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蒙,申登明
(云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健康与教育被人力资本学派看作人力资本的组成部分,其中健康是人们进行各项生产性活动的前提,而人们所进行的各项生产性活动对其健康又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二者形成一个相互影响的循环机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健康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当前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迁移促进了迁入地区经济的发展,外出打工情况会因打工者自身个体特征而存在差异。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可提高其收入并增强其健康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其在自身健康管理方面的投资,所以健康状况与外出打工存在一定关系。
我国学者针对外出打工与健康的关系做了大量的研究。部分研究关注到外出打工对打工者自身健康的影响,如苑会娜[1]从对来京务工农民工调查样本的相关研究发现,外出打工降低了农民工的健康水平。部分研究关注到劳动力外出打工对家庭成员健康的影响,如刘靖[2]进行实证分析后指出,母亲额外劳动时间的增加会对儿童健康状况产生明显负向影响,母亲所从事的农业劳动时间的增加会对儿童的健康状况产生相对较大的消极影响。刘晓昀、王小龙、兰永生[3-4]通过研究发现,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会由于家庭成员个体特征的差异存在不同甚至相反的影响,对于家庭留守成年人员来说,家庭成员外出打工会提高家庭收入从而对其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但对于家庭留守儿童而言,由于成长过程缺乏父母的关心照顾不利于其身心健康,所以父母的外出打工会对其健康产生消极的影响。由于留守儿童的个体特征不同,父母外出打工所产生的影响又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从陈在余[5]关于父母外出对农村留守儿童营养与健康的影响的研究分析来看,对于6~18岁青少年而言,父母外出打工会产生明显的负向影响,尤其是母亲外出打工所产生的负向影响更为显著,而该消极影响对于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而言并无显著差异。秦立建、陈波、蒋中一[6]通过研究发现,外出打工提高了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且外出打工对农村居民健康的影响由于打工者个体特征的不同而存在不同,具体来说,女性农村居民外出打工会对其健康产生正面效应,且该正面效应大于外出打工对男性居民健康的效应。同时外出打工对健康产生的效应程度会受到外出打工地点的影响,外出打工地点距家乡越远对居民健康的正面效应越大。齐亚强、牛建林、威廉·梅森等[7]研究发现农民工外出打工时较大的劳动强度会对其自身的健康造成损害,较长的劳动供给时间会使得劳动者无法得到足够的休息,从而会进一步恶化其健康状况,并且劳动者由于户籍制度的差异而无法充分享受打工所在地政府提供的公共医疗保健服务,从而不利于农民工健康状况的提升与维护。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可知,外出打工会提高打工者的收入水平与健康认知,从而可以提高其健康投资水平,进而会对家庭健康状况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由于外出打工者与家庭留守成员的个体特征不同,该影响的方向与程度又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通过对保山市进行调查研究来分析外出打工是否会对农户家庭健康状况产生影响。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均,越来越多偏远地区的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在这种情况下本文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通过研究发现,外出打工对农户家庭健康水平存在正向影响。尽管线性回归中的遗漏变量问题无法运用社会实验来解决,但本文通过引入对健康产生影响的变量作为控制变量来优化估计的偏差问题。
本文以云南省保山市的农户家庭外出打工情况为依据进行分层抽样,对其5个辖区以各自的人口总和为依据进行样本的抽取,然后在各辖区随机进行抽样调查,在隆阳区、腾冲县、昌宁县、龙陵县、施甸县分别抽取农户350户、250户、140户、120户、140户,总抽取样本为1 000份。抽样调查情况见表1。
表1 样本调查分类汇总
为了测算家庭成员外出打工对农户家庭健康状况的影响,本文引入回归模型进行研究。
式中:lnC为农户家庭人均年医疗费用的对数;W为“外出打工”的虚拟变量,1代表有家庭成员外出打工,0代表没有;L代表外出打工者的个体特征;P代表打工者父母的个体特征;D为子女的个体特征,即子女先天健康状况,其中虚拟变量取1代表子女有先天疾病,0代表没有;lnYh为家庭人均保健品支出的对数;ε为误差项;系数β1是要估计的外出打工给家庭健康状况带来影响的程度,系数β2,β3,β4和β5分别代表外出打工者的个体特征、打工者父母的个体特征、打工者子女的个体特征和家庭人均保健品支出对家庭健康状况的影响程度。本文中个体特征包括 “外出打工者的教育程度”的虚拟变量、“打工地点”的虚拟变量、“打工工种”的虚拟变量以及该家庭“外出打工者人均年收入的对数”。其中,“外出打工者的教育程度”的虚拟变量,取值为(0,0)代表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取值为(0,1)代表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取值为(1,0)代表受教育程度为高中;“打工地点”的虚拟变量,1代表在大城市打工,0代表在中小城市打工,其中大城市指我国的一线、二线、三线城市,中小城市指除一线、二线、三线城市外的城镇;“打工工种”的虚拟变量,0代表打工工种为工地类即高劳动强度且工作环境较差的工作种类,1代表非工地的其他工作。打工者父母的个体特征包括“父母职业种类”与父母人均年收入的对数,“父母职业种类”的虚拟变量,取值为(1,0)代表务农,取值为(0,1)代表经营,取值为(0,0)代表闲置无收入。
为了测算家庭成员外出打工对家庭健康的影响,本文把以下模型作为基准回归模型。
式中:各字母含义同式(1)。回归结果见表2。
表2 基准模型回归结果
表2中-0.386表示外出打工家庭比非外出打工家庭的人均医疗费用要低38.6%,因此外出打工对农户家庭人均医疗费用存在负向的影响,从而对农户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
尽管在线性回归中存在遗漏变量的问题没有办法运用合理的社会实验来进行优化,但在线性回归估计中可以通过对可能影响农户家庭健康状况的变量进行控制从而减小估计结果与现实的偏差。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居民的健康意识逐步增强,在日常生活中开始注重食品的健康与自身机能的调节。由于农户家庭成员外出打工会受到日常生活工作中所接触的城市居民生活观念的影响从而提高自身的健康意识,所以外出打工者与非外出打工者由于生活接触面的不同而具有不同强度的健康意识,因此会对家庭健康状况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把家庭人均保健品支出作为对家庭成员健康意识的定量描述,并在模型中引入作为控制变量来明确其是否存在溢价效应。回归结果见表3。
表3 健康观念能否解释外出打工对农户家庭的健康溢价
由表3可知,农户家庭成员外出打工与人均保健品的支出均对农户家庭人均医疗费用存在显著的负效应。其中引入人均保健品支出后外出打工家庭比非外出打工家庭的人均医疗费用要低30.2%,即对农户家庭成员的健康存在显著正效应且溢价程度为30.2%。
由于各农户家庭之间存在的成员个体特征差异会对家庭健康状况产生不同的影响,所以农户家庭的健康状况也会受到家庭成员个体特征的影响,因此本文在模型中引入打工者的个体特征、打工者父母的个体特征、打工者子女的个体特征作为控制变量来研究健康溢价。引入各种控制变量后的回归结果见表4。
表4 农户家庭成员的个体特征能否解释外出打工对农户家庭的健康溢价
在引入各种控制变量后,外出打工家庭比非外出打工家庭的人均医疗费用要低29.5%,即对家庭成员的健康存在显著正效应且溢价程度为29.5%。
在回归模型中其他变量的结果也值得关注,如外出打工者的教育程度对家庭健康水平存在正向影响。由回归结果可知,与小学教育程度相比,外出打工者为初中教育程度对农户家庭人均医疗费用存在-2.8%溢价效应,为高中教育程度的存在-8.6%的溢价效应,教育程度越高会导致农户家庭人均医疗费用越少,即外出打工者教育程度越高越有利于农户家庭健康状况的维护。较高的教育程度有利于改善外出打工者的工作状况,有可能使其从事劳动强度相对较小的工作,并且教育程度较高的打工者会有相对较强的健康意识,有利于打工者健康的维护,因此农村存在的“教育无用论”是错误的,应重视子女的教育。
打工工种对家庭健康状况也存在一定的影响。由以上回归结果可知,与工地类的工作相比,打工者在非工地打工会对家庭人均医疗费用产生-12%的溢价,即非工地打工对农户家庭健康水平存在正向影响。这是由于工地类的工作劳动强度较大、工作环境较差,对打工者身体健康存在一定的损害,并且繁重的工作使打工者无法有足够的休息时间,虽然其可能已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但由于自身工种的客观情况而没有足够的精力与时间进行健康维护,通常会存在小病拖成大病才进行治疗的情况,这不仅会增加医疗支出,还会不利于自身健康的维护。因此外出打工的工种若为工地类的话对农户家庭健康水平会产生负向影响。当下外出打工者由于户籍的限制,所以未能充分享受打工所在城市的公共医疗服务而使其健康状况进一步恶化,因此城市应该改善外来流动人口的医疗就诊体系并加强对特殊工种的健康维护宣传,使打工者若有病应及时就医而不可一味拖延。
子女的先天健康状况对农户家庭健康状况存在较为显著的影响。子女存在先天疾病对农户家庭人均医疗费用会产生13%的溢价效应,即对农户家庭健康水平存在负向影响,若子女健康状况较差会导致家庭对健康方面的投资较大。农村家庭收入普遍较低,子女健康方面的投资会对农户家庭产生较大经济负担从而对家庭其他成员的健康维护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政府应制定特殊的补助措施以及医疗减负措施来提高特殊农户家庭的健康水平。
当前,农村家庭收入普遍较低,经济的发展使居民对于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选择外出打工来提高家庭收入水平,同时也对劳动力流入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在经济落后的偏远地区,外出打工成为一种趋势,外出打工会对打工者自身及其家庭产生一定的影响,会对农户家庭健康状况产生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存在此种影响的原因为:一是外出打工会增加农村居民的家庭收入,有利于提高农户家庭生活质量,从而对农户家庭成员的健康维护有积极作用;二是由于外出打工需要以健康为前提,这使得打工者越发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从而有利于打工者自身健康的维护,并由于其自身良好的健康意识从而对家庭成员的健康观念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家庭成员的健康意识,从而对提高家庭的健康水平起到一定的作用;三是外出打工者长期在城市生活工作,对自身健康的维护得益于城市相对完善与先进的医疗体系,这有利于其病前进行预防以及生病时及时进行治疗。
此外,相对于小学教育程度的外出打工者,初中与高中教育程度的打工者外出打工均会对农户家庭健康水平产生不同程度的正向影响。由于教育能提高外出打工者的自身素质,从而有利于家庭健康的维护,因此应加强偏远地区的教育普及与教育重要性的宣传,使外出打工者能通过教育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从而改善自身的打工状况并对家庭健康状况产生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