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反馈教学法在新生儿复苏案例模拟教学中的应用
——以本科医学生为例

2021-08-16 01:12修文龙任艳丽林佳佳张宝泉
关键词:新生儿案例教学法

修文龙,杨 斌,任艳丽,林佳佳,张宝泉

(福建省妇幼保健院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科,福建 福州 350001)

新生儿窒息是常见的新生儿危重症,是导致新生儿死亡、脑性瘫痪和智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规范、娴熟的复苏操作是提高复苏成功率的关键。新生儿复苏是临床医学本科教育技能考试中要求掌握的项目,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除了扎实的基本理论、娴熟的基本操作,还需要清晰的思路、敏捷应变的能力、冷静的心理素质、良好的沟通及团队协作的精神。案例模拟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模拟技术设计模拟患者和临床情景进行临床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临床医生的新生儿复苏培训已广泛引入案例模拟教学的模式,学员在模拟临床环境中进行复苏操作,教师引导学员开展反馈、讨论并总结[1-2]。国内医学教育研究多集中于模拟案例设置和模拟设备上,对于模拟教学的核心环节——反馈方法的研究较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没有高质量的信息反馈,容易达到心理饱和状态,以至于丧失学习兴趣,导致学习效果不佳甚至终止学习[3]。案例模拟操作结束后,通过反馈,反思操作过程中的问题,采取针对性改进措施,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操作各环节全面的领会和掌握;培养批判性思维、临床判断与决策能力,促进知识的吸收与内化,并将其应用到临床实践中[3]。反馈的方式包括口头反馈、书面反馈和视频反馈等。视频反馈教学法是一种依靠录像设备进行视频记录,再通过不断回顾分析,纠错和评估,以提高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4]。目前在临床实践教学中,尤其是对本科医学生的技能培训中,多采用口头或书面反馈,较少应用视频反馈。笔者将视频反馈教学法应用于临床医学本科生的新生儿复苏案例模拟培训中,建立标准的教学方法,并与口头或书面的反馈方式比较,探讨视频反馈教学的培训效果,为视频反馈教学法在模拟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依据和经验。

一、视频反馈教学法在新生儿复苏案例模拟教学中的设计与实施

(一)教学对象

教学对象是2018年9月至2020年11月在我院新生儿科实习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共计96名学生,所有学生对本研究均已知情同意。根据实习生轮转表,以2人为1个学习小组,对应随机数字表,将教学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个学习小组。

(二)教学内容和实施流程

培训教材采用美国儿科学会和心脏协会主编的《新生儿窒息复苏教材》(第6版)、新生儿复苏《教师指导手册》(第5版)及相关影像学资料、中国新生儿复苏项目专家组2016年修订的《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等,并根据专家组推荐的设备要求[5]准备培训及考核教具。培训教师由具有5年以上教学和临床工作经验的新生儿科医师担任,辅助人员包括资深护士和研究生等,由新生儿复苏项目省级师资作为项目指导,对所有参与教学的人员进行培训。参与教学的人员每个季度集体备课1次,讨论模拟案例的设置、线索提示、时间分配、角色分工和引导性反馈的提纲,规范教学环节,制订统一、细化的模拟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演练,反馈教学执行情况。培训要求学生掌握新生儿复苏有关的理论和技能,对模拟案例进行迅速的分析和正确的决策,采用规范的操作进行有效复苏。

所有培训对象以2人为1个学习小组,培训共7天。第一阶段,理论学习2天,每天1个学时,学习新生儿复苏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流程。第二阶段,利用新生儿模拟人,通过教师的示范和指导,学生进行新生儿复苏各个步骤和关键环节的练习,为期2天,每天1个学时。该阶段要求所有学生均能掌握复苏流程和操作步骤。第三阶段,教师按照统一的模拟教学计划对2组学生进行案例模拟培训,为期3天,每天1学时,每个学时2个案例,研究组和对照组学生各阶段培训的时间和所采用的案例均完全相同。2名学生组成复苏小组,根据教师提供的临床案例,在新生儿模拟人上进行复苏模拟操作。除了提供必要的场景和病例信息外,教师不干预学生的操作过程,确保整个模拟过程的连续性。学生在模拟的临床环境中进行新生儿复苏的训练,教师观察受训者的判断、应对和动作。

对照组教师采用书面形式记录下学生操作中的问题,操作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书面和口头反馈,先让学生回忆自己操作的过程,引导学生发现存在的问题,讨论改进方案。最后,教师点评和总结所有学生的表现和反馈。

研究组教师和辅助人员采用视频录像的形式记录学生模拟训练的全过程,操作结束后,以视频形式进行教学反馈,教师和辅助人员播放录像视频,学生先观看自己和组内其他成员的操作录像,教师组织讨论,引导学生提出操作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再通过教学录像分段播放,启发式地提出问题并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出现问题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案,提出改进措施。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三)评价指标和方法

学生培训结束后,进行教学效果和满意度评价。培训评价指标包括:新生儿复苏操作考核评分、临床实践能力评分和学员满意度。由2名资深新生儿科医师担任考官,实施教考分离,以案例模拟方式,以训练小组为单位进行复苏操作考核,按照新生儿复苏考核评价表[6]进行评估,满分30分,2名考官同时打分,取平均分。在考核过程中,考官根据学生在考试过程中的综合表现,根据渥太华临床实践能力评分表[7]进行临床实践能力的评价,包含领导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情境评估能力、资源利用能力和沟通能力等5个项目,每个项目7分,满分35分。每名学生在培训和考核后以不记名的形式填写学员反馈表调查满意度,满分10分。

对照组在操作考核和临床实践能力评价后,补充实施1个学时的应用视频反馈法的案例模拟教学,然后再次进行操作考核评分、临床实践能力评分和满意度调查。

(四)数据处理

应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培训后的复苏操作考核成绩、临床实践能力评分和学员满意度评分,研究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照组的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视频反馈教学法在新生儿复苏案例模拟教学中的效果

(一)2组学生新生儿复苏操作考核成绩、临床实践能力和满意度比较

调查显示,研究组学生新生儿复苏操作考核成绩(27.39±1.00)高于对照组学生的成绩(24.30±2.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学生临床实践能力评分(29.90±3.42)优于对照组学生(23.83±3.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9.67±0.69)优于对照组学生(8.44±1.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1)。

表1 2组学员操作考核成绩、临床实践能力和满意度比较

(二)2组学生各项临床实践能力评分比较

2组学生各项临床实践能力中,研究组学生在领导能力(6.06±0.80)、解决问题能力(6.43±0.76)、情境意识(5.96±0.83)和沟通技巧(6.39±0.72)等方面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在利用资源能力方面,2组学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2)。

表2 2组学生各项临床实践能力比较

(三)对照组学生实施视频反馈案例模拟教学前后的操作考核成绩、临床实践能力和满意度比较

调查显示,补充实施视频反馈案例模拟教学后,对照组学生的操作考核成绩、临床实践能力和满意度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3)。

表3 对照组学生实施视频反馈教学前后考核成绩、临床实践能力和满意度比较

三、视频反馈教学法应用于新生儿复苏案例模拟教学的思考

视频反馈教学法由Fukkink等提出,在教学中录制学生模拟操作视频,通过回顾视频、讨论、分析和纠错,提高教学效果[4],在国外医学教育中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类临床技能培训。本次调查显示,结合视频进行引导性反馈的研究组与通过书面和口头反馈的对照组相比,学生考核成绩更高,临床实践能力更强,满意度更高。

(一)视频反馈教学法应用于新生儿复苏案例模拟教学的优势

1.提高学生对知识、技能操作的理解和掌握。视频是多媒体素材的一种,与语言和书面资料相比,能够承载更多的信息,更具表现力,特别利于对细节的捕捉。本次调查显示,视频反馈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技能考核成绩,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几点有关:视频反馈可以通过直观生动的影像、声音,以及定格、慢放和重放等技术,使学生能够细致地观察和分析操作的流程和细节,将理性认知和感性认知结合起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与标准视频比对,直观地发现问题;通过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取长补短,相互促进,有针对性地调整练习的目标和重点,强化重点环节;加深对操作各环节全面的领会和掌握[8-12]。

2.提高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对医疗需求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强对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医学教育改革的一个主要趋势。临床医学生除了需要掌握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操作技术,还要学习临床评估、领导能力、沟通技巧、团队精神和危机处理等。在医学本科教育中要求掌握的技能项目中,新生儿复苏是为数不多的需要综合应用评估、应变和团队协作等多种能力共同完成的项目,能够全面培养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1)有利于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在案例模拟操作中,医学生通常注重个人操作,而忽视了沟通和团队协助的重要性。笔者发现,在书面或口头反馈时,学生常难以回忆整个模拟场景的全过程,难以体会和理解操作过程中在沟通和合作方面的问题,难以进行针对性的培训。视频反馈可以通过不同角度重新审视整个案例模拟的全过程和所有细节,有助于学生充分认识沟通、合作环节存在的差距[11]。通过讨论,充分进行信息与情感的交流,打磨团队合作的细节,将个人的技能训练和团队训练相结合,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极大改善学生的沟通技巧和团队协作精神[11-12],教学实践表明,研究组在临床实践能力中的领导能力与沟通技巧方面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2)有利于培养学生情境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次调查显示,视频反馈组在临床实践能力中的情境意识、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其原因可能是:视频可以重复播放,因此,教师可避免中断学生在案例模拟操作,在整个案例模拟结束后再对问题进行纠错,从而保持整个模拟培训的连贯性,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完整、贴近临床的环境,最大限度模拟急症时的患者状态及现场气氛,并反映每个操作的节奏及对抢救时间的掌控,培养学生的情境意识、观察能力、独立思考、临床决策和应变能力[8,11-12]。

3.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次调查中,研究组学生的满意度和学习积极性优于对照组。视频生动、有声有色,有利于师生互动,活跃讨论的氛围,激发学习兴趣;视频可永久保存、随时播放,为学生创造了选择学习时间的便利,利于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视频比对,学生可以看到自己的实践能力不断提高,有助于提升学习信心[11,13]。

(二)视频反馈教学法在新生儿复苏案例模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对策、推广及建设方向

案例模拟教学在实践中发现一些问题,例如,部分学生刚接触案例模拟教学时不适应、模拟操作时易出现思路混乱、讨论时比较被动等;视频反馈教学法在实践中还可能出现拍摄经验不足的问题,导致视频不能完整体现案例模拟现场全过程和重要细节,有必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1.不断提高视频反馈和案例模拟教学法的应用能力。视频反馈和案例模拟教学需要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交换意见的参与者、启迪学生的合作者和引导者,通过控制情境、录制视频和加强讨论来引导学生深入体验。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科学地设置病例和场景,控制学习的深度和进度,安排时间,巧妙引导学生,高效总结,不断完善。此外,教师和教学辅助人员需要在备课时精心设置案例及场景线索,不断总结拍摄技巧和经验,力求通过不同角度、不同距离的组合充分反映操作的细节和场景的整体情况,以充分发挥视频反馈的优势。

2.推广视频反馈教学法。视频反馈教学法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技能操作的培训中[11-13],尤其可与案例模拟教学相结合,在急危重症抢救、需团队合作的复杂病例诊治的培训中充分发挥其生动、多角度和可重复播放等优势,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建立在线教学平台,与翻转课堂等其他教学手段融合。互联网在线教学是未来教学的重要发展方向,要大力加强线上教学平台建设,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方便学生上传和浏览视频,随时随地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在线上组织讨论,进行点评和总结;与翻转课堂等其他教学手段融合,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学习数据,帮助教师和学生实时掌握学习情况,为个体化教学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新生儿案例教学法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早期科学干预新生儿喂哺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研究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新生儿要采集足跟血,足跟血检查什么病?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