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抹红

2021-08-18 19:20
现代艺术 2021年7期
关键词:协会理事流行音乐江苏省

入围作品

作者简介

作  词:罗木果

独立词人。中國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优秀青年词曲作家高级研修班学员。2007年从事歌词创作至今,已经创作发行了彝族歌曲《石头》《听见凉山》《荞花》《出云之月》《金不换银不换》等近百首词作品。

作  曲:潘   磊

江苏省青年作曲家,国家一级作曲,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现任江苏省演艺集团歌剧舞剧院副院长,江苏省流行音乐协会理事、创作委员会主任。

演  唱:张丹丹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南京艺术学院流行音乐学院副院长,中国音协流行音乐学会理事、教育培训委员会常务委员,江苏省流行音乐学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江苏省音乐家协会理事,江苏省青年艺术家协会理事。

罗木果:《那一抹红》——铺陈开的时代画卷

《那一抹红》是我与曲作者潘磊在参加了中国音协第五期“全国青年词曲作家高级研修班”后合作创作的毕业作品。

歌曲用三段词勾勒了“建国路、改革路、筑梦路”三幅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其中,第一段“建国路”,用革命浪漫主义手法,借鉴毛泽东诗词风格,勾勒了中国共产党人披荆斩棘转战南北,风雨兼程追寻胜利的过程,回望来时路,唯有胜利者才能发出“踏遍青山人未老”的豪迈感慨。

第二段“改革路”,讲述了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勇立潮头,历经挫折之后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经验,终于开创了国富民强的新时代,而这一路走来,个中滋味“看似寻常最崎岖,成如容易却艰辛”。

第三段“筑梦路”,讲述的是脱贫攻坚伟大事业及其取得的辉煌成果,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所赢得的前所未有的成就,更昭示着未来更宏伟的民族复兴蓝图即将徐徐展开,那将是明日的星空下“最璀璨的梦”!

从遇见并读懂“那一抹红”的觉醒者,到深爱并坚信“那一抹红”的开拓者,再到如今坚定追随“那一抹红”的奋斗者,这一条光荣之路,属于百年步履不停的中国共产党人,也属于每一个热爱国家,热爱民族的中华儿女。

潘   磊:在流转的音乐中见历史的进程

我与词作者罗木果相识于福建泉州,我们是中国音协第五期全国青年词曲作家高研班的同学。同为音乐从业者,聊天的内容必然绕不开“创作”这一核心主题。不同的创作环境、不同的创作的经历,带来了不同创作思路的碰撞。我近些年来创作了大量“主旋律”作品,因演出需要,作品多被要求“宏大叙事、恢弘展现”,所以多用交响领唱合唱的形式去创作,并已形成一定的个人风格和创作定式思维。但在与罗木果的聊天交流中,特别是听完他的作品《金不换银不换》后,我有了新的创作想法。

作品的歌词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史进程中,通过“建国路、改革路、筑梦路”三次伟大跨越,带领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复兴的伟大壮举。面对如此宏大的命题,我从江苏民歌《一根红丝线》的旋律主题中寻找到了音乐动机,通过类似“山歌调”的五声调式来构架整首歌曲,并选用女声流行唱法来诠释这首作品。

在编曲上,通过打击乐的音色及律动的不断改变,弦乐层次及织体的变化,以及伴唱、合唱的有序加入,很好的起到了歌曲情绪上的推进作用。在调式上,通过F—G的大二度转调,特别是转调乐句“弄潮江海厚”,利用d小调主和弦到G大调属和弦的变化,使得歌曲的旋律色彩瞬间走向“明亮和光明”,以契合歌词中的“我”,从“读懂—爱上—追随”中国共产党的心路历程。

猜你喜欢
协会理事流行音乐江苏省
理解流行音乐的变化
吃火锅的发现
阿多诺流行音乐理论视域下的中国流行音乐思考
张辉
扎堆
书评|《流行音乐与文化关键词》:为流行音乐研究树范本
抽丝剥茧 层层递进
浅谈小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兴趣
《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
心像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