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的等待》中多重误解分析

2021-08-15 18:40周延蓉
大众文艺 2021年14期
关键词:硬汉体温温度

周延蓉

(天津美术学院 公共课部,天津 300141)

海明威的短篇作品《一天的等待》以冷静克制的叙述风格描写一名九岁病童紧张不安的一天,表现了孩子面对压力的勇气,以及父子之间不动声色、超越语言的爱和关切。感冒发烧的普通小事在作者笔下宛如试金石一般验证儿子的善良坚强和父亲的关爱包容。简练的语言和跳跃性情节诠释了“冰山原则”,儿子在臆想的死亡面前冷静坚强、父亲在冰天雪地恣情狩猎,双双显示出海明威倡导的“硬汉风度”,即“一个人可以被摧毁,但绝不可以被打败。”主人公在死亡面前以弱小生命抗击灾难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又心生怜悯。他忍受煎熬的原因是弄错了温度计量标准,其隐忍和抗争在荒诞的误解面前呈现出以“对立、冲突和斗争”为特征的悲剧之美。以往评论关注文中的儿童心理、硬汉风度和冰山原则,从文体学、叙事学、心理学角度出发做出深刻全面的解读,笔者拟从父子间多重误解入手,透过误解的产生、加深、消除体察人物之间隐藏的爱的温度。

一、误解何来

故事情节在简单直白的对话中呈现,九岁儿子发烧后体贴地去父母卧室关窗,父亲看到“他一副病容,全身哆嗦,脸色苍白,步履缓慢,好像一动就会引起疼痛”。儿子此举有两个用意,防止父母遭受流感侵袭并引起大人对自身病情的重视。在父亲“硬汉风度”的潜移默化下,儿子隐忍坚强,故作镇定地说不算啥病;父亲起床后,他已经穿好衣服坐在火炉旁取暖,看上去病得厉害,一副可怜的模样,仍逞强地说自己没病。医生量了体温,告知父亲102度,由此产生故事中的多重误解。儿子听到这个温度,误认为已病入膏肓并行将离世,把医生的诊治和父亲的照顾看成例行公事和“临终关怀”。

父亲细心记下儿子的体温和服药时间,为缓解他的病痛和无聊提议“要不要让我读点故事给你听?”儿子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对周围发生的一切漠然置之,完全处在“死之降至”的可怕想象中。虽然无心聆听,却没有驳回父亲的好意,顺从地说,“好的,如果你想读的话。”父亲读霍华德.派尔的海盗故事,发现他并不在听。海盗故事是推动故事发展的重要情节,标志着第二层误解的开始。故事里,十六岁男孩哈利在海盗船上面对西班牙战舰的炮火,突然意识到自己是主要攻击目标并绝望地发现无人接替任务,危情之下哪怕随时都会死去也必须坚持到底,他承受了超越年龄的恐惧赢得众人赞许。儿子以为父亲变相地用故事暗示自己勇敢坚强,像书中人物一样直面死亡。他领会了暗示,努力迎合不近人情的高标准,希望慷慨赴死不让父亲失望。父亲问,“你感觉怎么样?”儿子回答,“到目前为止还是老样子。”他将问题理误读成“你感觉快要死了吗?”回答里隐含着“死亡的感觉还没那么强烈。”

二、误解深化

为了不打扰儿子休息,父亲坐在床角独自看书,等着下次服药的时间。令人吃惊的是高烧不退的孩子没有昏沉睡去,反而神情异常盯着床角看。儿子在惊恐不安地等待死神来临,传说死神就出现在那个位置,但苦于不能表达恐惧,还要强装平静姿态,他说,“你不必待在这里陪我,爸爸,要是这件事令你烦恼的话”,此时儿子内心强烈渴望得到父亲的安慰怜惜,欲在对方的眼泪及痛苦情绪中印证自身的价值,因为“这件事”意味着死亡,意味着从此阴阳相隔。没想到最严重的误会出现了,“这件事”在父亲眼中即陪伴病童的百无聊赖,他为了卸下儿子的思想负担不假思索地回答“没有什么可烦恼的。”这句回答成为儿子面临的第二次沉重打击,首先是“死之将至”,其次是父亲的“若无其事”,根本不把他的生死挂在心上。儿子难以置信,心有不甘地再次确认,“要是这件事终将给你带来烦恼的话,你就不必待在这里(I mean you don’t have to stay if it is going to bother you,)”,他希望父亲迟早会为自己病故身亡感到遗憾伤心,特意用了将来时态,意思是虽然你现在觉得“没什么可烦恼的”,但“目睹我死亡,或是我死后你总有一天会伤心难过”。这时父亲将儿子刻意的提醒误认为发烧引起的胡言乱语,其伤痛失望和小心暗示被父亲看作“神志不清,杞人忧天”。为了留下休息空间父亲决定暂时离开,体贴之举被儿子误解成绝情的抛弃,令他在孤绝中承受死之将至的巨大压力和被亲人弃绝的难言痛苦。父子间的误解呈现渐进式和交互式特点,除了102度这个技术因素,其余谬误都是沟通不畅、信息受阻、克制表达造成的。

三、逃离误解

父亲暂别儿子后出去打猎,在外部世界表现出十足的活力和快乐。寒冷清冽的空气和独处的自由与病室的沉闷压抑气氛形成巨大反差。他度过一个愉快的午后,在冰天雪地中和猎犬一路连跌带滑,不时摔倒连枪都扔出去老远。他在土堤上撵鹌鹑,为了惊飞猎物冒险在结冰的灌木丛上蹦跳,不仅收获颇丰还发现了可供日后搜寻的猎物。父亲暂时离家让他放下“身为人父”的正经威严重新回到孩童的无拘无束状态,好像一个独自冒险、勇闯世界的淘气鬼,“带狗出行、摔跤蹦跳、丢枪弃甲、最后拎着四只鹌鹑回家”。此时他回归天真状态,体验猎杀的快乐,完全抛下年龄、身份束缚,也暂时忘却病中的孩子。形成反讽的是父亲在户外愉快地冒险,像孩子一样经历发现、行动和收获的喜悦;儿子在病室独自等待死神降临,像众叛亲离、无依无靠的临终老人。父亲猎杀了四只鹌鹑,他的“不在意”和“绝情”也杀死了儿子对认可和归属的渴望。可以想象当家人告知父亲打猎去了,他会多么伤心,暗中怨恨“我一直努力像你一样做个硬汉,但在我快死的时候你竟然有心思去打猎!”父亲不光是猎手,更像一名夺去儿子希望的杀手。

父亲离家后儿子不许任何人进入房间,怕家人染上致命疾病,他在绝望中陷入死亡恐惧和自身之死“毫无意义”“轻如鸿毛”的双重痛苦中,即使如此,依然咬牙忍受“临终”前的孤独和惧怕,并且处处为家人考虑,在渴求陪伴之时独自走向生命终点。儿子善良、敏感、沉默,在“灾难”面前表现出“一个人可以被摧毁,但绝不可以被打败”的高贵风度。

四、误解消除

父亲进入卧室并没有遭到反对,儿子可能会高兴地想“你终于回来了,可见‘这件事’还是困扰了你。”他面色苍白,两颊烧得发红,眼睛一动不动盯着死神将要出没的床角。父亲量了体温,儿子表现出强烈的求生欲,希望温度能降下来。迟钝的父亲让他“用不着担心”,儿子回答,“我不担心,但是我不能不想。”父亲安慰“不要想,放心好了”,儿子说“我没有什么不放心的”,在驴唇不对马嘴、充满信息谬误的对话中,父亲谈论的是“体温”,儿子谈论的是“死”,以为父亲要他“心无挂虑”地离世。吃药时儿子问“你看这有用吗?”“当然有用”,他理所当然理解成吃药可以减缓死亡的痛苦。迟钝的父亲又一次拿起了象征勇气的海盗故事,儿子忍无可忍,受够了父亲的“虚伪”,当机立断叫停隐晦变相的教导,直截了当地问:“你看我大概什么时候会死?”“到我死大概还有多少时间?”“我会死的,我听到他说102度。”“在法国上学的时候,同学告诉我说发烧到44度就不能活了,我已经102度了。”至此父亲才知道儿子从9点钟起,整整一天都在等死。误解消除了,他由衷佩服儿子的坚强忍耐,心疼地说,“可怜的宝贝,这就像英里和公里。你不会死的。那种温度计不一样。用那种温度计量,37度是正常的体温,用这种温度计量,正常体温是98度。”这时儿子了解到父亲并非绝情、不在意自己的生死存亡,而是一直在照料陪伴;父亲明白儿子反常言行背后的勇气和善良。两个不善表达的“硬汉”并没有过多的感情流露,儿子只回应了一声“哦”,这个字包含着无比复杂的心情,有对“杞人忧天”失态行为的懊恼,还有“向死而生”的喜悦和紧绷一天却不能“慷慨赴死”的骤然失落。他凝视床脚的目光松弛了,紧张状态也终于缓和,因为屋内从来没有死神光顾,有的只是父亲的无处不在陪伴和关爱。到了第二天,他回归了孩童状态,动辄为小事哭起来。

五、结语

根据故事情节和标题谐音,“一天的等待”(A Day’s wait),隐含“死亡等待”(A Death Wait)之意。病童不经意间听到自己体温高达102度,以有限的经验判断生命已走到尽头,由此产生一系列莫名其妙的误会,直到明白是两种温度标准造成的误解,才从死亡的恐惧中释放出来。摄氏和华氏的偏差和有限的交流,使父子间出现渐进交互式误解,父亲以为孩子杞人忧天,儿子以为父亲冷酷无情。他越是表现出“硬汉风度”以获得认同,父亲越是不在意,甚至离他远去。当误会消除后,彼此才发现对方的良苦用心,儿子收获了怜惜和赞赏,父亲得到了谅解和感谢。可以说,故事因摄氏和华氏之差而起,在迟钝的父亲和敏感的儿子之间展开,结尾处才让人恍然大悟,感动之余体会到“不管是摄氏度还是华氏度,文中充满了爱的温度。”海明威用简练克制、意蕴深刻的语言塑造了一对典型“硬汉”父子,他们沉默、勇敢,在压力前岿然不动,在痛苦中坚忍执着,从不轻易流露感情和表现脆弱,反映了作者的经典创作主题,即在死亡和挫折面前保持坚定信念,勇敢面对命运。如同海上的冰山,露出水面的仅八分之一,而水下的八分之七才是力量的核心所在。在不动声色的描写中,读者得以窥见爱的涌流和信念的根基,体会到作者想要传达的深刻内涵和哲学意味。

猜你喜欢
硬汉体温温度
硬汉合体
哪些因素影响体温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诗要有温度,有厚度
城市温度
温度计为什么 能测温度?
赢韩!球迷陪国足硬汉战长沙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测个温度再盖被
硬汉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