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长乐
(山东阳煤恒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山东 郯城 276100)
我国存在相当数量的建厂时间较早的小型化工企业,其中一部分经过自身的发展和转型升级后,逐步跨入中型及以上企业规模,企业规模上去了,使用的生产设备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必然迫使设备管理思路和管理方法也要根据设备的变化而转变,这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因素,以下就如何才能完成这种转变进行分析和探讨。
化工工艺过程一般都比较复杂,为流程性生产,连续性强,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腐蚀性强等特点。这些特点也必然造成设备种类多,型号多,材质使用复杂,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多。中间一个流程单元的设备、管道出现问题,就会造成整个生产装置临时性停运,就需要进行维护和检修,造成经济损失。为了减少和杜绝非计划和临时性的设备停运,就需要加强维护保养,进行计划检修,保证设备的合理运行周期。因此设备管理是化工企业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化工企业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前提条件,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和持续性发展的基石。
设备的安全、稳定、长周期、满负荷、高质量运行是化工企业设备管理的目标和宗旨。
(1)设备基本为小型化,装备技术水平相对较低,自动化程度低。
(2)备用设备较多,即使单机运行周期较短,矛盾也不突出。几乎每种设备,都有一台备机。
由于以上设备的一些特点,长期形成了一些管理习惯,当中有些习惯也就累积成了管理问题,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
(1)管理理念相对落后,对设备管理的理解是片面的、支离破碎的,没有形成系统性的设备管理认识,对设备管理的概念不清晰。设备管理基本停留在检修管理的狭小范围中,基本认为设备管理就是设备管理部门和维修人员的事情,操作人员的参与度比较低。
(2)对单机运行周期不重视。由于基本每种运转设备都至少有一台备用机,所以设备出现故障,可以开启备用机,对生产影响不大,所以即使设备运行周期比正常短,一般也不会引起足够的重视。
(3)不重视维护保养。由于多方面因素,小型化工企业的设备管理理念比较落后,工作人员只是片面强调检修的重要性,不重视维护保养,或者根本没有维护保养的意识。
(4)计划检修观念落后,多数是事后维修。由于管理理念相对落后,思想上没有意识到计划检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计划检修工作多数只是在口头上重视,在实际工作中考虑生产因素多,或者说为了产量,只要是设备能够运转,就不考虑设备计划检修的事情了,依然是设备用坏了再检修,事后检修占据极大比例。
(5)不重视润滑管理,更谈不上五定、三级过滤的规范性。由于对润滑管理没有系统的认识,特别是对润滑油的分类没有深入的了解和理解,主流认知是只要有润滑油,润滑油液位不低于规定,设备就能运转,对润滑油的选择基本不考虑转速、负荷、温度等多方面因素。
(6)没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必须定期进行检验的意识。原来没有压力容器到期必须进行检验的做法,都是长期超期的比较多。压力管道原来设计和安装资料不齐全,更谈不上进行定期检验了。
转型后新的生产装置,主要生产设备采用大型化机组,并且自动化程度非常高,所有主要控制阀门、运转设备的启停都是自动化控制,生产现场无操作人员,操作人员定期到现场巡检。以我们公司为例,2015 年新上的甲醇制烯烃装置,丙烯制冷压缩机的流量达到16000m3/min,电机功率达到5300kW。全部采用远程控制操作。
由于设备大型化之后,大型设备一般不设备用机,所以单一设备比较多,单一设备一旦出现问题,就可能导致整个装置停运。因此,对设备的稳定、长周期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我们公司为例,甲醇制烯烃装置,一共有8 台进口离心式压缩机,均为单机运行,如果停机,至少要停一套单元生产装置或几套单元生产装置。
总体指导思想:根据《中国设备管理协会标准设备管理系统要求》,完善现有设备管理机制,实施设备全寿命周期的综合管理,树立设备全员、全过程的设备管理理念,从而提升设备管理水平,保障安全生产、实现过程规范,促进精益管理和提质控本增效。
(1)采取组织、技术、经济等手段,明确部门和人员职责,完善规章制度,科学绩效考核。
(2)坚持行之有效的做法,突出工作重点,阶段性对薄弱管理环节进行评估,阶段性的进行管理强化,提升薄弱环节。
(3)把设备管理的每个过程,分解为具体的、可执行性较强的条款,建立设备管理标准化的模式。
以上3 项的重点是建立设备管理标准化的管理模式,下面进行详细介绍。
总体情况:设备管理标准化共分13 项管理要素,每项分别进行管理要求细分描述,以此制定《设备管理标准化实施细则》,具体如下:
(1)组织机构。以公司文件的形式明确设备管理分管领导和设备管理部门及负责人。明确各级管理人员职责;配备设备专业管理人员和设备维修维护人员。
(2)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设备设施管理制度,内容至少应包含:设备选型、购置、安装、验收、维护保养、检修、特种设备、备件、润滑、隐患事故、改造、更新、封存、报废、技术资料、培训、检查考核等制度。及时修订更新设备管理考核制度,严格按照制度执行落实并有奖惩记录。
(3)档案资料。有专兼职人员负责设备档案及资料管理。制定档案资料编号规则并执行;对于重点设备、关键设备,无备机设备等建立独立档案。
(4)设备使用和维护。操作人员对所使用的设备,要做到“四懂三会”。四懂,即懂结构、懂原理、懂性能、懂用途。三会,即会使用、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认真执行操作指标。
制定设备维护规程,实行双包机管理,操作人员、维修人员分别按照职责实施设备维护。
(5)计划检修及预防性检测管理。编制机电设备年度检修计划和月度检修计划;对重点检修项目应编制检维修方案并严格执行审批流程管理。
制定检测计划,对易腐蚀的管道、设备,对涉及液态烃、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等泄漏后果严重的部位,对承受交变应力载荷的压力容器等进行定期检测。
(6)设备巡检管理。制定有效且符合实际的巡检路线,点巡检表项目内容齐全完善。
(7)材料备件管理。建立物资采购、验收、库房管理管理制度。
(8)特种设备管理。采购符合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的特种设备,特种设备的安装、改造、维修,必须由取得许可的单位进行,按相应规定进行注册登记及登记变更。
建立特种设备及安全附件台账,制定具体的特种设备的操作规程。
(9)大型动设备管理。测大机组和重点动设备转速、振动、位移、温度、压力等运行参数,及时评估设备运行状况。
(10)重点储罐管理。定期对储罐等重点静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填写检查维护记录。
(11)现场管理。建立覆定置管理标准,建立无泄漏管理制度,现场各类标识齐全整洁。
(12)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建立台账,定期分析整改。建立和完善设备隐患管理相关手段和措施,对排查发现的风险隐患,应当立即组织整改,对于不能立即完成整改的隐患,应进行安全风险分析,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13)设备事故管理。建立设备事故事件管理制度,明确事故事件的报告、调查和防范措施制定等要求;发生事故严格按“四不放过”原则处理,找出根本原因;认真吸取同类企业、装置的教训,提高安全意识和防范事故能力。
每项要素以分值的方式进行量化打分,以此评判实施效果。并根据实际需求及时调整相关要素的标准条款,使之可执行性更高。
以我们公司为例,设备管理标准化实施细则从2015 年开始实施,使大家对设备管理的认识提升了高度,转变了思想观念,明确了管理内容,通过五年的实施,没有出现因设备自身原因,造成装置故障停车,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综上所述,传统小型化工企业转型升级后,生产装置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设备类型同样也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而一个企业的管理理念却具有传承的特点,一些固有的观念需要时间去改变。因此,如何根据生产装置的实际情况,在管理上快速去适应,是摆在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标准化程序的建设,是企业抵抗风险能力的一个具体体现,国外一些企业的成功经验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
设备管理标准化建设,是把设备管理纷繁复杂的内容、工作程序和方法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概况和浓缩,用制度把它固定下来,作为设备管理的行动准则,这样,可以使设备管理工作更加条理化、规范化、标准化,使设备管理工作目标更加明确,重点突出,促进设备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以此构建设备标准化体系和长效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