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良军
闲谈中,有名党员干部“坦言”:“上班按部就班,下班打道回府,工资够用就好——这样的日子可以了。”由此,一幅“知足常乐”的惬意样,似乎很是让人羡慕。只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思忖,党员干部有如此心思,恐怕害莫大焉——事业如何推进,社会如何发展,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从何而来?
诚然,党员干部在物质追求方面能够知足常乐,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是,以物欲的知足常乐为借口,进而不思进取、消极作为,便是丢了党员的初心与使命。
新时代,党员干部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本色,将为人民谋幸福、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进行到底,须“知‘不足而勇为”。
看看自己的精神之“钙”足不足。毋庸讳言,一些党员干部迷糊度日、无所事事,不求过得硬、但求过得去,正是精神之“钙”不足的根本诱因。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之际,党员干部须以此为契机,对标对表,识短板、找瓶颈,强筋健骨、补钙前行。
看看基层群众的认可足不足。有的时候,一些党员干部习惯于闭门造车、主观臆断,自以为推出的便民惠民利民政策能够极大地增进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殊不知,“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更有甚者,某些所谓“便民措施”,有些“面子工程”的嫌疑,口惠而实不至,岂能让群众快乐,岂能获得群众的真正认可?
看看内心向党的定力足不足。实践中,一些党员干部初入仕途确实“一片冰心在玉壶”,时刻想着于党忠诚、对党负责、替党分忧,想着为人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但为何半途中就变得“裹足不前、知足常乐”了呢?无他,“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缺少一以贯之、一如既往、始终如一的思想定力。全心向党、一心为民是永恒的事业,只要生命不息,就应奋斗不止。有了这样足够强大的定力,才能无愧初心,写好时代答卷。
……
今时今日,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保持“知不足”清醒——唯有“知不足”,其方能思进取之策,始终奋发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