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术后存在抑郁症的患者用心理护理对改善其心理状态及保障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

2021-08-18 08:45:18李红群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4期
关键词:肌瘤情绪子宫

李红群

(湖北省武汉市汉南区人民医院妇产科,湖北 武汉 430000)

0 引言

子宫肌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妇科良性肿瘤[1],主要是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所致,以子宫出血、白带增多、腹部包块及压迫症状等为主要表现[2],且部分患者会出现易流产、不孕等状况。手术剔除是治疗子宫肌瘤的根治性方法,但患者对手术存在恐惧感,并对术后生活存在担忧情绪,加上手术存在创伤性,会引起患者内分泌功能紊乱[3],出现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严重者还会出现抑郁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以及术后身心康复,因此针对此类患者应对其心理状态加强重视,并通过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疏解抑郁情绪。本文就心理护理在子宫肌瘤术后存在抑郁症患者中的效果进行研究,特择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患者66例进行对照研究,正文阐述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接收的66例子宫肌瘤术后存在抑郁症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病例选取时间: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2)术后结合脑葡萄糖代谢显像检查结果以及抑郁症量表检测后明确诊断为抑郁症;(3)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1)术前存在心理疾病、精神疾病的患者;(2)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的患者;(3)既往存在手术治疗史的患者;(4)医疗工作者;(5)研究期间失访的患者。

对照组33例,年龄范围:28岁至58岁,年龄平均值(45.80±4.10)岁。子宫肌瘤病程范围:1个月至11个月,病程均值为(5.88±1.04)个月。单发子宫肌瘤22例,多发子宫肌瘤11例。肌瘤部位:浆膜下肌瘤8例,肌壁间肌瘤19例,混合型6例。手术类型:开腹手术10例,腹腔镜手术23例。

观察组33例,年龄范围:29岁至59岁,年龄平均值(45.89±4.13)岁。子宫肌瘤病程范围:1个月至12个月,病程均值为(5.92±1.07)个月。单发子宫肌瘤23例,多发子宫肌瘤10例。肌瘤部位:浆膜下肌瘤7例,肌壁间肌瘤21例,混合型5例。手术类型:开腹手术9例,腹腔镜手术24例。

研究对象间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存在均衡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术后护理。在术后,护理人员对患者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护,当发现异常或患者主诉存在不适情况时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对症处理;术后在做好日常生活护理的同时加强饮食、卫生保健知识等方面的宣教。

观察组:在上述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1)有效沟通:术后护理人员保持温和的语气和态度应用Cicare沟通模式与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交流,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情绪方面的变化,主动为患者提供帮助;了解患者出现抑郁症的原因,并通过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方式引导患者合理宣泄负面情绪,对因疾病、手术所致的不良心理状态进行调节,进而缓解其抑郁情绪。(2)认知干预:大部分患者不了解子宫肌瘤以及其与抑郁症之间的关系,护理人员应在术后向患者介绍子宫肌瘤、手术相关知识,并说明手术与生育能力的关系,耐心解答患者及其家属的疑问,让患者正确认识到自身情绪对手术效果、疾病转归的重要性,纠正错误认知,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教导患者掌握自我调节心理情绪的方法,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术后生活;叮嘱患者在术后多晒太阳,在室内播放患者喜欢的音乐或视频,以减轻其抑郁情绪。(3)家庭与社会支持:护理人员向患者家属讲解子宫肌瘤的发病机制、治疗以及护理方法,并详细介绍术后出现抑郁症的原因以及干预措施,叮嘱患者家属尤其是配偶多关心、支持和陪伴患者,予以患者心理和精神上的支持,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护理人员向患者介绍成功康复的病例,并邀请其现身说法,与患者交流战胜抑郁症的经验和体会,同时向患者普及相关心理学知识,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术后治疗护理。在术后和患者出院后定期组织病友交流会,相互交流经验和鼓励,帮助患者以乐观的心态应对遇到的问题。

1.3 评价指标及判定标准

(1)在干预前、干预后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iltonDepressionScale,HAMD)评估两组患者的抑郁情况,其中按照中国常模结果,SDS评分的分界值为53分,轻度、中度、重度抑郁对应的分值依次为53-62分、63-72分、≥73分;HAMD评分共17项,总分<8分表示无抑郁情绪,得分为8-20分提示可能存在抑郁症,20-35分表示肯定存在抑郁症,总分超过35分则说明存在严重抑郁症。

(2)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康复情况。

(3)在两组患者出院后随访2周,应用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价生活质量,共8个维度36个问题,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将临床资料录入到SPSS 21.0统计软件中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的形式表示,t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抑郁情况

两组患者干预前的SDS评分、HAMD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的SDS评分、HAMD评分同干预前相比均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两项得分数据均比对照组更低(P<0.05)。见表1所示:

表1 对比两组的抑郁情况(±s)

表1 对比两组的抑郁情况(±s)

组别 SDS评分(分)HAMD评分(分)干预前 干预后 t/P 干预前 干预后 t/P对照组(n=33) 60.64±5.71 50.39±4.26 8.265/0.001 15.35±4.34 8.52±1.69 8.424/0.001观察组(n=33) 60.68±5.75 40.17±3.52 17.476/0.001 15.40±4.41 5.85±1.00 12.132/0.001 t值 0.028 10.624 - 0.046 7.811 -P值 0.978 0.001 - 0.963 0.001 -

2.2 术后康复情况

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同对照组进行比较均更短(P<0.05)。如表2所示:

表2 比较两组的术后康复情况(±s)

表2 比较两组的术后康复情况(±s)

组别 例数(n) 肛门排气时间(h) 术后住院时间(d)对照组 33 22.49±4.80 5.02±1.18观察组 33 18.61±3.95 3.53±0.89 t值 - 3.586 5.791 P值 - 0.001 0.001

2.3 生活质量评分

观察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后1周和2周时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数据更高(P<0.05)。如表3所示:

表3 对比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s,分)

表3 对比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s,分)

组别 例数(n) 出院时 出院后1周 出院后2周对照组 33 58.94±6.71 63.72±7.59 71.35±7.82观察组 33 67.85±8.49 72.63±9.64 83.77±8.60 t值 - 4.730 4.172 6.138 P值 - 0.001 0.001 0.001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恶性肿瘤[4],通过手术可有效剔除子宫肌瘤。但进行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在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甚至是抑郁症,另外子宫肌瘤患病率的升高促使术后抑郁症患者人数不断增加[5]。子宫肌瘤术后抑郁症的出现不仅会影响手术治疗效果,还会对患者身心健康、术后康复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分析导致术后抑郁症出现的原因主要为:患者对子宫肌瘤以及手术治疗存在错误认知,认为该病不可能治愈,对手术、预后丧失信心;手术会对部分患者的生育能力、卵巢功能产生影响[6];患者失去生育能力后,家人态度的变化、家庭中的生活环境变化会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对子宫肌瘤术后抑郁症患者进行干预时可针对上述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心理护理是指根据患者心理活动规律和反应特点采取一系列心理护理措施,以改变患者心理状态和行为,为其创造有益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促进其早日康复的护理工作。在本次研究中,在术后通过有效沟通能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助于根据患者术后抑郁症的出现原因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有效调节患者的负面情绪[7];通过认知干预能够纠正患者的错误观念[8],正确认知到手术与生育能力的关系以及自我调节情绪的重要性,并通过多晒太阳、听音乐等方式促进多巴胺分泌[9],缓解抑郁情绪;通过家庭和社会支持能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社会的关心,建立康复信心,从而能够提高康复依从性[10],解除抑郁状态。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SDS评分、HAMD评分下降明显,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更短,且生活质量评分更高,较好地说明了心理护理的有效性。

总而言之,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子宫肌瘤术后存在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对于保障手术治疗效果、提高康复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肌瘤情绪子宫
子宫多了一坨肉——子宫纵隔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假如没有了子宫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子宫多了一坨肉——子宫纵隔
假如没有了子宫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小情绪
小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