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嘔!”当时我在车上上吐下泻,因山路崎岖,地面凸凹不平,从而导致我所坐的那辆车上下起伏,车身左右摇摆。再加上我体质不好,所以我呕得天昏地暗。
我们一家人乘车去五台山东面看日出,司机车技有些不好,好几次差点冲出山路,吓得我紧闭了眼睛。过了一会儿,我睁开了眼睛,本能地向窗外望去,“唉,又是灰蒙蒙的一片。”我当时这样想着。窗外是灰蒙蒙的一片,树林与山混合在一起,看一眼便看腻了。
到了目的地,我倚在椅子上,用手指抠车门把手,然后滚下座位,扶着车门站起来,像十月怀胎的姑娘似的走去看日出。太阳出来了,如同一颗仙丹从云雾环绕的炼丹房里飞出,周围发着金光,并让世界万物从被子里滚出来,开始新的一天。太阳赤红赤红的,周围的白云衬着太阳,看日出的人们开始赞叹和拍照。
是时候该返程了,但坐上汽车时,我感觉十分良好,不知是我看日出心情好还是晕车的状况已滚开了。在返程的途中,我不愿看窗外,因我不愿再对窗外的风景再次失望,但又因车中并没有什么好看的,只好往窗外望去。但这一望却变成盯,盯又变成了观赏。当时窗外云雾缭绕,只露出一点点的青绿色,随后是山,是山峦的一小部分。随着时间的流逝,云雾逐渐散去,只留下一小片一小片的白色纱带遮挡着一层盖着一层的青树与一排接着一排的山峦。我当时觉得日出一看就看透了,而这风景不但好看而且耐看。这风景比日出好看多了!
刘墉先生曾写过一则小故事:登山者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登上山顶,却发现山顶凄凉一片,在下山的途中,登山者却看到了比山顶景色更美丽的景色,同理,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如今成功了,我想马云现在经常回味的,应该不是当今自己的成功,而是自己和合伙人在出租屋努力工作的情景。
当我们成功时,我们最先回忆的是走向成功的艰苦历程,是因为这段经历是令我们最最记忆犹新的,这段经历让我们具有成就感。当我们老了,会回忆起我们的青春与我们曾经的努力,那是因为那是值得纪念的,那是我们成功路上的荆棘和优美的风景。
我们的青春与努力是我们人生道路、成功道路上的优美的风景与荆棘。它们是最璀璨的,因它们见证着、证明着我们的成功。
风景,就在路上,在休息的时候回忆自己曾经有过的风景吧!
作者写后反思
看到“风景在路上”这题目,我首先想到的是自然风景,便把自己从小到大的旅游经历在脑海里过一遍,最后选择了五台山看日出这一旅游经历来构思文章;但单写日出不免有些单调,于是我想到在那次旅游中回程路上的风景更加迷人,这不就是“风景在路上”吗?想到这立意,我一阵欣喜,便把旅游的真实情形写出来,并对“风景”“路上”做了些延伸。
老师评语
该文记叙真实,将自己的旅游经历切切实实地反映出来;立意清晰,通过对窗外耐看的山色风光与五台山日出进行对比从而悟出风景在路上,再延伸到刘墉与马云的故事上,层次分明,步步深入。但其不足也相当明显,文章过于注重描绘自己晕车的感觉及铺垫初看窗外风景时的无趣,对第二次看窗外山色的描绘稍显简单,以至于文章详略不当,中心未能很好地突出。
修改建议
罗隽祺同学平时爱好阅读,在写作时喜欢由此及彼地发散思维,让文章的立意更深一些,文章内容也更丰富些。这次的选材立意均是符合题意的,只是在写作上犯了大部分同学都可能犯的错误:只顾记录真实却忽视了为中心选材,从而导致详略不当。
首先,我们要明确该文想要表达的中心是:通过记叙窗外云色山景要比山顶日出更动人而得出风景在路上之理,再由登山所悟引申到刘墉与马云之事,告诉世人青春奋斗是人生路上最美的风景。
接着,用最动人的语言描绘日出之景与路上的云山风光,至于晕车与作铺垫的上山路上的风景可略去或稍作交代。
最后,在引申部分要注意上下文的连接,使说理水到渠成、自圆其说。相信通过对文章详略部分的重新规划及写作,文章会有崭新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