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亮,田皎丁,杨 娜,王京晶,孟晶晶
(秦皇岛市中医医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0)
2型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中DPN的发生率占40%以上,其主要症状为肢体疼痛、麻木、神经功能障碍、运动障碍等[1-2]。2型DPN的致病因素复杂,诸多因素均参与其发生发展,如免疫功能降低、血管损伤、代谢紊乱等[3]。针刺已在中国应用数千年,此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经济安全、疗效明显的优点[4]。大黄虫汤由大黄虫丸演化而来,其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5]。目前为止,针刺联合大黄虫汤加味对2型DPN患者的研究较少,鉴于此,本文研究针刺联合大黄虫汤加味对2型DPN患者Lp-PLA2、RBP4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借鉴指导。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154例2型DPN患者,其中男83例,女73例;病程3~8年;体重指数(BMI)23~28 kg/m2;吸烟史78例,饮酒史86例;治疗手段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8例。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病例纳入标准:156例患者均符合2017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6]中关于DPN诊断标准;有明确糖尿病病史;≥2项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尼龙丝检查足部感觉消失或减退;本文研究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Ⅰ型糖尿病者;1个月内进行DPN治疗者;合并糖尿病并发症者;低血糖症、酮症酸中毒等;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严重心脑血管、精神自身免疫、风湿性疾病者;肝、肾、肺等严重脏器损伤者。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选穴气海(双侧)、血海、三阴交穴、足三里穴、曲池穴、肾俞穴、胰俞穴,以平补平泻法针刺,时间范围在15~20 min,每周进行3次,共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
1.3.1 Lp-PLA2、RBP4水平的检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两周后、4周后抽取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4 ml,置于转速为3000 r/min、离心半径13.5 cm的离心机中进行10 min的离心处理,收集上血清,并将血清标本置于-80 ℃的环境中进行保存。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先将各因子稀释处理,然后设置空白孔和待测样品孔,将40 μl 各因子稀释液加入酶标包被板上的待测样品孔中,用封板膜进行封板,在37 ℃下温育30 min,撕掉封膜板,弃去液体,甩干,每个孔中加满洗涤液,静置1 min,重复3次,每个孔中加入50 μl的酶标试剂,温育、洗涤,加入显色剂,混匀,37 ℃下避光显色30 min,加入50 μl Na2HPO4终止反应,在波长450 nm酶标仪上读取各孔的吸光度,并准确记录Lp-PLA2、RBP4水平。
1.3.2 中医证候积分、神经症状积分的评定:分别于治疗前、治疗两周后、4周后参考《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疗规范》[7]中判定标准,包括肌肉萎缩、感觉减退、四肢发凉、四肢疼痛、肢软无力、肢软麻木,无症状为0分,最高分为4分,分数越高越严重。
1.3.3 运动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检测:采用全功能肌电图(丹麦)(Keypoint work-sation 型)检查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两周后、4周后正中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
1.4 疗效标准 显效:患者自觉麻木、疼痛等完全消失,腱反射、深浅感觉正常;有效:患者自觉麻木、疼痛等改善;无效:患者自觉麻木、疼痛、深浅感觉、腱反射无变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p-PLA2、RBP4水平比较 见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Lp-PLA2、RBP4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两周后、4周后Lp-PLA2、RBP4水平均降低;与对照组治疗两周后、4周后相比,研究组Lp-PLA2、RBP4水平均降低(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p-PLA2、RBP4水平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症状积分比较 见表3。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神经症状积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两周后、4周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症状积分均降低;与对照组治疗两周后、4周后相比,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神经症状积分均降低(P<0.0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症状积分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见表4。两组患者治疗前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两周后、4周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升高;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两周后、4周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升高(P<0.05)。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比较(m/s)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比较 见表5。两组患者治疗前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两周后、4周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升高;与对照组治疗两周后、4周后相比,研究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升高(P<0.05)。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比较(m/s)
2.5 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疗效比较 见表6。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升高(P<0.05)。
表6 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疗效比较[例(%)]
2型DPN患者长时间处于高血糖状态,损伤患者的周围神经功能,导致患者出现运动、感觉功能障碍[8-9]。2型DPN发生后致残率较大,且致残后很难有所好转和缓解,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增加患者家庭经济及心理上的负担[10-11]。因此,临床中找到合适科学治疗2型DPN的方法至关重要。
临床治疗2型DPN患者主要以增加体育锻炼、控制饮食、血糖和营养神经等,但效果并不明显。而中医药治疗DPN在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具有简化治疗方案、多途径、多靶点等优势[12-13]。中医认为DPN属“血痹”“麻木”“痿症”范畴,痹阻经络、血气淤滞是其发病的根本[14]。气海补益元气,针刺气海穴能促进瘀血消散,运化脾血;针刺三阴交穴对肝脏、脾肾经气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起到补益肝肾的效果;足三里穴[15]属于一种保健要穴;针刺曲池穴具有祛风止痒的疗效;肾俞穴、胰俞穴被称为降糖穴[16]。大黄虫汤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效果显著:其中大黄具有清除积滞、祛瘀、解毒功效;虫发挥续筋接骨、破血逐瘀的作用;桃仁、赤芍具有祛瘀活血的疗效;黄连能泻火解毒、清热燥湿;生地、黄芩能清热凉血;芍药具有止痛作用。
Lp-PLA2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其可对微血管内皮细胞造成损害,将内皮下胶原纤维等促凝物质暴露[17]。相关研究报道[18],Lp-PLA2可调节糖尿病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及慢性炎症,通过刺激胰岛素抵抗抑制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进一步调节患者血脂、血糖水平,影响2型DPN患者后期发展。另有文献表明[19],Lp-PLA2的主要机制为:血清中Lp-PLA2在机体代谢异常情况下被低密度脂蛋白大量消耗,通过诱导形成促炎状态使血小板活化因子等促炎因子生成增加,连续诱导炎性因子生成更多,进一步形成级联瀑布效应,促进胰岛素抵抗发展。RBP4是视黄醇结合蛋白家族成员,主要表现在脂肪组织和分泌中,其可通过调节脂质代谢而影响胰岛素在人体内的作用,增加胰岛素抵抗的发生,与T2DM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本文研究中,针刺联合大黄虫汤加味可降低2型DPN患者Lp-PLA2、RBP4水平,减轻患者炎性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