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陈晨曦
1
没想到今年第一部超出预期的电影,居然是一部在看之前就已经被全程剧透的电影。进入影院三十分钟,泪珠就在眼眶里打转。一个小时后,周围啜泣声一片,甚至有人轻声喊着:“中国加油。”
有人说,《中国医生》是一部过度煽情的电影。但在我看来,现实远比电影更加煽情。2020年1月23日,对于中国人民,尤其是对武汉人民来说,是一个无法忘怀的日子。那一天,武汉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一个人口千万级别的大城市采取最严厉的防疫措施。
在这场对抗疫情的“战争”中,金银潭医院,这所武汉传染病专科医院,作为抗疫最前线的“急先锋”在全国名声大噪。《中国医生》的故事原型,便是取自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先生。
《中国医生》毫无疑问是一部主旋律电影,但我认为,这部电影本质上已经不能称之为电影,而是一部以“武汉疫情”为背景的半情景再现式的纪录片。
以往,大多数取材自真实事件的电影,都是我们未曾经历的故事,他们在课本里,在史书上,或许也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但是这一次跟以往截然不同,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切身地参与到了这场无声的“战争”中。
也正因为如此,《中国医生》的剧本几乎不需要编剧做额外的艺术处理,他只要把真实发生的故事搬到电影中,就已经足够感人,也足够让我们感同身受。129分钟的观影旅程里,这部电影给我最大的感触,便是“真实”与“感动”。
2
每一个故事,我似乎都曾在新闻中看过他们的原型。而在所有的情节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有两幕。第一幕,是周也饰演的孕妇小文因为感染新冠肺炎,陷入了深度昏迷。对于一名肺炎患者来讲,自身的供氧能力已经严重不足,小文还要给宝宝提供额外的氧气,更是雪上加霜。
袁泉饰演的文婷作为主治医生,面前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按照常规方式给孕妇进行插管治疗,这种方法只能延缓死亡,极有可能造成一尸两命。但对于医院和医生本人而言,他们没有风险而且不会受到任何处罚,只是在名单上增加一个新冠死亡病例。另一个是给孕妇上ECMO再进行剖宫产,这是一个难度极大、风险极高的手术。如果成功,母子二人都可以安然无恙;如果失败,不仅小文和孩子会死,医生和医院也会受到严厉处分。
这部电影最令我欣慰的是,它没有一昧地对人物进行正面描写,使人物脱离现实——因为医生也是人。在面对这种风险与收益不成比例的情况下,医院里的大多数人都持反对态度。当文婷排除万难,毅然决然选择第二种方案时,所有人都不理解。文婷说:“疫情总会过去,但人还要生活。”仅仅因为害怕风险而选择视而不救,那摧毁的不是一两条生命,而是两个家庭。
当孩子顺利出生时,全院人员为之欢呼,张涵予饰演的张竞予院长感慨道:“这就是我们努力的动力。”我想这一刻,没有观众不会为之动容。
第二幕,是本片最大的泪点。朱亚文饰演的陶峻作为一名援鄂医疗专家,认为一名经过治疗已经由阳转阴的患者老张可以进行拔管治疗,如果拔管后能够痊愈,这将成为武汉乃至全世界新冠肺炎的第一例康复病例。但,没有奇迹。老张停止了呼吸,老张的妻子也在不久之后随他而去。
当老张的女儿张子枫饰演的张小枫,从医生手中接到双亲的死亡通知书时,她没有哭,也没有骂,只是一脸茫然,转身离去。是啊,前几天还阖家团圆一起过新年的爸爸妈妈,怎么说走就走了呢?这一切都是那么的不真实。
医生看着女孩大雪中孤独的背影,忍不住喊道:“你以后有什么想说的事,可以找我,打电话给我。”张小枫转过头,抽噎着说道:“叔叔,我只想知道,一个没有爸爸妈妈的人,该怎么办?”张子枫只出演了两分钟,仅有一句台词。但这一句话,字字诛心。
对于这个问题,电影里的医生和现实中的我们无法给出任何答案,而当女孩再次转身走向空荡荡的家时,我已泪流满面。这是过度煽情吗?不是,这是真实发生在武汉的故事。
3
《中国医生》本质上是一部群像剧,其中有医生,有护士,有快递小哥,有患者。这既是优点,也是缺点。群像,可以更好地展现抗疫期间的百态众生,却也会缩减主要人物的时长,让它失去原有的深度和弧光。但在这部电影里,我认为有两名角色塑造得相当成功,一位是朱亚文饰演的陶峻,另一位是欧豪饰演的快递小哥金仔。
在片中,陶峻年纪轻轻就已是广州援鄂医疗团队的队长。专业过硬,业内精英,但新型病毒轻易摧毁了陶峻从业以来建立的自豪与信念,以致于在会议上,张竞予院长没有顾及一丝脸面,当面斥责陶峻的“懦夫”行为。在我看来,陶峻形象升华的一段,是他被院长指定,向去世的病人亲属提出建议——希望把遗体移交给专家组进行病理解剖。当陶峻真挚、诚恳地拜托家属,并说到“医学,是建立在失败上的科学”时,他已不再是当初的自己。
欧豪饰演的快递小哥金仔,上映后受到许多人的质疑——明明片名叫《中国医生》,为什么要给一个快递员这么多场景?在我看来,这个人物却是不可或缺的。我想,导演之所以要加快递员这个角色,就是为了告诉所有人,在这场疫情中,医生是英雄,每个遵守制度、帮助他人的人同样是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