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盛
(长春市图书馆,吉林长春 130021)
(1)图书馆为中心。综合美国图书馆学会、国会图书馆、芝加哥大学曼索托图书馆、休斯敦大学图书馆等机构的发展规划和白皮书内容,其技术发展理念主要集中在:将数字化策略与用户需求的结合,通过媒体技术实现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互联,建立以图书馆为中心的学习网络[1]。
(2)文献挖掘利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数字人文中心、耶鲁大学图书馆数字人文实验室、加州大学图书馆等对图书馆文献的技术开发设定了更为细致的目标:通过网络、文本、空间等维度,对图书馆的众包数据、特色馆藏等文献数据进行数字测绘及可视化分析,创建开放式虚拟图书馆[2]。
(1)数据协作共享。德国国家图书馆与文献机构联合开展文献深度检索、建立用户画像、保存访问数据等工作;英国研究理事会、剑桥大学图书馆、萨塞克斯大学图书馆在协作共享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以图书馆为主导,完善科研数据管理,加大机间构协同合作,实现不同领域的异构数据整合利用,建立智库式网站[3]。
(2)国家发展战略。俄罗斯先后出台法令、社会发展规划为国家数字文化建设提供保障:整合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及各领域的数字文献和信息资源,建立俄罗斯数字知识空间[4]。
国内学者、馆员探讨了5G相关技术在图书馆移动服务、智慧场景、高校图书馆、社会作用[5]等方面的应用研究。
发展环境是图书馆建设的基础条件,传统人工的行业经验无法在信息时代全面客观地解析发展环境,更无法准确地建立发展框架。本文通过文献数据分析建立可视化图谱,由此归纳出图书馆发展的领域范围数据,进而演绎出框架体系。
以“图书馆&5G”为关键词,对341篇学术文章的关键字、作者、机构、引文等进行主题聚类、时间关联分析:
2.1.1 主题聚类分析
(1)研究领域呈现分层化特征。通过可视化分析,明显可以发现关键词具有清晰的聚类趋势,分散的体系结构使学术研究内容呈现多样性,其内容既包括“十四五”规划、公共文化服务等宏观概念;也包括智慧服务、信息管理、空间重组等领域应用;还包括AI、VR、大数据等专业技术。这也意味着5G背景下的图书馆发展结构是层次化的复杂体系。
(2)学术主题词呈现分级化特征。进一步聚类关联分析不难看出:研究领域逐步由“5G”主题词向“5G环境”“5G技术”“5G时代”等聚类节点演进,并在“VR”“智慧图书馆”“发展策略”“公共图书馆”等领域形成研究热点。此外,“科研数据”“教学环境”等方向体现出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研究的差异。这些数据也将在领域特征的层级结构上延伸出多级的组成要素(图1)。
图1 图书馆5G技术研究主题聚类分析Fig.1 Cluster analysis diagram of Library 5G technical research topics
2.1.2 时间关联分析
相对内容聚类分析,时间关联分析可明显体现研究的演进过程和发展规律:
(1)技术进步为图书馆服务赋予更多手段。2017年成为传统数字技术和5G技术的分水岭,研究主题主要聚焦于“5G环境”并在2018年向“发展策略”“智慧服务”等方向延伸;2019年研究主题呈现多元化态势,在“5G技术”的语境下,研究主题进入具体技术应用领域,涉及“5G网络”“人工智能”“信息化建设”等内容;2020年研究主题更加具体,“AI”“VR”“云计算”等关键词涌现。技术迭代为图书馆发展框架提供更多元的技术要素,但也使得研究领域变得更加庞大复杂。
(2)时代背景为图书馆发展提供明确方向。2020年伴随“5G”商用场景的发布和“十三五”收官,“应用场景”“十四五规划”成为炙手可热的主题;2021年研究主题将向“实现路径”“应用模式”“智慧图书馆”“信息服务”等应用方向转变。值得注意的是“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借助5G技术实现“城乡”文化均等性服务也成为研究的热点。虽然技术为图书馆发展提供强大动能,但图书馆发展定位应着眼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基本思路,这为图书馆新时代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图2)。
图2 图书馆5G研究时间聚类分析Fig.2 Time-dependent analysis of 5G research results in Library
2.2.1 发展环境层次化分析
学术扫描可以看出,图书馆应通过全局化、层级化的理念将关键领域、关键技术进行体系化构建,形成自顶向下的映射型发展思路:图书馆的亚微观场景应在区域发展、体系协作的行业框架下,遵从技术发展规律,以公共文化服务为基础向文化强国目标进发。同时,应明确其研究发展目标、组成要素及研究范围,将复杂的层次化体系进行梳理,明晰功能及作用,构建逻辑关系、预留功能接口,建立完备的数据管理化机制,探索有序的发展实施路径(图3)。
图3 图书馆层次化发展构架图Fig.3 Library Hierarchical Development Framework
2.2.2 技术体系框架
通过对图书馆发展的领域要素进行梳理和总结可以发现:内容要素交织成复杂的网状的关联结构,无法简单地使用“因果”逻辑进行“生产—服务”要素的梳理和规划,服务框架抽象性较高、实施参考性较弱,按照不同的应用视角将其投放在特定平面结构上,通过切片的形式使其形成具有独立语境和明确目标功能的框架组便于理解实施。
(1)关键技术驱动框架。
1)数字应用模式将全面贯穿图书馆服务环节。新零售、O2O等应用模式在5G技术的加持下呈现双面性:一方面,读者可在线获取所有服务入口、说明引导,获取最便捷的服务;另一方面,图书馆将完成服务和文献的数字化统筹,并通过画像和标签技术进一步实现个性化阅读服务。
2)“云-边”应用将成为图书馆数字化发展趋势。与传统网络不同,5G网络结构具有较好的业务逻辑解释性,同时多层级的网络部署提高了网络响应效率,降低了数据交互成本,并推动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改进:文献层面,基于分布式计算和异构计算的知识挖掘算法可实现异构文献的协同管理,进一步绘制知识图谱,提高文献服务附加值;性能层面,应用服务的算力、存储、响应、安全、负载等问题将为云计算、边缘计算提供更加庞大的发展空间。
3)5G技术将改变图书馆基础服务形态与构架。5G技术广连接特性将有效地推动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图书馆通过RFID、蓝牙、识别等硬件设备与场馆环境信息、读者状态信息进行感知、通信、应用,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形成智能化泛在式阅读空间;高带宽的网络特性将改变阅读形态,VR/AR技术将为读者搭建沉浸式阅读环境,高清直播、云课堂也将打破图书馆传统文献介质的藩篱(图4)。
图4 图书馆5G关键技术驱动框架Fig.4 Library 5G Key Technology Driving Framework Diagram
(2)相关技术驱动框架。
5G关键技术摆脱了硬件、数据、网络、通信层的束缚,为高级应用奠定了基础,促进了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
1)层级数据中心将形成有效的信息共享网络。国家、省、市层级的区域信息中心将按照统一的平台结构、业务规则、逻辑算法、接口标准实现内容分发与交流共享,从而为信息交互共享提供基础。
2)大数据技术将深度挖掘信息间的内在关联。面对万物互联产生庞大的数据信息,传统的数据管理和使用模式受到极大挑战,大数据技术将进一步得到发展,通过收集、清洗、处理、存储等操作建立训练数据集,导入数据挖掘模型进行分析形成服务规则集,并在各级数据中心进行分享。
3)人工智能技术将逐步实现服务的自动响应。庞大的用户、文献、环境数据为图书馆服务提供了充足决策数据,图书馆可使用机器人为服务载体,通过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实现自助式的信息交互,机器学习将在海量数据中寻求最优的需求解决路径,加强文献语义网络的深度分析,将读者需求与场馆、文献、信息进行综合决策,形成自动响应。
4)区块链技术将为信息交流共享提供保障。区块链智能合约、共识机制、非对称加密技术将扫清信息源、信息机构之间的认证壁垒,并通过分布式记账技术实现全场景的用户身份认证功能,并可对信息来源、版权、流向进行有效溯源,为图书馆数据安全、读者身份认证、文献动态授权等环节保驾护航(图5)。
图5 图书馆5G相关技术驱动框架Fig.5 Library 5G Related Technology Driven Framework
由此可见,基于发展环境与框架体系的研究将成为图书馆新时期发展的理论基石。未来,在数字技术的赋能下,图书馆将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发展形态,但是服务方式的智慧化发展、文献信息的共享化趋势、读者需求的个性化满足、科学技术的常态化应用将成为恒久的发展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