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燕菲
很多工作在一线的老师不愿教三年级,原因竟然是三年级开始要写作文,低段以看图想象为主,而家长眼中的三年级起步作文,是很少有图片的帮助围绕主题创作的,有中心思想的,篇幅较长的,会难倒孩子的大作。老师眼中的起步作文,是需要眉批、总评,有一定写作技巧的、完整的篇章,和低段的写话不同,需要有中段的成熟风。起步作文在这篇文章中就是三年级的习作教学,它具备老师、家长、学生所有的畏难点。
翻开三年级学生的习作本,深深被孩子们的写话水平打动了,“我的家乡”“快乐的暑假”“可爱的小狗”等,篇篇文章都洋洋洒洒,语言的华丽令人咋舌,但细细体味总有一股与之年龄不相符合的“老气横秋”在其中。这种繁荣的低中段写话形势,在大部分学校里仍然存在。这样的“繁荣”来自:老师的热情训练;家长的盲目跟进。特别是前者,许多老师对低中段习作的认识有些模糊,操作上提前进行,拔高要求,自然指导上也不自觉地出现拔高、喂食等现象。因此,要把分析学情放在作文教学的首位,其中深刻把握写作起步的难点是关键。总结起来,儿童写作通常面对几大难题:写不出来、写不下去和不愿意写。
写不出来是儿童写作面对的第一道障碍。这通常是由于儿童不具备写作的基础知识,在实践上也毫无经验可谈,所以往往面对作文练习无从着笔。
写不下去也是兒童写作中经常出现的难题,往往与写不出来形影相随。典型的表现有用词重复、词不达意等情况。对此,老师不能武断地归因于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写作练习敷衍了事,而是要深刻认识到,儿童在写作的起步阶段还没有积累足够的词汇量,对作文中常用的宁词的掌握还有很多欠缺,对如何正确地运用词汇更是缺乏足够的经验。很多老师都要求用拼音代宁,一厢情愿地认为拼音能扫平障碍,推进写作进程。其实不然,成年人在写文章时,也时常会被如何正确表述所难住,便会觉得思绪被打断,写作灵感全无。而词汇储备缺乏的儿童写作时更是常常处于被打断的状态,其此时的表达也势必受到严重的影响。
写作本身是一件综合性强,需调配身体大部分感官共同合作,相对复杂的一项训练。对于低中段的儿童,写作的难度远远大于临摹、阅读和背记等其他练习。之前的几大难题尚未消除,加之老师、家长粗暴的千磨万击,还坚挺的学生几乎没有。相反,大部分学生体内已经有“不想写”情绪的萌芽。这种体验不断加深,最终变成“不愿意写”。这就要求老师在习作教学中,及时调整。
对于如何科学设计儿童写作起步教学的序列,很多学术前辈已经做出了不断的探索和总结,对笔者打开研究的思路很有帮助。其中,张志公先生提出要建立具有“明确而合乎科学的序列,以保持知识的连贯性、渐深性,使教学做到循序渐进、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的语文课程体系。朱作仁先生主张“作文训练应是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指导的写作实践,使学生形成语言表达能力的活动过程。研究并建立作文训练的序列,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需要,是当今语文教学科学化的重大课题”。吴立岗先生在《中小学作文训练序列方法浅析》一文中则勾勒了中高段作文训练的完整序列。由此可见,科学合理的训练序列,对于提升儿童的写作能力至关重要。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第一学段主要训练提高学生的写话兴趣,第二学段则重点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习作。所以,教学内容应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度调整。
但是对于“大胆”两字,很多学生在没有习作前已被各种人群洗脑——三年级的作文是难点!于是,即使有意尝试当“作家”的孩子也开始退缩,心理上已经出现畏难情绪,所以起步作文教学的序列应包含两个主要方面:一是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序列,二是科学知识的逻辑结构序列。这里将第二方面作为重点,对三年级起步作文内容教学的序列进行梳理:
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因为缺少相关类型的文章参考,习作常常无处下手。所以,笔者设计贴切的教学活动,运用有效的策略,驱动他们习作的内在动力。
万丈高楼平地起,可见无论做什么事情,打好基础是至关重要的。作文教学也是如此,必须抓好启蒙关。怎么抓?这就离不开“策略”二字。起步作文可适当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听是说的基础,说是听的运用和检验。低中段的语文教师常常发现,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多是爱听故事的,而用词代替句子表达自己想法的学生,往往家庭阅读氛围缺乏,隔代教育的陋习较明显。习作教育的起步解读,应着重培养儿童认真听、积极说的习惯,并以此为起点,逐步要求他们具备正确、完整、连贯的说话能力。要紧抓学校教育的每一分钟,扎实训练儿童“听明白说清楚”的本领。整个过程,教师的语言应干脆利落,条理分明,对学生的每一次说话训练都应有要求。
起步阶段的学生愁“写什么”,老师回答“随便写”。貌似不错的答案,得到的结果大家都有目共睹。很多学生觉得身边没有值得写的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回想获得“冰心作文奖”一等奖的107字习作《妈妈回来了》,也许每个孩子都有过这样的感触。起步阶段的写作要训练儿童的观察能力。如看图说话、看实物说话,这样的训练既可以在课内进行,也可以通过课外活动进行。英国作文教学中有一种理念被称为“作文准备”。它强调学生在习作之前,教师有机却无痕渗透一些有关的活动,引导学生观察,鼓励学生说出与他人不一样的感受。笔者曾尝试让全班42名同学连续三天说话:《放学路上》,一些自认为没什么可说的学生挤牙膏似的将自己的见闻说出时,很多学生表示出肯定,他也经历了这些;而个别学生碰到的一些稀奇古怪事情则让更多的孩子开始寻找自己的特别之处,这种看清楚说明白的训练,让学生观察力得到较大的提升,有助于激发儿童的观察兴趣和提升儿童的说话能力,为步入写作打下基础。
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由此可见,教师只要准确地找到阅读与写作之间的结合点,将两者充分交融,就能在作文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语言的发展历程中,口头语言是先于书面语言出现的,作文起步阶段的教学应遵循这一规律。低段课文,几乎篇篇要背,探其究竟,这是在帮助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很多学生将朗朗上口的歌词、课文变成打油诗正是语言内化的结果。
新课程倡导习作教学的特点降低了习作的要求,注重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将习作与学生未来的人生相结合……而所有的改革都以“兴趣”二字为基础。写作起步走,教学齐步走,对于刚刚接触作文的儿童来说,没有趣味的训练可能是无效的,甚至可能是起到反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