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茂
一般手术状态下的影响酒精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有内分泌失调、自主神经系统失调等神经病变;心脏传导障碍、心律不齐等心脏病变;激素系统失常、血液功能异常等肝功能失调;电解质不平衡;等。这些情况都会增加麻醉风险。例如,患有心脏疾病的患者对麻醉药物有着较高的敏感性,容易出现休克;长期酗酒的患者如果已经出现心脏疾病,加上所需要的麻醉药物剂量增加,麻醉的困难程度以及风险都提高。如果是肝功能失調的患者,那么患者代谢药物的能力下降,无法准确评估其麻醉药物使用剂量以及风险;且肝功能异常也可能引起患者贫血,导致血液凝结功能异常,容易引起大量出血、休克。此外,血液凝结功能异常的患者,其麻醉方法不适于使用硬脊膜外麻醉,最好是采取全身麻醉。在笔者的临床工作经验中,长期喝酒患者因麻醉引起的并发症发生率N2_提高。
急诊手术状态下的影响长期酗酒的患者麻醉时需要使用的麻醉药剂量较大,但是急性醉酒的患者麻醉时所需要的剂量反而会小。这是因为急性醉酒患者血液中酒精的浓度非常高。醉酒患者如果发生车祸或严重外伤,通常需要在麻醉状态下进行手术,这是酒精与麻醉之间存在的另外一种关系。急诊手术的风险与死亡率本就高于一般性手术治疗,而醉酒需要进行急诊手术治疗的患者,由于胃液、胃中的食物以及酒精等混合物容易引起反流,易引发吸人性肺炎,加上患者意识状态评估的复杂性较高,此类患者麻醉风险增加。
长期喝酒、大量喝酒等行为会增加对身体健康的伤害程度,增加麻醉风险,应控制喝酒行为,切忌大量、长期喝酒。
在麻醉之前,医护人员需要询问患者近期的喝滑隋况,了解患者喝酒的频率、喝酒量以及近期内喝酒最多一次为多少;询问患者以往的戒酒情况以及是否出现戒断症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定向力降低、激动、震颤等早期戒酒症状;检查患者的黄疸、凝血障碍以及肝掌等肝脏受损情况;检查患者是否有心肌病、高血压以及早期神经病变等疾病。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血小板计数、血糖、胆红素、肝酶、电解质、凝血功能、血肌酐等。如果发现患者在麻醉前喝酒或者有酒味,则需要检测乙醇在血浆中的含量。如果患者需要接受急诊手术治疗,则可以按照“饱胃”进行处理;如是择期手术,则可以适当延期。
长期喝酒、酒量较好或者经常喝酒,对患者身体健康产生较大的影响,出现明显的肝功能减退、心脑血管状况不佳等情况,会导致患者的麻醉耐受能力下降。由此可见,喝酒对麻醉效果的影响与患者是否长期喝酒、酒量如何、是否经常喝酒以及是否酗酒等因素关系密切,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确定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保证良好的麻醉效果。
有的长期喝酒、酗酒的人会在酒后通过喝解酒饮料来达到解酒的目的,实际上解酒饮料的主要成分是水、咖啡因、维生素B以及糖。维生素B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补充营养,从而改善神经炎,是从长期补充营养的角度考虑的,无法让酒精在人体内消失。长期酗酒的人一定要控制自己的酒瘾,逐渐减少饮酒量,降低体内酒精的含量,减轻酒精对心脏、肝脏等器官和系统健康的影响。此类患者在麻醉前,医护人员要重视麻醉风险评估,提高麻醉药物使用剂量的合理性,提高患者麻醉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