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友兴 万 莼 陈文文 宋天楚
提 要:文化是实现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驱动力。浙江省天台县“和合文化”中所蕴涵着的“和而不同、多元包容、和睦友爱、崇文尚理”的社会治理理念同基层社会治理的目标高度契合,为天台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丰厚而照实的文化支撑。当然,文化是动态的,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合文化”同样需要创造性转换,需要创造性发展。
浙江省天台县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已经形成了不少好经验。这些经验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笔者试从文化的角度出发,发掘“天台经验”背后的文化因素——“和合文化”,它像一个“基因”,是天台经验的一个根,一个文化之根。事实表明,在天台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中,“和合文化”是一种“文化力”,推进着天台的治理进程。
文化具有根本性和长远性的特点,需要站在治理现代化的战略高度对待。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年版,第33 页。
作为一种文化有机体的社会,须置于文化治理的视域之下。①Barker,Chris,The SAGE Dictionary of Cultural Studies,London,SAGE,2004,p.78.作为易发震荡最小、社会成本最低、效率最持久的一种治理场域,文化领域是社会整体完成现代性建构过程中的关键一环,与经济、政治和生态等要素共同支撑着社会的发展。学术界关于文化对于治理的意义关注由来已久,西方的帕森斯、葛兰西、福柯等人都揭示过文化与治理的内在联系。例如:葛兰西强调文化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更是将文化领域上层建筑的自治和功效当作一个政治问题,由此,文化具备了政治的价值和功能。②参见吴立保:《大学内部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文化逻辑》,《中国高教研究》,2020 年第5 期。托尼·本尼特更是在此基础上,将文化与权力相结合,论证了文化治理的概念与属性,形成了理论框架与研究范式。所谓文化治理,即是在文化认同的层面上表达社会运行的行动逻辑,重在强化文化构成的价值取向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是文化的治理属性和文化建设路径之间的内在统一。③参见吴立保:《大学内部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文化逻辑》,《中国高教研究》,2020 年第5 期。
文化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不仅在个体层面产生规范和约束作用,而且对社会整体的发展起着支撑和引领作用。换言之,治理与文化可以在个体与整体两个层面实现有效链接。对于公民个体而言,第一,文化可以教化民众,涵养心性,培育公民的道德品格,从而规范公民的社会行为。优秀的文化尤其是道德教育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公民的认知水平,培养公民的道德人格,塑造公民的道德理想,④参见马振清:《社会主义道德治理的政治价值、文化功能与社会效用》,《科学社会主义》,2008 年第6 期。进而提升公民的整体素质,以此来引导公民自律地规范其政治行为。第二,文化能够培育优秀人才,发掘民间贤能,为社会的发展聚集新动能。文化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社会治理水平的提升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支撑,而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培育则离不开先进文化的建设,因此,应注重先进文化对人才培养的导向作用。乡贤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这些具有威望的贤能人才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有助于化解各类社会矛盾,有效改善乡村人居环境。
对于社会整体来说,第一,通过文化找到共同记忆,有助于理顺各种利益关系,凝聚社会共识,从而实现价值的统一。⑤参见邓智平:《文化育和谐:传统文化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中的作用》,《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年第1 期。积极健康的文化有助于培育出具有广泛社会认同的文化共识,形成与基层治理相适应的良好社会心态和基本价值规范,进而在基层形成感召力与社会凝聚力,发挥出基层治理的集体力量和整体效能,促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⑥参见文军:《社会文化共识是基层治理的支点》,《西部大开发》,2014 年第11 期。第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传统文化成为规范人行为的有效约束。地域文化通过对价值原则的塑造和对社会行为的规范,潜移默化地构建和催生出非制度性的社会内生秩序,以此来协调人际关系和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的稳定发展。⑦参见胡立刚、戴亚惠、项雅平:《地域文化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以上虞祝温村为研究对象》,《戏剧之家》,2016年第8期。第三,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有助于明确发展的基本方向,有效实现社会治理的效果。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过程是基于共识的自我发育和成长过程,也是社会资源的整合过程,对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起着支撑作用,推动着社会健康文明和谐发展。
上述分析表明,文化是实现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驱动力,其本质就是将文化嵌入社会治理体系,通过文化的认同机制和价值观念整合机制,引导、规范和约束个体(整体)的行为,为政治和经济治理提供相适应的情境,以此实现有效的社会治理。“和合文化”与天台县基层社会治理的关系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和合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和合文化”的基本内涵可以从“和”与“合”两字字面上充分体现出来,即承认各个事物各不相同,如阴阳,但是,需要将不同的事物有机地合为一体,如五行和合。放置于当代,“和合文化”最为显著性的字眼恐怕莫过于“和谐”二字。“和合文化”要求个体身心和谐、人际和谐、群体与社会和谐,此外,也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以求得“天人合一”。而天台山的“和合文化”是中华“和合文化”的三大源头之一,“圆融共生、兼收并蓄、包容和谐”为其最大特色。
千百年来,“和合文化”深深地影响着天台人。天台民间社会深受“和合文化”滋养,建筑中的府第民居、祠堂高宇,文学艺术中的诗文书画、雕塑联愿和故事传说,宗教、信仰、饮食、家风家训甚至乡村治理,无不渗透着“和合文化”,可以说“和合文化”融入天台人自身发展的血液之中。
进入新世纪以来,“和合文化”在天台日益得到重视,逐渐复兴起来。早在2007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这为“和合文化”的复兴提供了契机。2016年以来,天台山“和合文化”相继被列为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写入全国领导干部国学教材,天台山“和合文化”被认定为中华“和合文化”的主要源头之一。近年来,天台县前后建成了天台博物馆、济公故居、孔庙、民俗博物馆、和合人间博物馆等一批文化阵地,举办了一系列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学术与文化活动。
2017年6月召开的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文化浙江的总体要求,同时省委、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印发〈浙江省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工作方案〉的通知》。同月召开的台州市五届一次党代会明确将建设“和合圣地”作为台州城市发展的文化定位。9月,天台印发了《关于打造和合文化传播地标志地建设和合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的意见》。这个《意见》的出台标志着天台“和合文化”的全方位复兴。值得关注的是,和合理念被广泛应用到基层的社会治理实践之中,如:开展和合班子、和合校园、和合征迁、和合法院、和合家风等建设,获评全国法治建设先进县、省信访“三无”县等荣誉称号,使其工作走在全市、全省前列。
事实表明,“和合文化”可以为当今中国基层治理提供“和而不同、多元包容、和睦友爱、崇文尚理”的社会治理理念,这对于中国基层治理来说是弥足珍贵的智慧。如果从社会治理尤其是善治的角度来看,“和合文化”可被视为一种治理背后的具有价值导向、规范意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它可以成为纠偏目前各种工具主义色彩的治理实践的一种药方,起到涵养善治的作用。因此,从社会治理、治国理政角度看,需要把“和合”作为价值取向、思维方式来思考谋划我们的治理实践,“和合”宜成为治理行为的法度。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和合文化”对于新时代的基层社会治理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事实上,“和合文化”的基本精神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目标是契合的,可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文化支撑。“兼容并包、多元开放、和而不同、合作共赢”的特性能有效地融入社会治理,实现互利共赢的发展。作为“和合文化”发源地的天台,在“和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上有着优秀的传统及丰富的实践。为了顺应基层社会治理的新形势、新要求与新挑战,天台县委、县政府以文化为魂,以“和合”基本理念为出发点,大力推进“和合文化”发展与基层社会治理相融合,在平安县建设、重点工程、移民拆迁、行政村规模调整、无违建县创建、积案化解、上访调解、舆情化解等治理层面取得重大成效,形成了县域基层治理的“和合圣地”天台样本,被评为基层实践的先进典型。其主要做法总结如下。
第一,抓牢“和合”队伍建设,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一是抓好村级班子建设,激发干部队伍的整体活力。天台县委、县政府专门出台《关于加强村级“和合班子”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和合班子”的建设标准,防止“内斗内耗”和“一两人独干”等现象。其次,开展“和合文化”教育,通过开设“和合”课堂、设立“和合”谈心室、编印“和合”教材等措施,在思想观念上引导村级班子的“同心同德”。再次,县政府建立“和合共事”机制,推行村级班子成员组团式承诺制度和规范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在干事创业中促进班子成员“同频共振”。同时,积极开展“和合班子”推荐,以此作为村干部报酬发放和各类评先评优的主要依据,在考核激励中实现村级班子的“荣辱与共”。二是抓好村级“网络理事长”队伍建设,打造“红色意见领袖”,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网络“理事长”主要承担网格信息采集、网络公益宣传、网络事务服务、网络文化组织、网络诈骗监督、网络谣言澄清等工作职责,开展网上正能量传播、网上纠纷调解、网络政策宣传和服务等活动,积极引导网络舆论,加强对网民的法治教育,充分发挥网络管理带头人作用。天台已经在所有村居、社区广泛设立了网络理事长和微信工作群,及时发布各类信息,采集上报社情民意,当好政令民意的“显示器”和网络信息的“处理器”。
第二,构建“和治”两大体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其一,全面构建和合大调解体系,整合社会资源、解决社会问题。这一体系主要由以下三个机制组成,其一是推进和合村居的标准化建设,充分发挥法规条例的约束和引导作用。由一个村规民约、一个五步法村民议事会、一个家风家训馆、一个道德评判团、一个和合调解团、一个法律服务团、一个心理咨询室构成的和合村居的建设标准,有效规范了村民的日常行为,提高了管理的效能。其二,深化和合调处共解机制,推动矛盾纠纷化解。明确村居、办事处(工作片)、乡镇各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工作职责,在坚持分级调解原则的基础上,展开联合调解,高效解决矛盾纠纷。例如综治办、信访办、司法所、各村居协调联动,实现信访案件的分流转办。其三,建立和合信访“清查化”机制,有效化解积案难题。例如:实行初次上访“三定一记录”制度,24个小时内定经办领导、经办人,做到信访化解稳控全流程记录。又如:建立重复访督查“五步工作法”,通过明底数、逐分析、下结论、限解决、严追责五个步骤,督促事权单位在限定期限内有效化解问题。再有,打好“四套组合拳”(三级终结、群众评议、公开听证、三方会审),以道德和合的约束性,推动有效积案化解。此外,快速推进“和合指数”体系,分析和预测社会形势。台州市社联委托浙江大学开发了“和合指数”,在天台开展试点工作,采集县级和合指数,全面摸底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同时,政府也在法院试点和合指数标准考核,精心设计和合法院检验指数、细分指数指标权重及责任单位、合理构造和合法院的评价机制,实现全面的摸排检查,确保和合法院的创建成效。
第三,实施“促和”两大法宝,激发社会治理活力。一是营造浓厚的和合氛围,切实提升治理实效。天台县出台《弘扬和合文化推进和合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和合文化”创建内容,丰富创建形式,广泛开展“和合六进六创”“和合文化节”“和合文化润泽万家”等活动,实施软弱落后村促和“八法”,将和合理念深入到单位、企业、村居、家庭、校园等各个领域,解决“班子不团结、干部矛盾复杂、自然村之间利益纠纷较多、村集体事业瘫痪”等不和谐现象,将和合理念融入到社会治理的各个方面,提升农村的和合治理水平。天台已涌现出天台法院、天台职业中专、街头小学、天都社区、洪畴镇明公村、明丰公司、龙溪始丰源村、街头后岸村等一批和合单位、和合企业、和合村居(社区)、和合校园、和合窗口、和合家庭等县级示范点,形成了和合征迁、和合信访、和合诉讼、和合调解、和合班子、和合邻里等一批工作品牌。二是打造民主协商平台,促进基层和谐发展。天台作为“村级民主决策五步法”的发源地,拥有村级民主决策的良好基础与氛围,经过多年的创新与发展,规范完善了民主决策和民主协商的程序,构建了一套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即在乡镇(街道)推行以“协商议事、协商办事、协商评事”为环节,以“民主提案、协商议案、事前协商、事中协商、事后评议”为步骤的重大事项民主协商“三环五步法”,促进了科学民主决策,切实提升政府治理效能,有效推进了基层社会治理改革。
第四,推进“和合文化”传承,提高文化政治认同。一是开展各类“和合文化”主题活动,提升群众对“和合文化”的认知。其一是积极举办“和合文化”实物及书画展,例如“和合文化”海遥时代书画展和华服和合中国行服装展。其二是定期举办系列“和合文化”活动,提升群众的文化认知。例如连续举办三届天台“和合文化节”,开展多场“和合文化与名县美城”“和合文化与家风家训”“弘扬家国情礼赞新时代·我们的最美家庭”“和合文化与天台基层社会治理的融合”为主题的“和合文化”百场讲坛活动,深入探讨“和合文化”与名县美城、与家风家训、与家庭、与社会治理之间的关系。此外,还有“和合家风·惠”活动、乡村振兴和合“套餐”活动、“和合康养与爱同行”主题徒步活动、寒山子诗词国际吟诵会、职业中专和合技能周活动、和合之春联欢会、天都社区和合邻里节活动、“和合养正”开蒙礼活动、“和合文化”润泽万家行动启动仪式等群众性“和合文化”活动。二是举办学术研讨会,加强文化的创新能力。举办全国性的“和合文化”论坛,出版《天台山和合文化》《和合文化读本》《解读和合文化》《寒山拾得(和合二仙)传说》等论著二十多部,牵头组织天台山“和合文化”专家参加其他地方举办的“和合文化”全国论坛三次,组织“和合文化”进浙江文化大讲堂一次,初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和合文化”理论和话语体系。三是开展课题研究,加强文化的学习与运用。县政府不仅在台州学院成立天台山“和合文化”研究院,还在天台山文化研究会里专门成立“和合文化”研究组,完成省第二批历史文化研究课题《天台山和合文化》包括天台山“和合文化”研究资料索引、天台山“和合文化”史、天台山“和合文化”概论、天台山文化与跨文化传播、天台山“和合文化”当代价值等五个课题研究。同时,还与浙大、钱塘江文化研究会、省农科院开展《县域基层治理的“和合圣地”天台样本研究》《和合文化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融合研究》《和合文化与天台乡村振兴研究》等项目的课题研究,为文化治理提供智力支持,促进文化成果转化为实践应用。三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和合文化”的全面普及。例如在天台举行台州市“和合文化进校园”现场会,正式编写出版《天台山和合文化》乡土教材七套,开展教育系统“和合文化”专项课题研究96项,专门命名街头小学和职业中专为“和合文化非遗传承基地”,建成街头小学“和合文化”少儿研究院、街头小学“和合文化”展示馆,把“和合文化”贯穿到国民教育始终。四是组建和合讲师团,实现“和合文化”下乡。结合送戏下乡,在农村地区广设和合讲堂,聘请专家学者在文化礼堂、文化广场深入浅出讲好“和合文化”课,实现“和合文化”理论下乡,普及了村民对“和合文化”的认识。政府还将每年6月12日设为“和合家风日”,倡议将家风家训、“和合文化”融入到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和活动中去,切实加深村民对“和合文化”的认知与理解,目前天台山家风家训馆已接待国内近2000批次参观学习团组。
第五,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升社会治理效益。一是实施多项和合工程,推进“和合文化”物化产业化发展,加强与其他产业的整体联动发展。天台县坚持突出发挥“和合文化”的当代价值,按照“时时有和合、处处见和合、人人会和合”的要求,狠抓各项重点工作项目的落实,稳步提高社会和谐程度。在县“和合文化”传承发展工作委员会领导下,“和合圣地”打造工程、天台山文化研究工程、文化产业促进工程、文艺精品创作工程、文化遗产传承工程、天台山文化传播体系建设工程等六大工程被逐步开发和落实,一大批具有标志地形象的重点项目如“和合文化”创意街区、和合圣地碑公园、和合博物馆、满堂红婚庆展示馆以及一根藤艺术展示馆等已初步建成,每年接待参观人数4万余人,国际友人2000余人,成为“和合文化”传播、交流、教育、研究和产业化的重要场所。二是打造文化产业“文化+”和“+文化”,加快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明丰公司、阳光影视、职业中专建成拾得坊、“和合文化”创意中心等企业机构,推出“和合文化”主题文创产品600多项,其中明丰公司负责人沈中明因“和合文化”贡献被列入光明日报组织的“2019中国文化产业年度人物”。县委县政府牵头指向艺术学校投资400多万元开发旅游演艺《天台遇险记》,开发《天台度过》传统文化雅集,总演出场次已近300场次,成为天台对外宣传的两张金名片。举办“和合文化全国创意设计大赛”“和合文化”办公用品大赛、“和合之宴”中餐主题宴会设计大赛等各类文化大赛,展示“和合文化”的魅力,促进“和合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与广泛拓展。此外,华顶旅行社还投资1000万元建成龙溪和合研学营地,将和合研学旅游打造成文化融合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阵地。三是积极创作文艺精品,讲好和合故事。推出以“和合文化”为主题的音舞诗画剧《天下和合》,组织编写《和合天台》画册和《和合小故事》,编印《寒山拾得与和合图》,获得广泛好评。与上海音乐学院、浙江音乐学院、台州音乐学院合作,组建大型音乐套曲《盛世和合》创作团队,吸纳了徐坚强、阎宝林等音乐界名人。举办“萧和天下”——首届天台山·中国萧文化节暨萧名家名曲音乐会,并请洞箫名家谭宝硕先生创作了以“天地和合”为主题的系列洞箫曲如《和合人间》《天地和合》《寒山问禅》等12首,并结集刻录出版发行。同时,还与浙江省电视台钱江频道合作,投资600万元,历时三年拍摄制作大型系列纪录片《天台山》三集,分《山林密码》《唐诗之路》《和合人间》,深入解读和合精神特质与天台山文化渊源。
第六,加强宣传工作规划,提升社会宣传效应。天台县委、县政府坚持“和合文化”宣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示范性文明城市宣传、婚丧事移风易俗宣传相结合,重点突出“名县美城、和合圣地”的宣传主题,努力做到多个文化层面的相辅相成与互帮互促。一是组建“和合之家”网络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打造网络公益大本营,强化宣传意识,提升宣传水平,扩大了宣传效应,还荣获浙江省网络社会组织“文润同心”工程示范基地的荣誉称号。二是结合台州市“和合圣地”建设,实施“和合文化”国际化三年行动计划,初步建成“和合文化”对外传播体系,实现了“和合文化”与社会治理的联动发展,彰显了城乡文明和合之风。据悉,多年来,已与韩国、美国、日本、加拿大、东南亚等国开展政府间和合主题文化交流达20多项,活动60多项。积极实施海外中餐馆计划,在海外中餐馆和美国纽约时代广场播放天台山宣传专题片。更有甚者,在加拿大成立“加拿大和合文化研究会”,在阿联酋迪拜、日本东京、菲律宾马尼拉成立“和合文化”海外驿站,在杭州、上海设立“和合文化”传播驿站,一批海内外人士受聘为天台山“和合文化”海外传播大使。三是创新运用新媒体,打造立体宣传阵地,扩大“和合文化”影响力。与腾讯·大浙网开展全媒体传播战略合作,摄制《改革开放百城故事——天台“和合文化”》全媒体报道、《百城故事系列报道之——天台“和合文化”篇》专题纪录片,召开“(腾讯网)浙江主流新媒体传播论坛”。同时,还与《光明日报》合作,开展“文化融”及“和合文化”深度报道,并开通了天台电视台“和合频道”与“和合天台app”,推出电视“和合侠”形象。
总之,天台县以“和合”聚人心、促发展、建机制,多措并举提升发展的“软实力”,推进了村级层面的队伍和各项事业建设的发展,坚定了“和合文化”自信,提升了治理效能,积累了成功经验。虽然“和合文化”在传承发展工作中也存在诸如资金落实进度缓慢、项目的经济社会效益不够高、协调机制较薄弱等问题,但是总体来说,天台县立足实效创新,利用“和合文化”助推社会基层治理,打造了“和合文化”的实践高地,为拓展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提供了天台治理样本,种种文化治理事迹和结果表明天台的治理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
文化是动态的,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伴随着历史的进程而演变着,在演变进程中文化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属性、形态,那就是一种转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就是按照时代特性,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新的表达形式,从而激活其生命力,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其内涵加以拓展、丰富、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合文化”同样需要创造性转换,需要创造性发展。“和合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只有回到天台的基层社会治理中才能得以实现,“和合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关键在于同现代社会治理结构相适应、相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