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静,赵洲,郭宇涵,刘佳乐
(西安科技大学,陕西 西安)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针对高等教育工程类专业开展的一种合格评估,即用国际化的标准(1989年《华盛顿协议》)来评估工程类专业办学水平和人才质量是否达到国际要求。进行认证,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参与认证工作将推动我国按照国际标准培养工程师、提高工程教育质量,促进我国工程技术领域适应国际竞争、走向世界[1]。因而近年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受到了高校的普遍关注,迎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2016年经过多年探索努力,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国,开启了工程认证的新里程,也使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发展更蓬勃。截至2019年底,我国共有241所高校的1869个本科专业通过了工程教育认证,认证领域涵盖了机械、材料、建筑、电气、计算机等21个专业类[2]。截至2020年,笔者所在的西安科技大学安全工程、采矿工程、土木工程、测绘工程、地质工程、资源勘查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等10余个专业已经相继参与并通过认证。
“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不仅是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也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核心理念。强调工程教育要以学生学习产出为目标来组织、实施教育过程和评价教学质量[3]。OBE突出学生在学习环节的主体地位,即教育的培养体系、实施环节、评价结果都必须从学生出发、针对学生、服务学生。随着我国认证工作的推进和认识的提高,对《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进行了第三次修订,发布了2018版,这次修订主要针对系统性和导向性问题,面向产出的评价和持续改进机制成为认证特别关注的导向性问题。
认证标准中,“评价”是出现频率最多的一个词,要求专业建立人才培养全流程的评价机制,并能够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持续改进。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和切实可行的评价机制,一直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问题,也是认证专家和认证专业一直探索研究的问题。一般来说,评价按时间段可以分为在校期间和毕业后(尤其是毕业五年后)跟踪评价两方面,也可以按照评价执行主体分为内部评价(校方和在校生)和外部评价(社会和毕业生)。调研显示,各校各专业在校期间的内部评价机制是相对完善的,执行也比较到位。校方和各专业对学生在校期间的课程、实验、实习、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和过程都具有明确的管理制度和标准要求,对于评价周期、方法和评价内容也有细化的可执行的说明,对课程达成度和毕业要求达成度也有相应的定量计算方法。体现其建立了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各主要教学环节有明确的质量要求,定期开展了课程体系设置和课程质量评价。 “计划-执行-检查(评价)-反馈”过程执行基本到位,“戴明循环”(PDCA)落地。但是面向毕业生、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外部评价,尤其是毕业生质量的跟踪评价就做得差强人意、参差不齐,成为认证工作的弱项和短板。受各种因素影响,工作普遍流于表面形式和完成任务。因而,认清当下毕业生质量跟踪评价的现状,并查明问题及其原因,探究有效的改进措施,已经成为当前工程专业认证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近十余年国内已有两百多所高校的相关专业相继通过工程专业认证,但是在毕业生跟踪评价方面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成为认证工作的薄弱环节,也鲜见这方面的研究和成果。在认证和教改推进下,跟踪评价工作也在逐步向好,但由于此方面工作缺少正规的标准,也没有成熟的模式可参考,加上评价机制不完善和工作难度大等原因,导致即使是很多已经通过两轮认证的专业在跟踪评价上仍存在工作没有常态化、评价内容支撑有限、评价结果反馈和改进难保障等问题。主要现状及问题如下: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好和管好学生无疑是重要的,教育理念、评估检查都很关注校内各教学环节,多数高校都制定了相对完善的教学制度和监督评价机制。受传统观念及其学校人力、财力的限制,较少关注学生毕业后的专业认同、社会适应情况,较少从毕业生、用人单位的角度评价大学的学习产出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工作要求和职场需求,从而较难根据市场和社会需求去调整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导致目标和需求的部分脱节和不协同。专业认证正是强调产出与需求这个教育的关键点,要求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培养要求,用内外部评价毕业达成度并支撑持续改进。
近年因认证推动,毕业生跟踪评价工作虽然有一定的进展,但是由于缺少系统的管理机制和执行办法,对于谁去跟踪评价、如何跟踪评价、跟踪评价哪些内容以及评价周期、结果要求和应用等都没有明确规定。因而落实工作时,往往没有专门部门和人员来执行,安排谁做,就由谁按各自的理解和能力来进行,导致同一学校的不同专业或同一学院的不同专业间,做得也是水平不一。由于没有建立系统的工作机制,平时又缺少工作积累,完成时难免有“临时抱佛脚”的仓促和“依葫芦画瓢”的粗仿,完成质量和结果自然也不如人意。可见完善的跟踪评价机制是有序、有效开展跟踪评价工作的前提。
认证审核要求调查毕业生比例应大于本届总人数的50%以上。但大学扩招后,各高校每年有大量的毕业生走向人才市场,学生又分散在祖国各地甚至国外的不同行业、不同单位和岗位。因此跟踪对象数量大、分布范围广,导致工作难度增大。加之学生毕业后与母校的联系较少,要保证调研数量,与多数毕业生取得联系就很难,还要开展调研和评价就是难上加难。就算是在网络化、信息化的今天,可以通过网络与部分学生建立联系,但在人人皆忙的当下,要让其配合做调研而非合作互利,也不能确保他们都能积极参与,完成调研。
跟踪对象数量大,分布范围广,联系困难,开展工作难度大、周期长,导致这项工作成为人人都不愿接手的“烫手山芋”。职能部门和专业系室的人员也很难在本职的工作之余,再有精力和时间细致完成此事,这便是此项工作的难点所在。因而要保障跟评工作能积极顺利开展,保证调研渠道畅通和调研样本数量,降低工作难度,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与毕业生建立有效的联系,并提升其参与热情。
调研显示,目前已开展的认证工作,最常见的跟踪评价途径是利用网络进行问卷调查,其次是到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走访。因为网络调研便捷、高效,又容易批量进行和定量统计,所以采用最普遍。认证中主要针对毕业要求的达成度进行评价,而毕业要求的标准涉及4个维度12个方面,必须是对认证标准有充分认知、对毕业要求深刻理解的专业内人员,才能设计出充分体现毕业要求的调研题目和内容。但现实中,并不一定是合适的专业的人员去做此事,评价内容与毕业要求的融合与匹配度往往不高,很难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有效性。
为了迎合调查对象的配合,调研问卷多以简单易完成的选择题为主,由于题目本身死板,这就限制了被调查者的一些主观和真实表达,真实情况不能得到全面体现;另外,很难用简单的客观题目和篇幅不大的调查问卷去充分融合12大项中的细则。可见调研形式单一,评价方法简单以及评价内容与毕业要求融合度不高,是评价结果不够科学有效的主要原因。
专业认证中,持续改进是实现OBE的保障,因而要求面向产出的评价,必须证明其能够用于持续改进。然而由于跟踪调研机制欠缺或不完善,没有专人专部负责和落实工作,导致调研评价结果的总结不深入、反馈和落实不到位,这是造成评价结果不能有效推进持续改进的主要原因。对调研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以学生为中心,面向产出,对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大纲等提出科学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为持续改进提供科学指引,这是评价工作的意义所在。然而跟踪评价工作主要靠各专业系部老师完成,老师教学、科研任务繁重,一般难有足够精力去认真总结和落实,致使花费了大量人力、财力得到的评价结果的价值大打折扣。所以推进跟踪评价结果的反馈和落实,是持续改进“落地开花”的前提保障。
总体来看,以往的毕业生跟踪评价工作在观念转变、机制建设、投入提升、过程管理、结果反馈和落实等方面都存在不足。针对目前的现状和不足,通过对问题产生原因的深入分析和研究,聚焦产出成果,提出了以下几个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从而切实支撑和保障持续改进工作的有效进行。
从学校教学主管、职能部门到参与认证的专业系部都首先从思想上重视毕业生跟踪评价的重要意义,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以OBE为核心,通过充分调研和论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评价机制。评价机制必须明确评价内容 (评价什么)、评价主体(谁来评价)、评价周期(何时评、多久评)、评价过程(怎么去评价)。评价机制是一个有机体系,教务处、学生处、校友会、系部是体系的主体和实施者,应明确各自职责,积极承担工作,相互配合和协调。教务处是工作的统筹和牵头部门,负责制定体系的管理制度和实施方案,确定各责任主体职责,负责实施过程监督管理;专业各系部是体系结构的核心主体,负责调研方案的设计和实施,要根据毕业要求达成度和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制定评价内容,并对结果进行总结、研究、反馈,落实;学生团委、学工办、校友办负责毕业生的联络和调研联系,配合调研,协调关系,收发资料,上传下达。教务处作为职能部门牵头,工作才有效度和力度;专业承担调研方案和内容及其反馈、落实过程,才能保证跟踪调研的科学性、针对性、专业性;学工等部门负责外联,各司其职、各展所长,才能使系统配合更高效和谐。
专业认证要求,跟踪调查的毕业生应为毕业 5 年左右,调查比例应大于本届毕业生总人数的 50%以上。这就要求必须与相当数量的毕业生建立联系,保证调研样本数量。以往工作实施的难点就是毕业生分布广、数量大,建立联系困难。因而要建立长期联系,开展常态、周期性的调研,就必须建立可靠的联络渠道。利用现代化的信息网络和媒体,是最便捷有效的方式。由学工部或者校友会负责,搭建一个毕业生与母校之间的网络互通平台,或者开发一个互联小程序,在学生毕业前就登录注册,填写个人基本信息,毕业后提醒学生定期更新自己的单位、职业、职位、电话、邮箱等信息;还要利用班级qq群、微信群、学校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宣传学校和校友,及时发布母校新闻和优秀校友动态,并定期邀请校友返校和参与母校建设,建立和维护校-生之间的情感连接。继而在开展调研时,才能快速便捷地联系到较多的毕业生和校友,也容易得到其配合支持。如果校方在平台搭建、系统维护及结果收集统计等方面有技术、人力等方面困难,也可以委托第三方专业公司去完成这部分工作,校方做好配合。并在网络平台调研外,辅以座谈、邮件、实地走访等方式。
专业认证的核心是OBE,是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组织和实施教学,开展评价。因此调研始终基于OBE,开展目标明确、设计精心、内容具体契合、实施有序的跟踪调研。调研应在学生毕业内至少有序开展两次,评价毕业要求达成度应包括知识维度、解决工程问题能力维度、通用能力维度和态度维度4方面,覆盖学生工程知识、问题分析、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研究、使用现代工具、工程与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职业规范、个人和团队、沟通、项目管理、终身学习12方面能力,还要评价学校软硬件、师资力量、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育人成果是否与育人目标相适,毕业生的所处行业领域和个人职业发展现状是否符合当前培养目标定位,毕业生的职业能力现状是否符合当前培养目标的期望。涉及知识、能力、素养、培养层次、职业发展、身心健康等方面,具体内容多,要把这么多层次、维度都考虑到体现出来,就必须认真领会认证标准的要求和要点,专业团队精心设计调研内容,经过专家审核后去实施。专业、严格、审慎、细致才能将这部分工作做到位。
成果导向、学生中心、持续改进是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学生是教育和学习的主体,成果产出是目的,持续改进是成果产出的保障。持续改进的依据就是评价结果。“评价-反馈-改进”的循环开展是持续改进基本模式,这个模式实现需要评价结果客观真实,反馈及时通畅,改进具体能落实。以往跟踪评价主要为专业认证检查而做,所以应对完检查,这些调研结果就放置一旁,很少被重视和利用。要改变这种状况,专业负责人应重视这些成果,组织专门人员对跟踪评价结果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总结,针对培养体系提炼出建设性的意见,交给上级审查后,着手实施相应的改进措施。面向产出的持续改进,也要确定改什么(改进内容)、谁来改(改进主体)、什么时候改(改进周期)和怎样改(改进过程),这与评价机制都是一致和吻合的。
在专业认证的推动下,以学生为中心,面向成果产出,支撑持续改进的毕业生跟踪评价工作获得了一定的重视与发展,但还存在机制不健全、调研渠道不畅通、调研内容不深入、调研结果反馈和落实不到位等问题。针对现状和问题,需要认真领会“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核心认证理念,改变观念,从思想上重视跟踪调研工作,并建设完善机制、搭建跟踪平台、细化调研评价内容、及时反馈和落实。这样才能使跟踪调研切实有效地服务学生、面向产出,不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