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丹丹
(广东省中山市坦洲中学 528400)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但同时,它又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它与社会多方面的需求有关,能满足人们衣、食、住、行和增进健康,战胜疾病的需要,是现代社会中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化学如此重要,那么,对于刚刚接触化学的初三学生来说,我们教师应如何在教学中去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化学呢?笔者认为,除了利用教材中丰富的图画和现有的教学条件,譬如:做实验探讨,多媒体讲课外,教师还可以在化学教学中适当地讲述一些生活中有关的化学知识,从而进一步地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他们体会到原来化学就在身边.
1.与初中化学的基本理念相一致
现在,世界各国的化学教育,尤其是基础化学教育都十分关注每个公民每天都接触到的营养和食物、环境保护、水资源和能源、材料和资源等诸多所谓的“公民问题” .而我国新的化学课程标准,除了要求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化学知识,还要求学生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因此,课程理念中强调教师应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由此可见,在化学教学中讲述生活化学中的知识是符合课程理念要求的.
2.教材中含有大量的生活化学知识内容(见表1)
表1 初中化学教材中涉及的生活化学知识内容
1.充分利用好教材的现有知识
教材是学生获得生活中化学知识的主要来源,从表1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中涵盖了基本的一些生活知识,因此教师充分利用好教材的意义非常大.初中化学教材中“自然界中的水”和“物质构成的奥妙”都讲了很多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如自来水厂净化水的问题,硬水和软水尤其是硬水对生活的危害,氯化钠与人体健康等等.另外,网上还有大量关于生活化学的一些素材以及发生在身边的热点话题,譬如三聚氰胺超标的奶粉问题,教师都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引导学生去关注存在于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2.联系生活实际
现在的化学教育尤其是初中化学更注重“从生活走进化学”的理念,因此教师更应该注重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如在讲到氨水使酚酞变红的实验,介绍氨水时可以从氨水的用法入手,被蚊虫叮咬后涂氨水就可以止痒,让学生更有兴趣关注实验.讲到硬水和软水时,可以联系生活中的纯净水和矿泉水,哪个更好呢?为学生讲解纯净水是把水中各种物质最大限度的去除,在除去有害物质的同时,也除去了有益的物质;而矿泉水则是把水中的一些物质(既包括有害物质也包括有益物质)和微量元素做了一定程度的保留.也让他们认识了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发明出既能除去有害物质,同时又能保留有益物质的水处理技术.那么,学生学完该知识后,就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以一种客观、科学的态度去认识事物,在选择饮用水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
在讲到食盐时教师就可以带一包食用盐去教室,让学生自己先总结出食盐的一些用途:调味料、用来腌渍蔬菜、鱼、肉、蛋等,接着教师就可以补充食盐在生活中的一些小妙用.
例如:
(1)每天用淡盐水漱口,可消除口臭;
(2)清晨起来喝一杯盐开水可治大小便不通;夏天喝盐水既能解渴,又可以补充体内缺少的盐;
(3)洗容易褪色的衣服,加点盐,能防止褪色;
(4)唱歌之前喝点盐开水,可以避免嗓子哑;
(5)用淡盐水浇花,可使花不易枯萎等等。
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要学习的这种物质又能激发他们对化学课的兴趣.
而讲到碳酸钠就可以先给学生提出一个疑问“为什么我们吃的馒头、面包和饼干中会有一些小洞洞呢?”这是因为在这些食品里加了一种化学物质:碳酸钠,碳酸钠在生活中既可以去除餐具油污也可以做糕点发酵剂,这样既接近生活又可以更生动地引起学生的兴趣.
第十二单元都是讲生活中的化学,但课本中只是给出了一些基本的定义,怎样让学生真的体会到这些知识确实是和他们息息相关的呢?教师不妨在讲维生素时,提问:黄瓜、西红柿及水果等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那它们是生食好还是凉拌呢?然后讲解维生素C的性质:在酸性环境下较稳定,并且在遇热时也易分解.所以黄瓜的食用最好是生食并放些醋能保证维生素C不被破坏,更有利于人的吸收.
除此之外,联系生活实际还包括联系社会热点问题,如大头娃娃、瘦肉精、甲醛啤酒以及三聚氰胺超标的奶粉等事件.尽管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不一定能明白这些事件中有关的化学知识,但可以让学生作为常识了解,从而慢慢地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认识到化学其实就在生活中.
生活中,化学无处不在,如果把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渗透在化学教学过程,便能让学生真正做到“从生活走进化学”,培养他们的化学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