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了自己的百年华诞。
悠悠百载,泱泱中华。追忆往昔,回望来路。这一百年的光辉历程,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更是一部催人奋进的长歌史诗。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是一部勇于自我牺牲甘愿无私奉献的历史,是一部敢于胜利不断创造人间奇迹的历史,是一部忠于信仰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历史。百年史诗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是党不断发展壮大的成功密码,也是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宝贵财富。
一百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前仆后继、顽强奋斗,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神州大地早已换了人间。百年前,中国共产党打破了坚冰,今天,党用火炬照亮征程。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一个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中国已经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致敬·人物故事
百年风华,英雄赞歌
巴金曾在他的文集中,有这样一段对信仰的经典论述:“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生命是可贵的,但对这些老一辈的革命家、烈士们来说,信仰比生命更可贵。信仰是他们的灵魂,是他们心中的圣地。追求信仰,他们矢志不渝;为了信仰,他们甘于付出生命。山雨过后,秋阳洒满墓园,青青芳草间,依然有花儿在开放。风铃鸣奏着安魂曲,许多不知名的鸟儿,陪伴着这些高贵的灵魂……
葉挺:铁骨铮铮 戎马一生
在山城重庆渣滓洞集中营楼下二号牢房墙壁上,有叶挺将军被囚禁在这里时写的一首诗。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诗:“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呵,给尔自由!我渴望着自由,但也深知道——人的躯体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地下的火冲腾,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这首诗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在熊熊燃烧的烈火中,一个顶天立地的共产党人。
1896年9月10日,叶挺出生在广东省惠阳县周田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少年时代起,他就目睹了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侵略、压迫和封建势力的黑暗统治。在革命先辈的精神影响和进步教师的启蒙下,叶挺读了许多宣传革命民主主义的书刊,很早就萌生了爱国主义思想,立下了追求真理、投身革命的远大志向。辛亥革命以后,叶挺受革命潮流的影响,报考军事学校,立意走强兵救国之路。军校毕业后,他追随孙中山投身民主革命。陈炯明叛变和南北军阀混战,使他对旧军队颇为不满,萌发了创造新型军队的思想。
1924年夏天,他到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而后又加入红军学校中国班深造,并于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11月21日,以铁甲车队为基础,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为骨干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成立,叶挺出任团长。叶挺独立团在北伐战争中打先锋,屡建奇功。他率领部队,攻必克,战必胜,打了许多硬仗、恶仗,名震天下,因此被称为“北伐名将”,其所在的部队也被誉为“铁军”。
北伐战争胜利后,叶挺先后参与指挥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并于1938年1月出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军长,在敌后长江下游指挥部队转战大江南北,创建了苏南、苏北、皖东、豫皖苏边区等抗日根据地。1941年1月,国民党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叶挺将军于混乱中临危不惧,率众与数倍于己的对手浴血奋战7 昼夜,最后决定以一己换部下,前往谈判时遭无理扣押,被辗转关押于上饶、桂林、恩施、重庆等地。
在长达5年多的被囚禁生涯中,国民党对叶挺进行一连串的“劝降”都没起作用。后来,蒋介石亲自出马进行“劝导”,要任命他为国民党军的战区司令长官。可是叶挺冷冷地回答:“若是放我出去,我还是要去当新四军军长。”
在牢狱中,叶挺写下《囚歌》。激昂悲愤的曲调中,浓缩着他对牢狱生涯的体验和对生命、自由及尊严的悲壮思考。对自由的信徒、革命的斗士而言,死亡并不可怕,他们明白,在被囚的那一刻,他们已与死亡比邻而居。志士的被囚,可能是他们整个抗争生涯的最后阶段,但他们无惧死亡,甚至乐于把这视为生命中的最后辉煌。郭沫若称颂《囚歌》说:“这里燃烧着无限的激愤,但也放射着明澈的光辉……”
1946年3月4日,蒋介石被迫同意释放叶挺。4月8日,叶挺夫妇乘坐飞机去延安,不幸在山西黑茶山附近遇难。噩耗传来,举国悲痛。毛泽东在《解放日报》上发表悼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