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冬竹 谌琴 李喜贵 李圣军 齐驰名
(作者单位: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刘冬竹为副主任)
饲料粮供给安全关系国计民生,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人均口粮消费减少,肉蛋奶消费刚性增长,饲料粮需求明显增加。玉米作为主要的饲料原料,2020年国内供需趋紧,市场价格明显攀升。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加快粮食库存消化等大背景下,还需从提高玉米生产能力、促进饲料粮多元化进口、增强国际市场粮源掌控能力等方面入手,保证国内饲料粮供应和中长期供需平衡。
玉米是主要的饲料原料,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分析,我国玉米饲料消费由2000年的7950万吨增至2018年最高的2 亿吨,增长1.5 倍。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2019年生猪存栏大幅下降,导致饲料粮需求下滑,但长期看我国饲料粮消费仍将继续增长。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20/2021年我国饲料用粮达2.94 亿吨,比2019/2020年度增长31.4%;其中饲用玉米2.2 亿吨,比2019/2020年度增长18.3%。
2019年我国总人口14 亿,比2000年 增 加1.33 亿,增 幅10.4%。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测算,全国年人均肉类消费量由2000年的47 公斤增加到2014年最高的64公斤,2019年已降至55公斤(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同时年人均奶类消费量从2000年的7.25公斤增加到2019年的23.55公斤,年人均禽蛋消费量从17.2 公斤增加到23.6 公斤。按照2000年我国人均肉类占有量测算,人口增长对肉类需求的增加量约625万吨。由于人口总基数大,尽管增速放缓,未来肉蛋奶需求仍保持刚性增长,我国饲料粮需求仍将继续增加。
2000年我国城镇化率为36.2%,2019年为60.6%,我国城镇居民人口每年增加约2000万人。由于城镇与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方式的差异,城镇居民人均肉类消费水平要高于农村居民。按2000年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人均肉类消费差值7.2 公斤测算,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近二十年来我国居民在家肉类消费增长了280万吨左右。
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将扩大消费支出和食品消费支出,进而拉动肉类消费支出。2000-2019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8.9 倍。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十三五”期间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摘帽。2019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1567 元,同比增长11.5%,低收入人口肉蛋奶消费需求上升。
国内畜禽养殖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提高,胴体重、出栏存栏比、繁殖水平等指标不断提升。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猪、牛、羊和禽的胴体重分别达到77.9 公斤、146.5公斤、15.32公斤和1.61公斤,分别比1996年增长2%、11%、14%和30%;2018年我国猪、牛和羊的出栏存栏比分别达到1.62、0.49 和1.04,分别比1996年提高43%、103% 和85%。根据国家统计局母猪存栏及生猪出栏数据测算,我国每头母猪年繁育出栏肥猪水平由2008年的12.92头增加到2018年的15.91 头,增长23%。
近年来,我国畜禽养殖规模化和集中度不断提高。以生猪为例,2007-2017年我国生猪养殖场由8235万户降至3775万户,年出栏100 头以下规模的养殖场由8010万户降至3572万户,年出栏5万头以上规模的养殖场由50 户增至407 户。更多使用工业饲料的畜禽规模化养殖将增加饲料粮消费。同时散养户使用非粮饲料的数量也在下降,据《全国农产品收益资料汇编》数据,2004年我国散养生猪耗粮为177.7公斤/头,2018年散养生猪耗粮数量增至234.4 公斤/头。
2019年发生的非洲猪瘟疫情给生猪生产带来巨大损失,在政策扶持和市场需求推动下,生猪产能恢复增加。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末全国生猪存栏40650万头,同比增长31.0%,已恢复到2017年末的92.1%。农业农村部称,2021年全国生猪产能将恢复正常,2020-2022年国内生猪产能将明显增加。
玉米是我国最大的粮食作物品种,而且约70%用作饲料,是最主要的饲料原料。2019年全国能量饲料粮消费约2.3 亿吨,其中玉米占比84%。
2016年,我国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消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实行“市场化收购加生产者补贴”的新机制。2016-2020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累计调减5556万亩,为调整优化粮食种植结构、积极消化库存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国内临储玉米库存消化基本结束,玉米供求关系偏紧,玉米生产从“去产能”阶段转为恢复产能阶段。应该看到,受耕地、水资源制约,未来几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很难超过2015年的高点,继续大幅增加玉米种植面积难度加大。
2016年以来,我国玉米价格回归市场,玉米深加工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监测,2016/2017-2019/2020年度我国玉米饲料消费和损耗年均用量19650万吨,年均工业消费7450万吨,分别比2012/2013-2015/2016年度的年均用量高5775万吨和2355万吨,增幅分别达41.62%和46.22%。
供应下降叠加需求爆发性增长,玉米市场供求关系迅速逆转,2017年玉米市场开始出现产需缺口。根据国家统计局产量数据和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消费数据测算,2016/2017年度当年产需基本平衡,次年产需缺口达4000万吨。2018/2019年度和2019/2020年度相继受非洲猪瘟疫情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内玉米需求小幅回落,产需缺口有所缩小。随着生猪养殖逐渐恢复、禽料需求维持高位,饲料粮需求总体回升,加之临储玉米库存消化基本结束、工业消费稳步增加,国内玉米供求关系中长期将处于紧平衡状态。
近年来,我国小麦、稻谷继续执行最低收购价政策,产需平衡有余。由于口粮产业链条短,消化渠道单一,小麦和稻谷政策性库存逐年累积。小麦和稻谷库存可以满足国内一年消费,库存水平处于高位,特别是部分粮食已超过或接近储存年限,需要加快消化处理。
国家不断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统筹抓好小麦和稻谷政策性和市场化收购,加快消化不合理粮食库存,促使库存保持合理水平。考虑到玉米供需将长期趋紧,将部分超期储存的粮食库存用作饲料原料,既可加快消化不合理粮食库存,又有利于缓解玉米市场偏紧的供求关系。
后期来看,由于国内玉米供求关系可能在较长时期内偏紧,玉米价格走势总体保持高位,而口粮在充足的供应保障能力下价格上涨空间有限。预计未来小麦、稻谷替代玉米用于饲料的数量将有所增加。
一般认为,小麦与玉米的比价低于1.1 时,或者小麦高于玉米价格100~150 元/吨时,可能出现小麦替代玉米的情况;2011-2012年,国内玉米价格长达一年多时间持续高于小麦价格,估算2012年小麦饲用数量达2800万吨,明显高于常年1000万吨左右的小麦饲用水平。2020年5月底新麦上市时,华北地区新麦与玉米价差缩至150元/吨,比价为1.07,许多饲料企业开始采购小麦,并在鸭料中用5%左右小麦小幅替代玉米;至2021年3月,华北地区小麦均价低于玉米450 元/吨,比价0.85,部分饲料企业不再使用玉米,鸭料、肉鸡料和猪料中使用小麦基本达到了极限值。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我国小麦饲用消费在3500万吨左右,同比增加2200万吨。
稻谷饲用方面,据调研了解,受脱壳等因素影响(稻壳占稻谷重量约20%),稻谷与玉米比价0.7左右时,稻谷才有替代优势。从稻谷与玉米比价关系看,单纯依靠市场调节,稻谷在饲料中大量替代玉米的可能性不大。只能通过政策性粮食定向销售等调节供求,降低稻谷的使用成本,才有可能在饲料生产中增加使用超期不宜食用的稻谷。2020年9月国家开始定向销售部分超期储存稻谷,性价比高,利于调节玉米消费。
我国饲料粮进口品种较多,包括玉米、高粱、大麦、玉米酒糟粕(DDGS)等品种,除玉米外,其他替代品不需要关税配额管理。从2018年开始,豌豆进口也明显增加,2019年进口178万吨,2020年进口291万吨,饲料粮进口呈现多元化特点。
当前我国饲料粮进口国集中度较高。2020年我国进口大麦808万吨,其中乌克兰、加拿大、法国和澳大利亚占比分别为28%、25%、21.8% 和18.5%;进口高粱481万吨,其中美国、阿根廷、澳大利亚占比分别为88.4%、9.2%和2.2%;进口玉米酒糟粕(DDGS)18万吨,其中美国占99%;进口玉米1129万吨,其中乌克兰、美国占比分别为55.8%和38.4%。总体看,我国饲料粮进口多元化还需加强,来源国集中甚至主要来自某个国家,可能存在一定风险。
随着我国玉米价格持续高位,国内外玉米价差拉大,我国饲料粮进口将呈以下趋势:一是进口量将逐步增加,我国玉米去库存结束后,玉米产需缺口常态化,需要进口部分饲料粮予以弥补;二是进口多元化水平将逐步提高,为保证饲料粮安全,必须通过多元化进口分散饲料粮进口风险;三是饲料粮进口受双边或多边关系影响较大,如中澳和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大麦、玉米、高粱和玉米酒糟粕(DDGS)进口都带来一定影响,饲料粮进口存在不确定性。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玉米供需仍将保持紧平衡态势。为确保玉米供需基本平衡,需要从生产、贸易和产业等方面统筹谋划,从稳步提高玉米生产能力、利用国际市场调剂、加强粮食品种间调节等方面综合施策。
一是增加国产玉米供给能力。在确保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按照市场需求导向调整优化粮食种植结构,鼓励引导主产区增加玉米种植。加大科技投入,培育高产稳产、防灾减灾品种,稳定提高玉米单产水平,实现玉米基本自给。
二是实施饲料粮多元进口。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扩大玉米及替代品进口,实施饲料粮多元进口策略,同时适度进口肉类和奶类产品,平衡国内供求。
三是优先保障饲料用粮,控制燃料乙醇用粮。处理好粮食和能源、短期和长期关系,优先保证玉米饲料和工业用粮需要。科学管控粮食燃料乙醇总量,特别是严控玉米生产乙醇用量,积极发展非粮燃料乙醇。
四是加强粮食品种间调节。由于当前小麦和稻谷库存水平较高,可适度扩大超期储存政策性稻谷和小麦用于饲料消费的数量。
五是增强国际市场粮源掌控能力。培育国际大粮商,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为粮食企业打通全球贸易通道、提高市场掌控能力提供服务保障。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合作,推动玉米国际贸易更加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