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丽
河南省郸城县人民医院,河南 郸城 477150
过敏性紫癜是常见血管变态性反应性疾病,该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皮肤紫癜,部分患者还会有荨麻疹、水肿等并发症,该病不具传染性,但其有一定的遗传可能性[1]。目前,西医治疗主要以抗组胺及抗过敏药物为主,有一定的疗效,但病情易反复,且长期使用西药易增加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中医治疗该病有显著优势,能多靶点治疗患者的热毒侵袭,而紫癜汤能有效清热解毒,且见效快,副作用少[2]。鉴于此,本研究采用紫癜汤联合西药对过敏性紫癜患者进行治疗,旨在观察其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71例过敏性紫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22~42岁,平均(33.52±1.31)岁;病程5~28 d,平均(15.68±2.12)d。观察组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22~43岁,平均(33.39±1.33)岁;病程5~29 d,平均(15.79±2.04)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对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参照《中国临床皮肤病学》[3]内相关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内肾阳虚证,主症:皮肤青紫或鲜红、有斑块、面红耳赤;次症:身热烦渴、有便血、乏力、腹痛;舌脉:舌质绛红,苔薄黄,脉细数。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有明显腹痛、腹泻症状的首次发病患者;④未接受其它相关治疗。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肝肾系统疾病者;②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③合并恶性肿瘤及血管炎等疾病;④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⑤患有精神疾病不能配合者。
1.4 方法
1.4.1 对照组 行常规治疗,口服氯雷他定片(青岛双鲸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80401、20190603,规格:10 mg),儿童用药:体重>30 kg,10 mg/次,反之5 mg/次,1次/d;法莫替丁注射液(河南省神农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80302、20190502,规格:2 mL∶20 mg)经250 mL葡萄糖稀释,静脉滴注,4 mg/(kg·次),2次/d;避免患者再次接触过敏源,注意多休息,少走动。连续治疗15 d。
1.4.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紫癜汤,药用:生地15 g,当归10 g,白芍9 g,白茅根6 g,丹皮9 g,仙鹤草15 g,川芎9 g,蒲公英10 g,金银花15 g,丹参9 g,龟版9 g,甘草3 g。血热、有斑点者加蒲黄10 g;尿血者加益母草、紫苏叶9 g;皮肤瘙痒加徐长卿6 g;手足心热加黄柏9 g。加水煎至200 mL,早晚分服,1剂/d,连续治疗15 d。
1.5 观察指标 ①微循环状态:于患者治疗前、治疗14d后,经微循环显微镜检查仪(上海慎利光电仪器有限公司,MDI型)检测微循环指标,并计算流态积分、形态积分、管周积分;②免疫球蛋白水平:于患者治疗前、治疗14 d后,抽取空腹时静脉血5 mL,以特种蛋白仪(贝克曼库尔特有限公司,IMMAGE 800)检测免疫球蛋白水平,包括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
2.1 微循环状态 治疗前,两组流态积分、形态积分、管周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两组流态积分、形态积分、管周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微循环状态对比 (分,
2.2 免疫球蛋白水平 治疗前,两组IgG、IgA、IgM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两组IgG、IgA、IgM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水平对比
过敏性紫癜是毛细血管变性引起的皮肤、关节、肾小管等的炎症和出血,多发于春秋冬季,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感染、遗传等因素有关[5]。受外源性刺激的影响,该病还会使B细胞大量增殖,炎症因子分泌增多,导致系统性血管炎、肾脏损害等,威胁患者健康。法莫替丁是西医常用治疗药物,具有长时、高效的H2受体阻滞作用,可通过改善血管脆性及通透性来降低过敏性紫癜引起的炎症反应[6]。氯雷他定为抗过敏药,该药对组胺H1受体有拮抗作用,能通过抑制白细胞激活缓解患者瘙痒、疼痛等过敏反应症状[7]。
免疫球蛋白水平与过敏性紫癜关系密切,患者发病免疫功能异常时,浆细胞会大量分泌免疫球蛋白,其中IgA、IgM会粘附细胞,导致抗体结合抗原并沉积于毛细血管壁,导致血管炎症;IgG可结合细胞表面受体,引发超敏反应[8]。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14d后,两组流态积分、形态积分、管周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IgG、IgA、IgM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表明紫癜汤用于过敏性紫癜患者效果较好,能有效改善其微循环状态和免疫球蛋白水平。分析其原因:传统中医认为,过敏性紫癜属“斑疹”范畴,主要是机体阴虚及外邪入侵所致,患者中阳损伤,血滞于脉络,内生湿热,治疗以滋阴凉血、化瘀祛湿为主[9]。紫癜汤方中,生地可凉血止血;当归活血止痛;白芍、川芎可益气气活血;白茅根、蒲公英可解毒、祛湿;丹皮可活血化瘀;仙鹤草、丹参可止血;金银花可清热止痛;龟版滋阴补血;甘草调和诸药。诸药联用,共奏活血益气、清热解毒之功。现代药理学研究[10]表明,当归内含亚丁基苯酞,有抗菌、抗炎作用;白芍、川芎、丹参能改善血管微循环状态,提高机体免疫能力[11-13];生地、丹皮、龟版能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免疫球蛋白水平[14-16];白茅根、蒲公英有利于清除患者体内微小血栓[17-18];金银花可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提高抗炎作用[19];甘草药效平和,能缓解患者脾肾损伤,促进患者恢复[20]。
综上,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患者效果较好,能改善患者微循环状态,降低患者免疫球蛋白水平,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