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芳
甘肃省陇西县第一人民医院,甘肃 陇西 748100
糖尿病作为临床多发病症,属于全身系统性病症。由于糖尿病病症的特殊性,患者往往需要终生性对病症进行护理,糖尿病病变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即视网膜病变或心脏和肾功能损害,严重情况下会影响患者生命安全。探究糖尿病的主要诱因,并对其进行针对性护理,可显著降低患者血糖波动现象,降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现纳入200例患者,有以下分析。
1.1一般资料 选取纳入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的20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以随机数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男14例,女86例,年龄64~87岁,平均(78.46±4.21)岁,患者病程5~16年,平均(10.21±0.83)岁,观察组:男47例,女53例,年龄64~86岁,平均(77.63±4.88)岁,患者病程5~16年,平均(10.47±0.79)岁。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包含以下内容:基础用药护理、饮食护理、定期回访等。
观察组患者采用规范性护理,包含以下内容:①健康教育:由于部分患者对糖尿病的病症情况了解较少,因此必须由相应的护理人员对进行知识普及,可采用微信公众号方式提高患者的知识接受能力。②心理护理:由于病症特殊性,患者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如烦躁、抑郁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及时了解患者目前的心理情况,并且告知其负面情绪为病症带来的影响,为患者树立信心。③用药指导:由于部分老年患者存在记忆力低下的情况,常常忘记用药或混淆药物,需要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监督,有效区分降压药物以及降糖药物。④生活指导:为合理控制患者的病情发展,需要护理人员及家属督促患者适量进行运动,可通过散步、太极等方式进行运动,同时做好饮食护理,减少糖分摄入[1]。
1.3观察指标 统计调查所有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统计血糖波动的影响因素,项目包含性别、年龄、病程、体重及糖化血红蛋白。
对比组间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后的护理效果差异,指标统计含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
2.1两组人员各资料对比 焦虑、抑郁、镇静药物、MMPI阳性以及躯体和行为异常为影响脑血管住病住院患者睡眠障碍的主要原因,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人员各资料对比[n(%)]
2.2血糖对比 观察组血糖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2。
表2 血糖对比
2型糖尿病病症患者普遍起病慢、各项病症表现不具特异性,早期不易发现。血糖异常波动情况下会产生多种并发症,如糖尿病眼病、肾病,严重情况下会导致患者死亡。由此提示护理干预的重要性。
有关研究分析中指出,女性糖尿病血糖波动发生率普遍高于男性,分析其原因多与更年期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胰岛素敏感度下降,对血糖的吸收作用减轻,导致血糖波动。同时在长期病症影响下,患者胰岛素β细胞功能双腿,胰岛素抵抗加重也会促使血糖波动。糖化血红蛋白作为影响血糖的主要临床指标,其水平与血糖指标呈正比,是检测血糖波动的主要指标之一[2]。
本文以200例患者研究有结果:患者性别、病程和糖化血红蛋白是影响患者血糖波动的主要风险因素,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后血糖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由此分析在糖尿病患者中,性别、病程和糖化血红蛋白是影响血糖波动的主要指标。临床护理以规范化措施进行护理,针对患者性别、病程以及日常生活进行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含量,减少并发症影响。
综上所述,老年2型糖尿病受性别、病程和糖化血红蛋白影响,规范进行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血糖指标,减少并发症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