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英姿
批注阅读法是一种高效的阅读方法,是学生通过自主阅读、静心思考,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展开写作记录的学习过程。这一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充分地、深入地阅读和思考,有利于学生通过多角度批注表达自己个性化的阅读体验。统编版语文教材的一大特色就是阅读与写作并重,批注特色单元的编排体现了统编版教材读写融合的编写理念。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围绕“美好的童年回忆”这个主题,安排了三篇课文。其中《牛和鹅》语言生动、童趣十足,又蕴含一定哲理;《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语言清新淡雅又略带忧伤情绪;而《陀螺》则是作家高洪波儿时的一次游戏过程,文章语言幽默诙谐。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批注特色单元的教学设计却由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不够、学生的参与度不高、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等,导致实际教学中出现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思维不活跃、学习效率低下的样态。大致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各自为政无关联。批注单元的学习,教师单打独斗,教材彼此割裂。学生只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课前导语或者课后习题的指示进行批注。教师也没有关注批注单元的教学资源之间的关联和螺旋上升的关系。甚至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本末倒置,只是就事论事提到了批注,而依然把讲读课文作为课堂的重点。
二是角度单一层次浅。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在批注时对课文的感知和理解往往是零碎的、杂乱的、浅表的,做的批注常常出现浮于表面、角度单一、缺少思维含量的情况。教师由于授课时间、学生数量、批注内容等的限制,难以一一指导纠正。
三是照本宣科走过场。批注单元的学习在各位教师的贴标签式教学中草草结束,按照教学进度,两周的时间,训练也就结束了。在后面的语文学习和课外阅读中,学生很少会主动用到“批注”这个本领,教师也不会在这个阅读技巧上作延续性的训练。即使有运用.也只是学生个人的短时的行为,很少会有后续的指导和跟进。
总之,教师还停留在传统语文教学的知识灌输和技能训练中,忽视了学习主体——学生的能力训练。教师缺乏对单元主题的整体把握,阻碍了学生语文核心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批注特色单元教材资源对课文内容进行统整,实施整体学习,从而使语文要素在课堂中得到落实呢?笔者以为,教师需要精准地解读编者的设计用意和内容特点,把握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内在的心理特点,立足单元整体,设置匹配的教学内容和活动,从而高效达成批注能力训练的教学目标。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语言、感悟语言、体验语言的魅力。批注通过阅读、思考、感悟、内化、表达,让学生深层次地与文本对话,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设置“批注”特色单元,是对批注方法进行专项的、系统的训练,进而促进思维、阅读能力的提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1)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2)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
《牛和鹅》一课作为本单元第一篇文章,对于语文要素的落实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细读课后习题,如《牛和鹅》“结合课文中的批注,想想可以从哪些角度给文章批注,和同学交流”;《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和同学交流”;《陀螺》“在体会较深的地方做批注”。学生牛刀小试,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批注,指向非常明确。“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揭示:发现写得好的地方、有启发的地方、有疑问的地方都可以作批注。从单元首篇自己去发现,到第二、第三篇的自主实践,再到“语文同地”的总结,教材从学生认知的特点出发,落实了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另一个语文要素的落实,也是如此。《牛和鹅》“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帮助学生深入思考;《一只窝囊的大老虎》“结合课文中描写‘我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说说在排练节目和演出时,‘我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填写表格;《陀螺》“读句子,体会‘我心情变化的过程”,从体会一处心情到心情变化的线型发展,由表格到句子之间的关系来体会,从具体到抽象;“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模块则从体会情感到用动作来表现心情,从而体现了从感受到表达,由阅读到写作的飞跃。以上对于心情的体验,也可以促使学生多角度思考,让批注更走心,更深刻。
从短程来说,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安排螺旋上升,循序渐进,批注是为了更好地阅读,阅读最终落实到了写作。从长程来说,批注单元的设置是为了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教會学生思考的方式,为以后的语文学习奠基。
对于批注,其实四年级的学生并不是零起点。在低年级的学习中,学生是有认识和尝试批注这种阅读方式的经验的。标小节号、圈画生字词等,就是和批注最初的亲密接触。三年级上册“预测”阅读策略单元,《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小伙伴的思考过程就是一种旁批。四年级上册“提问”阅读策略单元,也用旁批的形式展示了小伙伴的疑惑。但是,学生以往的批注是一种初步的、随机的、零散的练习,不属于整体思考、系统梳理的专项练习。
本单元的教学,要注重操作性和实践性,关键是要让学生通过批注更加深入地阅读。如果一味强调批注的方法形式或是突出批注有哪些角度,就容易让课堂流于形式,落入强调结果而非方法的窠臼。在教学时,用好教材,设置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阅读任务可以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牛和鹅》任务1:“看一看”找出课文与以往的不同之处;任务2:“读一读”批注,“想一想”可以从哪些角度批注;任务3:“试一试”,从自己喜欢的角度批注。任务1目的在于发现排版与以前的课文有所不同,发现批注的存在是读者自己读文后的独特理解。任务2通过解读多处批注,分清楚课例所给出的批注角度。任务3可以在学生充分阅读、深入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我”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被鹅袭击的心情。《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在不理解的地方做批注,结合“我”的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填一填”表格,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猜一猜”心情变化的原因。《陀螺》在体会比较深刻的地方做批注,读完句子后,“画一画”作者的心情变化过程,用折线图表现出来。“语文同地”“词句段运用”“说一说,写一写”挑选一个表示心情的词语,用动作、神态、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课前自主批注,课中师生共同批注,课后生生交流批注。在每一次的批注中,实现“教师、文本、学生”三者的自由对话,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提升对文本的感悟。教师要有意识地锻炼学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批注的方法阅读,尊重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的独特体验,写下个性化的批注。批注是为了更加深入地阅读,阅读是为了更加深刻地表达,本单元的两个语文要素就在任务型的言语实践过程中逐渐突破与落实了。
本单元有三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它们互相关联,又各有侧重点。《牛和鹅》是本单元第一篇课文,通过给出的多处范例,让学生思考从哪些角度给文章做批注——这是学习批注;《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注重在不理解的地方批注——这是学生自主批注的尝试;《陀螺》则在体会比较深的地方做批注——这是利用批注深入理解课文;“语文同地”重在梳理批注的不同角度和方法,鼓励学生利用批注阅读文章以及通过交流批注丰富对文章的了解。本单元的教学就是这样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从模仿到创造,从无序到有序。教师在教学中,首篇课例一定要充分利用,教导批注方法。第二、第三篇逐渐由扶到放,鼓励学生自主运用批注进行阅读。“语文园地”则重在归纳总结,对本单元学习的知识进行梳理、回顾、提升。
批注的阅读方法不是短期就能掌握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在长期的阅读活动中进行反复地强化训练,才能掌握方法,运用自如。因此批注的阅读方法用与学不仅仅停留在本单元,停留在语文课堂。教师应该持之以恒地在课堂上教学,在课堂外设计训练任务,让学生真正掌握批注的阅读方法,从而形成一种伴随学生终身的语文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徐俊.指向语文核心能力的批注式教学[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6 (10).
[2]瞿友美.落实批注要素,提升阅读能力[J].语文世界(小学生之窗),2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