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娜
1
山崖若削尖的笔直立在一片绿画布中,显得有些突兀。山崖间有一条弯曲的小毛路,似裂开的缝,远看就令人心惊。这每一步都要聚神聚力地走的路,在伟民看来,是印在心中亲切无比的归家之途。
这天的他,分外沉默,临近中午太阳本就火辣,又加之不能再续学业且是无功而返,伟民显得有些萎靡不振。他在路上遇到一个穿着朴素的陌生中年男人。伟民知道这个男人不是村里人,因为村里人连朴素的衣服也穿不上。上好的衣服,不过是只有一两个补丁的衣服罢了。那人很是热情的和他打招呼,一下子把伟民的好奇心勾出来了,他们一路畅谈,把伟民心底的烦躁慢慢吹走。伟民觉得这个中年男人很奇怪,一路上问他村里的各种情况。比如这村为何叫回龙村?比如这村是以什么收入为主?伟民仔仔细细地回答他。比如,回龙村这个名,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条龙因躲避追杀,受伤从北方一路向南逃,最后它逃到了滇北的一片隐蔽的山林,它在这里遇到了一个好心的老农,这个老农把它带回自己的小屋,为这条龙医治,最后这条龙就留在了这里,做了这片山林的守护神,把这片土地当成了家,所以先辈就把这一片山林命名为回龙山,故回龙村就此流传了下来。这片山林日益繁茂,故村民靠它的滋养为生。当然伟民没说,在自己看来这片山不过似一条盘旋而卧的巨龙罢了。
在与中年男子的交谈中,伟民的心思被调动了起来,他望着这片生养自己的大地,感叹自然的无穷魅力。他开始忘了自己的心事。他不知道身旁的这个普通的中年男人是秋城区委书记张平。从伟民口中,张平也知道了他是回龙村唯一一个高中生。家里倾尽全力供他上学,只望他他日衣锦还乡,光宗耀祖。没想到他从一九八八年毕业,到现在一九九○年,复读两年后依旧名落孙山。家里再也无法圓他的大学梦,无奈之下他只能回村。说完这些话伟民望着那高高的山峰笑了笑,张平从这个青年的眼里看到这片山海的倒影,在这个深邃乌黑的瞳孔里的那抹炽热。
一路上张平的各种咨询,终于引起了伟民的怀疑。伟民想他应该不是普通人。却没有多嘴问他的身份,从小父母教育伟民要好客,虽然鲜少有人来,还有伟民觉得这个村庄除却景色也没什么值得外人惦念的。伟民看着这个山清水秀的村庄,身边这个中年男人感叹道:“这么一处宝地,外人不知可惜了。”这一语戳疼了他有活力的心。伟民想,是啊,不读大学又如何。读书,不就是为了让村里人走出去吗?不读书也可以带村里人走出去呀!是自己钻牛角尖了。
走了两个多小时的山路,越过山丘,终于看到村子了,四周环绕的林子依旧青翠欲滴,仿若宝绿的翡翠围绕村子。这个坝子已经不知有多少年历史了,伟民这几年在外看惯了的土房砖房,在他心底仍旧不及这泛黄的小木屋。但伟民不想村子永远如此落后,他想让村里人知道知识的海洋是多么的丰富,他想让求知者不再为钱而扰,他想让村里人不再为娶妻发难。
这短暂的两个小时里,伟民对这个中年男人有了新的认识。这个男人虽穿着朴素却谈吐不凡,见解独到。伟民观察到,当张平看到这山坳里的村子时,曾因这村庄美景眼睛一亮,但当张平看到木制简陋的房屋时却流露出悲悯的神情。伟民觉得那是一个柔软的人特有的真心。张平也觉得这个年轻人很不错,一心想报答自己的生养地,不忘本。两个人因这两小时左右的交谈而成了挚友,当然这是后话。
到村里已是下午,下地的父母已经回家,伟民猜到这个名叫张平的男人应该是小官,来村里考察。伟民把他领进家里,看着家里的简陋,伟民的脸忽地浮上红云,他手足无措地招待张平坐在那条看起来还不错的红漆长凳上,张平看出他的窘迫,叫他无须费心,只需带自己到村里转转即可,伟民尴尬地挠挠头说好。当他领着张平绕村转了一圈后,伟民看到这个已有岁月留痕的男人眼眶红了,张平对伟民说:“村里人生活不易呀!”伟民深受触动,他想着山外的白墙红砖,再看这泛黄的村庄,他暗暗想,一定要让村里人也感受到那幸福的颜色。
傍晚,张平走了,伟民送他走的。伟民返回时已是晚上,听着土豹子的嚎叫,他一手举着火把赶路,一手紧握着张平记给他的电话号码。伟民想:“原来他是那么大的官,原来他是关心回龙村的未来。我要以他为榜样,带村里人走出去,把我所学的回报给村里。”
2
一年后,伟民听从家里安排,娶了村头老李家二女儿。这时,他已24岁了。老李对他说:“我把女儿许给你,只因你是村里唯一一个高中生,你一定要出人头地,不要叫人看扁。”伟民想他不要自己出人头地,他要村里人都出人头地。经过一年的劳作,伟民发现,村里人世代以种苞谷为生,养山羊为辅,捡菌子和挖野天麻为日常消遣,但山里路不通车。靠马驮苞谷去苏甲乡集上贩卖。本地苞谷产量小,马驮太费力,山羊养七到八年才100多斤,生长太慢不划算。经过一年的细致观察,伟民心里已有了打算。
同年,伟民参加了村长选举,他当选了村长,成为回龙村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村长。村里有人不服,认为他年轻,做事轻浮不稳重,私下叫他“小村长”。久而久之,村里人都唤伟民为“小村长”,只是语气平淡听不出深意。
这年,他打电话给张书记,汇报了自己的想法,并得到张平书记的支持,为回龙村争取到了扶贫政策——免费引进新品种苞谷和山羊。
伟民开始动员村里人种新品种苞谷和养新品种山羊。村里人只同意种植新品种苞谷,却不愿意养新品种山羊。只因伟民支持引进的波尔山羊头上没角。村里老人们不愿意,老人们认为山羊角是吉利的象征,没有角的山羊会为村庄带来灾难。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没办法,伟民向张平书记求助,张平书记说:“有两种新品种山羊,要不引进有角的南疆黄山羊吧”,伟民说:“我这几天去各乡集的牛马市场上打听过了,他们说南疆黄山羊不适合我们这的气候。养活的少呀!”张平书记说:“试试吧,一步一步来,别着急。”最后伟民让一步,村里老人让一步,村里引进了南疆黄山羊。
又到一年秋收时节。苞谷丰收,村里人高兴,遇到伟民时,那声“小村长”里有听得出的喜悦。但同时村民发现山路不通车,粮食难以贩卖,这些粮食成了幸福的负担。又加之饲养的南疆黄山羊开始出现死亡。村里出现了风言风语,有人说“有知识又如何,是头牛拉到北京去,回来还是头牛。伟民真是‘小村长,老辈传下来的山羊不要,非要这什么生长快的黄山羊。这下好了,羊全死了。”此时,已为伟民育有一个孩子的妻子,也怨他好心做坏事。伟民急了,时常往乡集上跑,不着家,四处调查。伟民最后得出要想富,就要把车路先打通,再引进波尔山羊。
3
听到要集资修路,村里人对伟民的不满越发重了,又开始有意无意的对伟民冷嘲热讽,阴阳怪气地叫他“小村长”。伟民心里又急又苦,嘴角起了一个泡,他不想干了,不想管了。但张平书记告诉他:“村民本就淳朴,他们只是着急并无恶意。为人民服务者,有一条就是要忍。不管他们说什么,你要保持冷静,吸取经验,才能在这条路上走远。”伟民又开始进行说服村里人的工作了,一个月下来,他嘴角那个泡终于破了,一个黄色的疤挂着,有一部分人被这个疤痕感动,表示愿意修路并引进波尔山羊。值得庆幸的是,全部村民都表示愿意出资修路。
路终于修通了。伟民向信用社贷款买了一辆拖拉机,为村里人拉苞谷、山羊等去卖。伟民看着这波尔山羊才养了一年时间,就有四五年的土山羊那么大,他高兴极了。他知道波尔山羊只要两至三年就可以养到一百多斤。
又三年,村里家家户户都养起了波尔山羊,一批年轻人购买了拖拉机,村子一年一个样。村里人也开始重视教育了,他们常说“小村长”才是真龙回村,让这个村子变新了,嗯,读过书,见识多了,还是比我们这些大老粗强嘞。
时隔十年,张平书记应伟民之邀又一次来到回龙村。看着曾经的小木屋变成白墙红砖房,村民衣服上的补丁没了,路上还可以看到三五成群地背着书包下山读中学的孩子,张平书记又一次红了眼眶,不同的是,这次伟民也红了眼眶。张平书记知道伟民心里苦,看着这个昔日充满朝气的年轻人,如今已有了丝丝白发。张平叹叹气从包里拿出一份关于干部提拔的文件,上面赫然有伟民的名字,他此行本就为此而来。伟民笑了笑拒绝了,张平猜到了这个结果没有多劝,只是拍拍他的背,一切尽在不言中。
4
光阴如梭,青山又绿,又是十年过去。这十年里,村里开始了天麻种植,回龙村一跃成为当地有名的新农村,伟民终于完成了他当年的愿望。这十年里,伟民的父母相继离世,他的孩子也上了大学,村里考上大学的孩子,在拿到录取通知书的第一时间,都会拿来给伟民看,每每这时伟民都笑得像个孩子。十年里岁月染白了伟民的两鬓,才四十多岁的他,已成了村里人口中的“老村长”。
又一年,村委换届,伟民又一次连任。但他已经感到力不从心。他向村里辞去了村长之职,谢绝了村里人的请愿。他说:“村长,乃一村人的家长,应由有才者居之。我已经老了,就让他们这些年轻人来大展身手吧。”村民不解,正是好时候,为何要推辞,但看看伟民那白发和那不厚实的身体,摇摇头走了。
一日饭后,伟民依旧来到村口,看着金黄色泼墨般晕染的天空,品着小村的幸福,听绿油布似的叢林传来晚风与鸟虫和奏的乐剧,他享受着这充满诗意的世界。忽地,他重重地咳了起来,打破那美景的还有他唇角刺眼的红,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块黑色的小帕子,抹去那醒目的颜色,转身离去,留给那方天地一个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