题。政治属性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第一属性,从一大开始,党就始终进行着提升自身领导能力、政治能力的政治建设的探索,在曲折中不断地取得进步。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将其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并置于首位。在党的百年生日之际,总结党的政治建设的百年历程,探寻党的政治建设的经验启示,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加强政治建设的内在逻辑
从理论逻辑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是我党加强政治建设的丰厚沃土和坚实理论基础。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特性和根本出发点,就是要不断加强政治建设,这也是党砥砺奋进的动力[1]。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源源不断地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吸纳思想、精神营养,始终坚持以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己任,也正是这些鲜明的理论旗帜,引领着我党百年政治建设发展的方向。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的基础,因此中国共产党以此为抓手,夯实党的政治建设的基础,确保党的纯洁性,永葆党的先进性,最终确保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从历史逻辑角度看,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综观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虽然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中国共产党历经波折,以拳拳爱民之心赢得了千万劳苦大众的支持,披荆斩棘一百年,最终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国家解放、民族独立、人民幸福,其根本和关键是我党始终重视加强政治建设,不断提升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历史早已证明,我党忽视政治建设的时期,就是革命和建设遭受挫折和困难的时期,而与之相反的是,我党加强政治建设的时期,就是不断取得胜利和进步的时期[2]。因此,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既是历史的选择,也是现实的需求,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
从现实逻辑角度看,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政治建设是现实的深刻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发展正在转型,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相应提高,在这个大背景下,党内出现了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一是依然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种种矛盾和问题,有些经不起考验的党员干部因为政治立场不坚定,丧失了担当精神和奉献意识;二是当前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外部考验、风险都已尖锐地摆在我党面前,因此更需要提高党的政治领导力,要求党员摆正立场,沿着正确的政治路线坚定地走下去[3]。
二、中国共产党加强政治建设的百年历程
(一)奠基与开端——在革命战争中开始党的政治建设
从建党伊始,中国共产党就根据自身的历史、政治任务以及政治方向,将党的政治建设提上了日程,并进行了深入探索和思考。在建党之初,我党通过制定党的政治纲领的方式,根据政治实践的要求,将全新的政治任务和政治建设内容,融入党的政治建设中,从而初步构建起系统、科学的共产党人价值体系和终极目标,以此来向世界宣告我党的历史使命。在筚路蓝缕的革命战争时期,我党的成长和发展历经磨难,其典型代表性事件就是党内曾出现的左倾错误,尽管这是一种革命道路的探索,但是对党造成的损失是非常大的[4]。为了拨乱反正,尽快纠正这种左倾错误路线,1929年在福建古田,我党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开始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提出加强党的领导地位、进一步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等,更为重要的内容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自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我党历经新的考验和挑战,内忧外患同时袭来,在双重的压力下,毛泽东同志提出了新的政治建设路线和新的群众路线,号召广大党员和群众团结一心,从政治、组织、思想等多个方面建设中国共产党,将中国共产党打造成为坚强的无产阶级政党。这实际上意味着我党的政治建设将被作为党的建设的基础性内容,统筹在党的建设这一宏大体系中[5]。也正是这一伟大建设目标的确立,才使得革命拥有了坚强、正确的领导核心,才使得革命拥有了正确的道路和方向。
(二)曲折中探索——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探索党的政治建设
1949年,新中国成立。自那时那刻开始,我党的历史使命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阅读这段时期的历史可以看出,由于缺乏执政经验,导致国家建设以及我党的政治建设出现了曲折,这既是深刻的教训,也是一笔财富[6]。针对出现的问题,我党开展了一系列的整风活动,对党内出现的各种新问题予以肃正,加强全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及时肃清了各种腐败问题,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党的政治领导力。1956年,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从执政的角度深入探讨党的建设问题,再一次确立了民主集中制等相关组织原则,并提出党需与群众紧密相连,从而打开我国政治建设的新局面。但是,非常令人遗憾的是,反右斗争在推行过程中的扩大化,使得党的政治建设出现了较大的问题,我国的建设事业遭受了“文革”的浩劫。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虽然这一时期困难重重、问题重重,但这一时期内就党的政治建设所做出的种种探索,仍然是我党政治建设历史中的浓重一笔[7]。
历史的经验证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依规治党,必须将建设成果制度化。这是我党作为执政党、作为党员人数众多的政党,顺利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保障,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纯洁性的关键。譬如,将党的政治路线和民主集中制写入《党章》,将党的政治生活准则编入相关规范和规则,将党的政治纪律以“条例”的形式予以明确,将党对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制定成“规定”,将密切联系群众作为党的工作作风纳入工作细则,来指导各级党组织的具体工作……诸如此类的相关措施,皆成為提升我党执政能力的有效措施,也在潜移默化中加强了我党的政治建设。
(三)修复与优化——在改革开放中推进党的政治建设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一段时期,我党将政治工作重点着眼于拨乱反正,纠正“文革”中的错误,确立正确的政治路线,从而维护国家、社会的稳定。针对党内的思想松懈问题,邓小平同志提出“四项基本原则”,要求全党、全社会必须坚定推进改革开放进程,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这就为有效抵制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的侵蚀而竖起来一道坚实的屏障[8]。随后,在党的十三大上,确认了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因此党的政治建设必须与“四个现代化”密切相连,并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当历史的车轮行进到二十世纪末,根据“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历史之问,在全党展开了“三讲”(即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的学习活动,我党的政治建设进入新阶段。新世纪伊始,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要求全体党员必须在思想上与党中央同心同德,严守政治纪律。综上可见,我党一如既往地强化政治建设,确保了党内团结,确保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目标如一、顺畅开展。
(四)走向成熟——以全面从严治党深化党的政治建设
经过长期不懈奋斗,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有了显著成效,社会大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党和党员面临着全新的考验。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党中央将工作重心放在不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转变党的作风,凝聚起全党的向心力;将党的政治纪律等严明化,化解党内各种政治风险,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决抵制腐败行为,肃清党内政治风气,从而加强党内的团结力[9]。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将坚决维护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和核心地位,作为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核心课题。2017年党的十九次代表大会召开,在这次会议上党的政治建设问题被提到了战略高度,并首次被纳入党的建设总布局。2019年,党中央就党的政治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同年召开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加强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建设的六项具体制度,使党的政治建设拥有了牢固的制度基础。总而言之,我党的政治建设自十八大以来焕然一新,从理论到实践都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理论体系越来越丰满,架构越来越完善,层次越来越丰富,这是巩固我党核心领导地位的坚强支撑。
三、中国共产党百年政治建设经验启示
(一)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紧密结合党的历史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共产党员任何时候都不能忘本,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永远牢记人民,对共产主义保持信心,我们共产党人必须永远忠诚于党和人民。对此,他指出:作为党的干部,需事事为公,慎用职权,需坦荡无私,不能以权谋私,不能私事高于公事。有些党员干部为了一己私利、个人享受,大搞贪污腐败,这严重破坏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严和信誉,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10]。因此,当前广大党员应继续锤炼坚定的思想觉悟,增强“四个意识”,用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武装自己。同时,在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活作为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训练场”,需秉持一贯的严格原则,结合党在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从而使广大党员干部淬炼出过硬的政治本领。
(二)推动党的政治建设与党的其他各项建设协调共进
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还需将党的其他各项建设与之协调一致,确保共同进步,从而真正实现党的建设的全面性。第一,需将党的政治建设放于第一位置,以保证党的建设的大方向。综观我党百年发展历程可见,党的政治建设一直以来都在不断地被强调,在不断地被加强,这既是历史的需要,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向光明的制胜法宝,是党的建设的力量源泉[11]。第二,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其最终目的和出发点,都是为了在战略高度上把握党的发展方向,为了更好地明确党的前进方向,为了更好地指导党的各项工作。第三,以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其他建设,以从严管党治党来确保党的建设成效。党建作为一项复杂工程,需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指引,并突出政治标准的地位,以政治要求来提高党的政治建设的成效。比如,在党的思想建设方面,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培养德才兼备的干部队伍,领导我国人民铆足干劲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严肃党的作风,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宗旨,团结群众,以坚实的群众基础和人民的支持为动力,为实现我国的繁荣富强而不懈努力;在党的纪律建设方面,要以严格的政治纪律约束全体党员。此外,还需在反腐败斗争中加强廉政建设,全面从严治党。
(三)坚决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以实现人民利益为己任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当前党的政治建设需以人民意愿为根本出发点和着力点,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综观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政治建设历史,一直都是人民群众为根本出发点:在革命战争时期,党极其重视党风建设,通过整风运动等措施严明群众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使党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拥护。近年来,严肃查处了一批违法乱纪的党员干部,严厉整顿党风、党纪,改变了党内的纪律松弛、组织松懈现象,在新的历史时期确保了党的无产阶级政党特性。自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党的历史使命为根本出发点,全面从严治党,更加重视党的廉政建设,以“坚硬的体格”、顽强的意志兑现了对广大中国人民的承诺,推动着党的政治建设走向一个全新的高度。
(四)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核心
马克思主义始终强调国家政权是政治的根本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也是为了夺取和巩固政权,但是与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政党不同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目的不是掌握政权,中国共产党没有自身的利益,掌握政权的目的是为国家、民族和人民服务,正是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才能始终得到人民的支持,才能长期执政。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本质特征,也是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历史安排,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才能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在当今中国,没有大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力量或其他什么力量。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強党的领导。”党的政治建设必须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核心问题加以深刻认识和认真对待,在这个核心问题上犯迷糊,造成的后果是颠覆性的[12]。
回顾我党的百年政治建设历程可见,党的政治建设不但要立足具体的历史条件,还需符合政党的发展规律,始终以党的中心工作为出发点和历史使命。因此,目前党的政治建设不但要遵循客观规律,还需深入汲取党的政治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以史为鉴,以新时代的要求和使命为立足点和出发点,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以坚持党的领导为核心,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方向,以解决党内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为抓手,进一步严明党的纪律,实现全面从严治党,最终实现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宋学来.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百年嬗变:历程、逻辑和启示[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21(4).
[2] 李斌雄,杨竹芸.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中国共产党人的百年探索与实践[J].学习与实践,2021(4).
[3] 吴霞.中国共产党加强政治建设的百年发展历程与基本经验[J].理论导刊,2021(4).
[4] 袁合静.中国共产党百年政治纪律建设实践与经验[J].学理论,2021(4).
[5] 谢小飞,吴家华.中国共产党百年政治建设的基本经验[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
[6] 邵雪,陈世锋.中国共产党建设党内政治文化的理论遵循与时代发展[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
[7] 汪仕凯.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复合逻辑[J].行政论坛,2021(3).
[8] 张晓明,刘晓雪.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百年历程与经验启示[J].观察与思考,2021(3).
[9] 海娜.“制度—社会”结构下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问题研究[J].领导科学,2021(3).
[10] 李新廷.如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内法规视角下中国共产党责任政治建设的逻辑指向[J].学术探索,2021(3).
[11] 蒙象飞.中国共产党政治认同建设的百年历程与基本经验[J].探索,2021(3).
[12] 齐卫平.党的政治建设百年实践:历史经验与现实创新[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21(3).
作者简介:聂铭峰(1993—),男,汉族,陕西商洛人,单位为陕西警官职业学院,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朱希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