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强
“心梗”全称为急性心肌梗死,該病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可以引起各种并发症,更严重的话还有可能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那么,遇到突发“心梗”的患者,该如何急救呢?
“心梗”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或是持续性缺血、缺氧所造成的心肌坏死。根据相关研究,大部分突发急性“心梗”的患者,都同时患有高血压、冠心病以及糖尿病等一系列慢性疾病,并且可能会因为疲劳、情感波动,或者是长期吸烟、喝酒等因素而发病。其中,“心梗”主要的临床症状包括压榨性、闷胀性或窒息性的胸骨后疼痛,以及较为明显的面色苍白、气短、出冷汗等。
突发“心梗”最为常见、最为初始的症状,便是会出现疼痛。这种痛感一般会集中出现在颅后和心脏前端,同时还会伴随剑突、腹部的压迫性疼痛感及紧缩感。具体症状和发生部位都与心绞痛有所类似,主要的区别是:“心梗”发生时疼痛感强烈,患者往往无法承受,并且此时服用硝酸甘油再加上休息,对症状缓解并没有特别大的帮助。
突发“心梗”会造成左心衰竭的情况出现。这类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呼吸障碍及紫绀等。情况更为严重时,患者还会出现肺水肿,并发生右心衰竭,严重威胁其生命安全。
心脏性哮喘出现的主要时间集中在“心梗”发作的24小时以内,心脏性哮喘也是“心梗”患者死亡的最重要的成因之一。
对于心肌梗塞患者来说,最宝贵的便是时间。通常情况下,心肌梗塞症状出现以后的4分钟内,是患者最佳的抢救时间。一旦错过了这宝贵的4分钟,便会造成患者脑细胞的大量死亡,从而威胁其生命安全。因此,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具备一定的“心梗”急救知识,就可以在亲朋,甚至是路人发病时进行及时抢救,和时间赛跑,挽救一条生命。
当患者出现症状时,应当立即采用急救措施。而急救措施的第一步,便是分辨患者是否还具有意识,确定好患者的整体意识状态。如果突发“心梗”的患者此时还具有意识,那么就需要与之进行交流,来保障其意识存在。除此以外,还需要让患者保持仰卧的姿态来平躺休息,这样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减轻“心梗”所引起的不良症状,等待医务人员的救治。
患者突发“心梗”后,如果已经没有了自主意识,说明病情相当严重,此时需要保护好其颈部,将其气道充分打开,以防止患者窒息。然后,进行人工呼吸,对患者进行充分的氧气供应。
(1)清除患者嘴里的异物:包括呕吐物、痰液、血液,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让其嘴里的东西顺势流出。
(2)打开气道:一手压着患者额头,另一个手中指和食指对齐,在患者下颌处向上抬。
(3)人工呼吸:保持患者气道畅通,先做30次胸外按压,频率为至少每分钟100次,深度大约5厘米,5~6秒人工呼吸1次。
由于大部分突发“心梗”的患者,发病过程比较迅速,并且情况危急,极有可能出现心跳停止的状况,需要立刻进行心肺复苏。需要注意的是,心肺复苏必须运用正确的手法进行胸外按压,以避免造成二次伤害。
(1)胸外按压时要确保足够的频率及深度,以保证心脏得到充分的血液回流。手掌不能离开胸壁,手指要离开胸壁,使用除颤仪时要去除身上的金属物品。
(2)按压要适度——过轻达不到效果,过重易造成肋骨骨折,血气胸,甚至肝脾破裂。
(3)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尽量保持中断小于10秒。
(4)如有条件尽早给予电除颤。
“三高”群体、有脑卒中病史者、老年人、长期吸烟者、大量饮酒者,都是急性心肌梗死的高危人群。日常生活中,“心梗”高危人群需要注重自我保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突发“心梗”的情况出现。
饮食需要定时定量,且不能够过饥或者过饱。同时,还需要注重膳食平衡,多吃水果、粗粮等食物。
只有良好的睡眠质量,才能够保证机体的健康水平。睡前不建议进食,否则会导致血液循环加快,造成心脏负担过重。
保持精神愉快也是预防突发“心梗”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喜大悲或者精神抑郁都是诱发因素。
要想预防“心梗”,还需要戒烟戒酒。尼古丁会使人心跳加快,同时还会造成血管收缩,从而引发动脉梗塞。而酒精会提高血液黏稠度,从而增加心脏负荷,可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增加心肌耗氧量,从而引发心肌梗死。因此,心血管疾病患者更需要注意少酒戒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