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雁, 钟 军, 程晓红
(合肥工业大学a.本科生院,b.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合肥230009)
教育部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在《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中强调,要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努力使50%以上的工科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参与一项训练项目或赛事活动[2]。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简称“大创项目”)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举措[3]。随着高校“大创项目”数量的增加,学者主要针对“大创项目”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和机理进行分析,从组织机构、管理体系及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诸多建议[4-6],但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对“大创项目”质量进行量化研究较少。
我校自2008年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项目数量逐年增加。近5年,学校“大创项目”立项总数为4 624项,其中国家级420项,省级1 151项,校级3 050项,平均每年参与学生4 000余人。本文从学生的视角出发,通过大量问卷调查该校“大创项目”质量现状,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期提升“大创项目”育人效果。
调查问卷基于前人研究和管理实践进行设计[7-8],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
(1)受访者的自然情况及其参加“大创项目”的基本情况,共设计12个问题。其中,学生年级、团队角色、项目级别、项目进展、项目类型、选题来源和小组每月讨论次数7个问题采用单项选择题的形式表现;参加项目动机、小组分工、导师指导、项目成果类型和项目质量影响因素5个问题采用多选题的形式表现。
(2)“大创项目”结果质量和过程质量评价量表。结果质量主要指研究成果与研究内容的符合程度以及成果数量和等级,通过对项目小组的研究进展、研究成果等7项满意度指标进行调查评价;过程质量主要指项目执行过程是否规范、是否达到预期人才培养目标,通过调查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培养提升等14项指标进行评价[9]。
本次抽样调查对象是参与“大创项目”的本科生,采用“问卷星”电子问卷进行发放,回收调查问卷1 010份,剔除一些填写随意和时间太短的不合格问卷,剩余有效问卷812份。
“大创项目”质量评价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形式,对应5级态度为完全不同意、不太同意、不确定、基本同意、完全同意,相应赋值为1~5[10]。利用SPSS20.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和信度分析,结果质量和过程质量评价分别有7个和14个二级指标,对应Cronbach’sα系数为0.841和0.952,总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41,表示问卷整体内部一致性良好,符合研究要求。相关指标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大创项目”质量评价指标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进一步计算结果质量和过程质量评价均值,结果分别为4.01、4.27。说明学生对“大创项目”质量整体评价较高,且过程质量高于结果质量评价。
总体上看,质量评价综合均值为4.18,评分值低于该值的指标有9项,由低到高依次为:A4、A3、A2、A6、A7、B2、A1、B14、B1。结合工作实际,分析导致这9项指标评分较低的原因如下:
(1)项目流程管理不完善,缺乏项目实施过程的配套管理和有效执行[11],政策解读和落实不到位,学生不了解、不重视项目相关流程和要求。对“大创项目”质量主要影响因素的调查显示,学生在自身的理论实践能力、教师专业指导、实验室条件、软件平台支持、学校管理制度等多项因素中,选择学校管理制度的仅为11.1%,其重要性被排在最后。学生对项目申请、结题、变更等要求不清楚,造成项目无法按期完成,甚至提前终止。项目经费预算和支出管理不到位,导致经费不足或支出不符合财务要求无法报销,从而影响项目完成质量。
(2)学生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够,专业知识、能力水平和团队合作经验有限,难以在1~2年内完成高质量的标志性成果。项目成果调查显示:学术论文占55.3%,实物或作品占51.0%,专利占20.2%,创新创业竞赛获奖占15.8%。由于绝大多数“大创项目”研究周期仅有1年,而论文或专利发表耗时较长,各种因素导致部分项目不能完成预期目标。
(3)校内外提供的平台和条件不足,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滞后、产学研合作育人途径不畅。本次调查的项目中,创新类项目占97.5%,创业类项目仅占2.5%,仅有1.6%的项目选题来源于企业需求。目前,高校各级各类创新基地、创客空间、创新实验室数量较多,但分布较为分散,依托这些平台进行创业项目孵化落地存在一定困难,不利于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4)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技能,忽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12]。调查显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导师对项目指导主要包括:相关文献、学术资料的共享占58.0%;对数据分析方法的指导占50.0%;选题时发散性地讨论引导占46.7%;报告写作指导占40.0%;对采集数据方法的指导占36.7%;论文发表指导占27.6%。学生在项目团队中开展的主要工作包括:查阅资料、收集数据占67.3%;方案设计占55.9%;论文、报告撰写占53.5%;实验室工作占43.6%;数据分析占37.8%;实地调研占12.3%。教师指导和学生自身投入是保障“大创项目”过程质量的关键,如果过度依赖教师指导,不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作用,必然达不到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
为分析不同特征变量对“大创项目”质量评价的影响,选择学生所在年级、团队角色类型、项目级别和项目进展状况4个变量,分别计算组间差异,根据各项指标评价均值绘制雷达图。特征变量基本情况见表2,结果对比见图1。
图1 不同特征变量对“大创项目”质量评价的影响
表2 特征变量基本情况
(1)学生年级对比。质量评价综合均值按年级排序结果为:大三年级>大二年级>大四年级>大一年级。大三和大二是参加“大创项目”的主要阶段,学生对项目质量评价也高于其他年级。大四年级可能是因为学生年级较高,对自身和课题研究的要求也增加,从而导致评分相对较低。
(2)团队角色对比。项目负责人对项目质量评价较高,除对项目小组的合作分工满意度外,其余评价指标评分值负责人均明显高于其他成员。对项目小组每月讨论次数调查显示:3次以上有354人,其中项目负责人为225人,其他成员为129人;选择0次和1次共有123人,其中负责人为43人,其他成员为80人。项目负责人的投入度高于其他成员,因而获得感也更高。
(3)项目级别对比。无论是满意度评价还是过程质量评价,国家级项目和省级项目评分值均高于校级项目。国家级与省级项目相比,满意度指标除A4外,其他指标评分值国家级项目均明显高于省级项目;过程质量除B11、B12两项指标外,其他指标评分值国家级项目均低于省级项目。
(4)项目进展对比。结题项目小组仅对A2和A3两项指标评分高于在研项目,其余指标评价结果相反。调查显示,学生参与“大创项目”受多种因素驱动,排在前两位的因素为提升个人能力和科研兴趣,优先于获取学分、完成学业、推免加分、评奖评优等因素。随着项目的执行,学生对执行进度和取得的成果满意度增加,但是并没有达到过程质量的预期值。
(1)完善质量评价与激励机制。学校出台关于“大创项目”的工作方案与管理办法,规范过程管理,创新评价与激励机制,实行分级定标、分类指导[13],鼓励和支持师生高质量完成项目。将“大创项目”纳入学校的整体工作目标,对二级学院“大创项目”的申报及开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根据完成情况和贡献度调整指标或划拨经费;对完成优秀的项目给予教师和学生表彰及奖励,教师在职称评聘中优先,指导工作量予以认定;学生获得创新学分、第二课堂成绩、评奖评优、免试保研;对于不合格的项目教师和学生不能再申报下一年度项目,参与度低的成员应退出团队等。
(2)强化二级学院质量主体意识。二级学院作为高校的基层组织和办学实体,是高校实现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教育和社会服务等职能的主体。二级学院应结合学科专业特点与发展目标,制定“大创项目”实施细则与评审制度,约束和规范管理过程、指导过程、评审过程;重视“大创项目”政策文件和管理办法的解读和执行;优化国家级项目的申报、遴选和考核流程,明确项目过程和标志性成果要求;加强指导教师培训与经验交流,提高教师指导能力;调动项目团队成员积极性,促进团队主动开展项目研究,突出学生中心,形成“师生共创”的氛围。
(3)加强专创教育融合。“大创项目”是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有效载体。通过构建“课程—项目—竞赛—孵化”培养模式,开展阶梯式双创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14]。对大一年级学生通过课程引导和激发其兴趣,重点支持大二、大三年级学生主持或参与“大创项目”,结合专业理论与实践特色,培育优势项目参加创新创业竞赛。针对大四年级学生,可将已结题但具有后续研究价值的项目运用到毕业设计或课程设计中,对有发展潜力的创新项目,学校帮助孵化成创业项目。真正实现以学促创、以创促专[15]。
(4)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校企共建协同育人是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有效途径[16]。高校特别是理工科高校要整合校内外实践资源,加强校内创新实验室、创客空间与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推进校企深度融合,支持以校企合作方式共同申报“大创项目”。高校可聘请企业人员担任校外导师,以解决企业实际生产中所遇的问题和困难为目的,寻求企业合作开展“大创项目”。企业可提供与其产品或业务相关的项目选题,通过设置物质奖励和就业机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为企业提供人才储备。学生以“大创项目”的形式参与到校企合作,能更加了解企业对于人才的技术需求,获得更好的项目调研、实习实践和展示自我机会,进一步明确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
“大创项目”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抓手,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近年来,我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显著,“大创项目”质量持续改进。2016~2019年,共有7个项目3篇论文入选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通过对我校“大创项目”质量评价的调查与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实现“大创项目”质量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