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推进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和进展

2021-08-16 21:24薛亮
上海人大月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达峰当量碳达峰

薛亮

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已是当下中国最热门的话题。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2021年重点任务以来,碳达峰、碳中和即成为社会关注焦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那么,什么是碳达峰、碳中和?做好此项工作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世界各国的相关工作进展又如何呢?

经济发展向低能耗模式转变

碳中和(carbon neutral)是环境化学的专业用语,指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人类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碳总量,与通过植树造林、工业固碳等方式吸收的碳总量相互抵消,实现碳的净零排放(net zero emissions)。目前,瑞典已通过立法规定在2045年实现碳中和,英国、法国、丹麦、新西兰、匈牙利等国也立法规定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碳达峰是指某个地区或行业,年度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是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标志着经济发展由高耗能、高排放向清洁的低能耗模式转变。

与碳中和、碳达峰密切相关的概念还有碳足迹、碳交易和碳信用。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是指由个人、事件、组织、服务或产品造成的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用以衡量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碳足迹为是否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指标。碳交易(carbon emissions trading)是“京都议定书”为促进全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采用市场机制建立的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为依据的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其交易市场称为碳交易市场。纳入公约的6种要求减排的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氢氟烃、碳氟化合物和六氟化硫,其中后三类气体造成温室效应的能力最强,但由于二氧化碳含量较多,对全球升温影响的占比也最大,因此温室气体交易往往以每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为计量单位。碳信用(carbon credit)也称碳信用额度或碳权,是指排放1吨二氧化碳当量温室气体权利的可交易额度或许可证,须经过联合国或联合国认可的减排组织认证。

深远影响能源消费结构

在我国当下,碳中和已然成为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热词。从去年9月举行的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到今年4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我国多次表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重大战略目标的提出为国家统筹温室气体减排指明了方向。

去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作出庄严承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均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有关工作列为今年的重点任务。今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再次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要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积极发展新能源。

我国的碳达峰与碳中和战略,不仅是全球气候治理、保护地球家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需求,也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内在需求。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世界工厂”,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使命与担当,意义重大。

目前世界已有50多个国家的碳排放实现达峰,约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40%,其中大部分为发达国家。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数据,欧盟作为整体早在1990年就实现碳达峰,峰值为48.54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美国碳达峰时间为2007年,峰值为74.16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日本碳达峰时间为2013年,峰值为14.08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据估计,我国实现碳达峰的预测峰值约为106亿吨二氧化碳当量。从实现碳达峰到实现碳中和,发达国家基本都要经历50年至70年,而我国的目标期限仅为30年。为实现弯道超车,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能源增长需求与减排降碳的巨大压力将同时存在,将会对我国经济社会尤其是能源消费的结构调整产生深远的影响。

多国明确减排目标

为应对气候变化,共同遏阻全球变暖趋势,197个国家于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召开联合国气候峰会,通过了“巴黎协定”。该协定于2016年11月4日正式生效,是有史以来首个具有普遍性和法律约束力的全球气候变化协定,其设定的目标是,与工业化前的水平相比,将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内,力争控制在1.5℃以内,并在2050-2100年实现全球碳中和目标。目前已有189个国家和地区加入该协定。该协定规定缔约国家和地区需制定碳排放减排目标,即国家自主贡献,每五年更新一次减排进展。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事务局分析显示,如果要实现将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1.5℃的目标,2030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需要在2010年的基础上减少45%,如果要实现将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的目标,则需要减少25%。截至2020年底,全球已有75个国家和地区向公约事务局提交和更新了减排目标。

欧盟于2016年10月5日正式加入“巴黎协定”。欧盟最初设定的目标为2030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较1990年至少要减少40%,落实该目标所需的各项主要立法已于2018年底制定通过。去年12月,欧盟更新上调了上述减排目标,从40%提升至55%。此外,欧盟委员会还于去年3月公布《欧洲气候法》草案,决定以立法的形式明确欧盟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要求欧盟所有机构和成员国采取必要措施实现该目标。今年4月,欧洲理事会、歐洲议会及各成员国议会就《欧洲气候法》达成临时协议,这意味着欧盟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承诺将被写入法律。

今年5月6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宣布,德国进一步提高减排目标,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较1990年减少65%,高于欧盟减排55%的目标,实现碳中和也从2050年提前至2045年。默克尔的表态让德国成为首个进一步提高2030年减排目标的欧盟成员国,德国计划实现碳中和的时间也是20国集团中最早的。

英国是世界首个立法明确中长期减排目标的国家,也是最早推进碳中和的国家,世界首个碳中和标准就是英国制定的。2019年6月,英国新修订的《气候变化法》明确了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去年11月,英国政府宣布一项涵盖十个方面的“绿色工业革命”计划,包括大力发展海上风能、推进新一代核能研发和加速推广电动车等。去年12月,英国政府还将2030年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提升至较1990年至少减少68%。今年4月,英国政府在公布第六个碳预算时再次更新了减排目标,即2035年温室气体排放量较1990年减少78%。

日本政府在2015年提交了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较2013年度减少26%的目标。去年3月更新时未对目标进行调整。去年10月,新任首相菅义伟首次施政讲话强调绿色增长战略,宣布日本力争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并表示将提高2030年的减排目标。去年12月,日本经济产业省出台“伴随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绿色增长战略”,详细规划了日本面向实现碳中和的产业路线图,再次强调绿色增长战略是日本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的重点。今年4月,日本政府提出温室气体减排新目标,将上述26%的目标提高到46%,并力争上调至50%。但由于环境大臣小泉进次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这一目标如何推算得出表态草率,令人大跌眼镜,引发舆论广泛负面评价。

今年1月20日,美国新任总统拜登甫一上台便签署行政命令重返“巴黎协定”。拜登承诺美国将于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4月23日,拜登在美国主导的气候峰会上公布了减排目标,承诺到2030年美国温室气体排放将较2005年减少50%至52%。此前,在拜登政府提出的2万亿美元基建计划中,有很大一笔支出用于应对气候问题,推进能源转型,其中包括推动开发和生产清洁能源、补贴化石燃料工人转换工作、扩大电动车市场等。

(作者系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副研究员)

猜你喜欢
达峰当量碳达峰
我国氢能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低碳生活,绿建未来
迎接人口“达峰”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技术清单研究
用好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倒逼机制开拓内蒙古绿色发展新未来
浅谈“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的发展与公平问题
实现碳排放达峰和空气质量达标的协同治理路径
基于统计学的中国典型大城市CO2排放达峰研究
汽车4S店财务管理与监控要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