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特色小镇发展创新路径探析

2021-08-18 02:51张士菊郭诗琪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14期
关键词:特色产业湖北省小镇

张士菊,郭诗琪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武汉 430074)

城乡二元结构导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持续的全球化、工业化、市场化、信息化加速了农村社会的分化,加之日益加剧的人口稀疏化、老年化,乡村有衰落之势。城乡关系的不平衡成为社会发展最大的不平衡,乡村发展的不充分成为社会发展最大的不充分[1]。特色小镇作为中国新型城镇建设的创新模式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推手,有利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城乡融合。

特色小镇是以某一特色产业为基础,汇聚相关组织、机构与人员,形成的具有特色与文化氛围的现代化群落[2]。特色小镇建设发起于浙江省,在住房城乡建设部推动下,国内掀起了特色小镇建设的高潮。以桐乡为代表的特色小镇依托于当地优质的历史文化资源、社会资金优势、成熟的特色产业,在小镇的小空间里实现了大发展,给当地镇域经济增添了活力,提高了当地小镇城市化水平。湖北省在当前的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着发展不均衡、镇域经济核心竞争力不明显、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通过特色小镇的开发建设,可以在乡村振兴战略下更好地推进镇域经济发展,加快小镇城市化进程,展示出荆楚小镇发展的特色,培育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

目前有关江浙等镇域经济发达地区的特色小镇的功能、发展模式及良好的社会资源的研究较为丰富[3-6],对湖北省特色小镇建设的研究还不充分。本研究以3个具有代表性的湖北省特色小镇为例,分析湖北省特色小镇发展模式的制约因素,在借鉴国内外优秀特色小镇的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湖北省特色小镇发展的创新型思路。

1 湖北省特色小镇发展的现状

1.1 特色小镇空间分布均衡,开发程度不一

湖北省共有16个特色小镇,大多集中于中部地区,分布较为均衡。除宜昌市(夷陵区龙泉镇、兴山县昭君镇)和襄阳市(枣阳市吴店镇、老河口市仙人渡镇)各有2个特色小镇外,其余市域范围内均有1个特色小镇,如图1所示。

图1 湖北省特色小镇空间分布情况

湖北省特色小镇的发展具有鲜明的空间分布特点,邻近武汉市、宜昌市、襄阳市等交通便利,资金、科技、资源优势明显区域的特色小镇发展较好;而地处西南部较为偏远的特色小镇如恩施州利川市谋道镇,虽然气候宜人,旅游资源丰富,但交通闭塞,缺少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特色小镇发展阻力较大。

1.2 特色小镇产业类型丰富,发展特色鲜明

湖北省自然地理条件独具特色,传统文化资源种类丰富,在住建部公布的国家第一批特色小镇、拟公布的第二批特色小(城)镇名单中,湖北省累计16处特色小镇获批,每个小镇都有自身的发展特点,如表1所示。

表1 湖北省第一批、第二批特色小镇基本情况

湖北省特色小镇产业类型丰富,按照特色产业发展类型可分为康体疗养主导发展模式、红色文化旅游主导发展模式、农业主导发展模式、运动休闲主导发展模式和传统历史文化产业主导发展模式;按照产业发展路径可分为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农林牧渔产业发展模式和综合产业发展模式。

1.3 特色小镇开发建设注重传统历史文化挖掘

湖北省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自古以来就有着大量的人口居住,留下了众多宝贵的历史文化古迹,毗邻长江、汉江,生态资源也极为丰富。特色小镇在开发建设中注重传统文化的挖掘、开发和保护工作。襄阳市枣阳市吴店镇就是远近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县,依托于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出镇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但是在特色小镇开发过程中也出现了商业化程度太高,历史文化没有“人情味”;过度开发,欠缺后期维护;历史文化开发着重点趋同,无独特性、差异性等问题。

1.4 特色小镇采用政府主导、企业经营的运营管理模式

湖北省特色小镇的运营采用政府与企业等经营主体联合开发的模式。政府主导小镇的空间规划、特色产业开发、竞争力定位、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采等;各经营主体负责小镇运营、商业引进、宣传推广等具体工作。这种经营模式在赋予了特色小镇经营自主权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压力。

2 湖北省特色小镇发展模式的典型案例分析

2.1 旅游业为主导发展模式——枣阳市吴店镇

枣阳市吴店镇(古白水乡)是历史“十大明君”之一东汉世祖光武帝刘秀的故里,“光武中兴”的发祥地,素有“古帝乡”之称。吴店镇的重点村落包括中心社区、清潭社区、新庄村、舂陵村、姚岗村等。重点村落人口密度高,自然资源丰富,吸引了众多工业经营主体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工业园区建设规划较为科学合理,聘请了专业的规划设计团队对吴店镇工业园区进行了总体规划,保证园区占地合理,发展空间宽广,交通网络通畅。铺设了工业园区专用的电缆和供水管道,充分保障工业生产活动需要。

注重旅游景点开发建设,对光武祠建筑群进行维护,发掘古建筑的旅游价值。前期投入资金500万元,维护以光武祠为中心的相关历史文化古迹,完善了景区和小镇中心城区的交通网络,修建了景区停车站、大型休息区等公共设施。

实地访问调研发现,吴店镇还存在着医疗和教育资源不足、内部交通网络不健全、旅游景点的知名度较低等问题。镇区医疗水平较低,只能满足小病治疗,大病需要赶往市医院治疗。教育水平相对落后,教育硬件设施建设投入较多,但师资不足,缺乏高素质人才引进、培养及激励措施。内部交通网络不健全。吴店镇邻近汉丹铁路、汉十高速,外部交通网便捷,但村镇内部交通不便,影响了村与村之间的物流运输、人员往来。旅游景点的知名度较低,游客了解吴店镇的主要渠道是亲友推荐。

2.2 特色产业主导发展模式——彭场镇

彭场镇位于仙桃市东南方,临近仙桃市区,以非织造布制品为特色产业。依托宜黄高速,外部交通便捷。以特色产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为当地居民提供了较为充分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当地小村镇经济的发展。

产业集群已形成,彭场镇已拥有较为成熟的无纺布产业链,吸引了大量的同类型企业。彭场镇区有100多家非织布加工、运输等相关配套企业,还有诸多自发参与特色产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私人小作坊,给当地2万多居民提供了充足的就业机会。

产业链条日臻完善,当地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产业分工,从生产、加工到相关配套、物流运输,完整的产业链提高了当地特色产业经营的生产集约化水平,提高了经营效率和抗风险能力。

外向型特征明显,依托当地良好的外部交通网络,彭场镇特色小镇无纺布产业的外向型特征非常明显。当地的无纺布制品种类多样,不仅包括雨衣、睡袋等低端产品市场,还涉及航空用品和医疗用品等高质量产品市场。产品主要以外销为主,出口交货值占全国无纺布制品出口的40%,在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一席。

彭场镇特色产业发展现存的主要问题表现为缺乏自主品牌、创新缺失和价格无序竞争。彭场镇无纺布特色产业主导的开发模式和意大利蒙特贝卢纳鞋类产业主导的开发模式比较类似,但彭场镇当地的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在市场竞争中核心竞争力比较薄弱,利润率处于中下游水平。核心创新研发竞争力的缺失导致在产业发展中缺乏底气,利润主要来源于廉价劳动力,违背持久高质量发展的初衷。企业均以无纺布产品为主,缺乏产品定位、功能创新、科技研发等层面竞争力的发掘,造成相互压低价格的无序竞争局面。

2.3 综合产业发展模式——岳口镇

岳口镇位于江汉平原南部,是天门市第一大重镇,是集农业、工业和旅游业于一体的综合发展的特色小镇。岳口镇现有47个村,7个社区居委会,分为6个片区和3个街道社区,常住人口88 095人。岳口镇沙壤土分布广阔,降雨量大,温度适宜开展蔬菜种植。岳口镇的韭黄、苔菜、白莲藕等特色蔬菜行销中国各地,出口贸易也极为可观。水产养殖发达,襄河鮰鱼、金鳅是远近闻名的特色水产。岳口镇积极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科技化水平,开展健康、高效、智能、绿色科技农业种植技术研究,解放当地居民生产力。

作为天门市副中心的岳口镇,依靠着天门市良好的社会资源,建成了材料、能源、医化三位一体的创新型工业化体系,基础设施完备的岳口工业区也吸引了很多现代工业企业入驻。

岳口镇传统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自明朝、清朝时期以来,岳口镇就庙宇众多,香火不断,吸引了很多人前来朝拜。丰富的亭台楼阁景观,瑰丽宏伟的庙宇,极具历史文化气息的古迹遗址,襄河南北沿岸宁静祥和的烟火气,武圣庙、新安书院、晴川书院、园林宝塔等保存完好的历史文化古迹,吸引了大量游客参观游览。依靠良好的现代农业发展绿色田园生态旅游,岳口镇良好的空气质量、茂密的绿色植被、多种类的现代农业产业使当地绿色生态旅游知名度较高。

岳口镇特色小镇发展主要存在村落建设简单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不完善、传统历史文化古迹缺乏科学有效保护等问题。岳口镇目前村落建设规划不合理,土地利用率和容积率低,空间大量浪费,村落之间排布松散,导致部分村落之间往来交通不便,界限不明,影响了日常的生产生活。

岳口镇发展主要依靠第一、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迟缓,未能形成规模效应。农业科技化、绿色化程度有待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不足,农产品附加值低,缺乏有竞争力的品牌。工业发展主要依靠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和资源丰富的优势,研发能力弱,利润率低。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未能将绿色健康农业和旅游服务发展有机结合。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道路交通、文体设施、公共植被建设分布不均,主要集中于较发达的村落。道路交通主要依托过境公路,部分乡村的枝杈路、村与村之间的道路建设落后,往来通行极为不便。

岳口镇相当一部分小村镇都拥有着明清以来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古迹,但是在村域经济开发过程中,因为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相应的财政、科技水平的支持,导致一些历史文化古迹被破坏,无法继续开发助力第三产业发展。

3 特色小镇发展的创新路径

3.1 依托地域特色定位小镇的特色产业,走差异化发展之路

特色小镇之所以称为特色小镇关键在于“特”,就是要求小镇具有特色,具有核心的主题,这是小镇的根本,是小镇的灵魂所在,贯穿于小镇产业建设和运营全过程[2]。特色小镇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实现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的重要战略决策,湖北省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规划在3~5年内建设50个特色小镇。通过调查走访发现,湖北省特色小镇的建设存在同质化的恶性竞争、开发模式单一等问题,导致各小镇的竞争优势不明显。如黄冈市红安县七里坪镇、潜江市熊口镇均定位于红色旅游特色小镇,但熊口镇知名度和经营效率远落后于七里坪镇。熊口镇需要考虑小镇的主题特色定位,在主打红色旅游资源的同时加大农业产业化发展力度,利用当地特色农副产品如“熊口黄鳝”“良仁鮰鱼”,通过“农副产品+红色旅游”等特色产业,带动小镇整体发展。

走差异化发展之路,是特色小镇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驱动力[7]。特色小镇建设重在打造自身的特色优势,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独特性产品是提高特色小镇市场竞争力的关键[8]。湖北省特色小镇面临产品类型趋同、缺乏竞争优势的困境,如汇湾镇和官桥镇都在大力建设特色产业——茶叶的农副产品加工类工业,类似的水土和气候导致二者产品没有本质上的差异。同质化恶性竞争阻碍小镇经济发展和品牌效益发挥,难以引进优质外来企业,低门槛导致落地的外来企业质量不高,更加提高了融资难度,不符合高质量长期稳步发展的理念。

国内外特色小镇发展经验表明,特色产业是小镇发展的依托。美国以及欧洲发达国家都非常注重通过特色产业(主要包括高新技术、金融业、农业、旅游业、工业等)引领来实现小镇的发展[9]。浙江省桐乡市是依托桐乡丰厚的历史底蕴建设的以旅游产业为主导的特色小镇。湖北省的小镇在开发模式选定上应摒弃从众、盲目的心理,深入理解国家政策,结合自身省域经济发展需求和小镇的产业特色确定开发模式。

3.2 加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促进特色小镇宜业、宜居、宜游

便捷完善的公共服务既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的重点之一,也是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和出发点[4]。湖北省依托丰富良好的历史资源、优美的自然环境诞生了诸多以旅游产业为主导的特色小镇。在吴店镇的实际调研中发现其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教育和医疗资源匮乏,特色小镇不够宜业、宜居、宜游。特色小镇要具备社区居住功能,不仅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道路、市政、交通的便捷化,而且要优化公共服务体系,实现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商业、金融等覆盖小镇区域。

便捷的内外部交通是特色小镇宜游的基础条件。浙江省桐乡市特色小镇在内部西栅、东栅都修建了诸多的水域、陆路交通,景点内部观赏线路合理,人员分流良好,景点之间交通畅通,外部景点间相连的道路交通也建设成了古色古香的风格,和小镇特色融为一体。湖北省特色小镇需借鉴桐乡模式,不仅小镇内部重点区域的交通网络畅通,风格一致,其他联通区域的交通网络也要铺排合理,维护及时,和特色小镇整体的风格匹配,给本地居民和游客更好的居住游玩体验。

此外,还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学校、图书馆等教育公共设施的建设,提高当地人才综合素质,反哺小镇建设发展;提高医疗水平,引进先进医疗资源,定点铺排社区卫生服务站,让当地居民游客日常生活无后顾之忧。

3.3 构建智慧化特色小镇,提升特色小镇品牌知名度

湖北省特色小镇的品牌知名度不高,宣传手段有限,应通过构建智慧化特色小镇提升品牌知名度。在吴店镇的调研中发现,游客通过网络渠道获知吴店镇旅游资源的占比仅为17.3%,目前吴店镇主要通过网络宣传特色活动,网络投放平台选择单一,严重影响了特色小镇的品牌知名度,制约了小镇的发展。如瑞士达沃斯小镇,是一个以康养特色产业和旅游业为主的特色小镇,将优质的空气质量和美丽的雪域风光作为宣传的重点,通过创办达沃斯经济论坛,吸引更多高端人士的关注,最终发展成世界闻名的康养、度假、体育特色小镇。国内东北地区有名的特色小镇“雪乡”,也是借助“爸爸去哪儿”的综艺节目录制,大大地提高了自身的品牌效应,提高了旅游经济效益。

特色小镇智慧化是信息化时代提升小镇品牌知名度的重要手段。通过整体规划确定特色小镇智慧化建设的主题特色与产业规划,并深入实地调研考察,以所在地的文化灵魂作为小镇的主题特色,利用特色建设小镇的产业化。通过对产业科学合理的规划,优化产业配置,理清重点业态,实现产业依托特色,特色辅助产业,特色与产业双管齐下,实现小镇的可持续发展[2]。

特色小镇智慧化还需按照整体规划原则建设好基础通信网络、数据中心、指挥中心等基础信息设施,为实现智慧化提供最基本的保障。在基础设施之上,核心问题是设计面向场景的、解决问题的智慧应用。通过业务场景应用与数据信息的分析,推动智慧应用的落实与完善。打造小镇智慧品牌,构建特色小镇智慧样本,为小镇招商、名片打造等提供支撑,最终实现产业增值、生活智慧。

3.4 整合各类资源,助力小镇可持续发展

特色小镇的发展不仅需要合理利用当地的特色资源,还要整合外部的财力、物力、人力资源,助力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

特色小镇的建设开发也是当地城市化的过程,需要合理利用文化、生态资源,依托健康、绿色、有活力的支柱性产业,将本土特色与产业有机结合,突显镇域特色,使小镇经济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增长[10]。

社会资本是特色小镇建设的主要驱动力,如浙江省的特色小镇大多依托于雄厚的社会资本进行开发建设,市场化程度高,资金优势明显。湖北省特色小镇建设应在地方财政资金的支持下,有效地吸引社会资本,同时要对社会资本经营模式的创新性与小镇特色资源的协调性进行评估,保证特色小镇后续建设有潜力、有特色、有活力。

特色小镇建设要依赖知识与智慧的支撑,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做保障。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吸引高质量人才回流,为小镇带来创新型经济增长点。在实际调研中也发现目前湖北省特色小镇在专业型开发、管理人才方面有很大的缺失。政府应给当地产业更多的政策扶持,给人才落户更多的资金支持,给创新型科研成果的研发更多的制度激励,才能有效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猜你喜欢
特色产业湖北省小镇
安安静静小镇
党建引领谋发展,特色产业促振兴
“CK小镇”的美好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熊的小镇
多个特色产业在全国领先
春风化雨 深入浅出——记湖北省优秀理论宣讲员龙会忠
湖北省将再添6座长江大桥
湖北省今年将建成农村公路1.5万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