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课微写,拓展看指向

2021-08-13 13:24方沫
新作文·初中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指向性公德千里马

方沫

海南省海口市五源河学校教师,海南省省级骨干教师,全国“三新”作文教学研究会理事。

本期,我们接着上一期的话题来说一说随课微写中的指向性拓展题。多样性拓展和指向性拓展,都是基于由课内向课外的学习拓展活动,它们有很多相同点:都基于课内文本设置任务,都需要联系现实进行拓展,都需要搜索和整理的能力,都有指向写作的交流。但指向性拓展的写作指令更加精准、明确。打个比方,多样性拓展微写作类似于自由跳伞,指向性拓展微写类似于定点跳伞,它们的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

我们来看一个指向性拓展随课微写题,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驿路梨花》课后第四题:

这篇小说所写的朴实民风是否让你感动?读完后,你对“公德”这个概念有什么想法?联系现实,和同学讨论这个话题。

《驿路梨花》反映出人与人之间淳朴互助的人际关系,是雷锋精神在生活中发扬光大的具体表现。题目设计的意图就是希望能够发挥语文课程特有的育人功能,引导我们由文本至生活,结合时代和社会背景,进一步理解“公德”的现实意义。与多样性拓展微写作更多的是需要寻找同类项不同,这道题目呈现出“我判断,我思考,我阐述”的思维梯度,将文本与“公德”概念联结,要求我们联系现实做出价值判断、观念提纯和观点阐发。多样性拓展和指向性拓展随课微写的最大的区别也就一目了然了,即一个让我们向外寻找答案,一个让我们向内作评价判断。

再来看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马说》的课后微写题:

阅读下面的短文,结合课文,写一段文字,谈谈你对人才问题的看法。不少于300字。

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资治通鉴·唐纪八》

这道题目的设计意图中很明确地表示:引导学生通过相关拓展閱读,深入理解课文观点,并提出自己的看法。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指向性拓展的指令最终指向的是“我”,“我判断”“我提炼”……

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敬业与乐业》的课后“积累拓展”题很有典型性,我们先看练习四:

作者在谈到“有业之必要”时,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两个事例;在谈到“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时,列出了四个原因。参照这两种写法,试着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或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几个事例。

再看“积累拓展”的第五题:

作者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对这个观点,你怎么看?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表明自己的看法。

你看,第四题中“参照这两种写法”,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几个事例,不正是多样性拓展么?再看第五题,“对这个观点,你怎么看?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表明自己的看法”,“我”的指向性明确。前一题还在佐证、寻找,后一题已经是判断和提炼了。

当然,多样性拓展和指向性拓展是可以互相兼容的,一个题目里可以既有寻找同类素材的多样性拓展,又有指向评价的指向性拓展。比如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孔乙己》的课后微写题:

看客是鲁迅笔下常见的形象。课外阅读鲁迅的《示众》《药》等小说,看看其中描写了怎样的看客形象,他们共同的特征是什么,并进一步思考,鲁迅写形形色色的看客,主要想表达什么。有兴趣的同学,不妨以《鲁迅笔下的看客形象》为题,写一篇小论文。

这一类的写作在我们的随课微写中可以形成一个序列,从“讨论这个话题(人、事、物)”的周边,到“谈谈你的想法”,再到九年级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这个过程中伴生着初中阶段文体意识的建立和思维能力的提升。换一句话说,这一类随课微写题实际是在引领我们的思维方式从“我记叙”向“我议论”,从看世界到审世界的转换。到了九年级,指向性甚至是指向写法而不是某一个话题要素了,随课微写中的要求也就完全自由和开放了。比如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鱼我所欲也》的课后练习五:

孟子善于运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进行类比说理,使抽象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学习这种方法,写一段话,说明一个道理。

纵观上一期和这一期的随课微写,是不是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还挺微妙的呢?我们还会发现,多样性拓展训练着重训练的是我们素材收集、筛选的能力,而指向性拓展训练的则是我们正确判断、观点提炼的能力。当这两种能力叠加,是不是会发生奇妙的质变?这其实是在为我们学习论证做准备,是一套思维缜密的论证思路推演。相信在这样长期而有意识的随课微写的引导之下,每一次的写作的落实,都会成为我们向个性表达、理性表达进发的阶梯。怕写议论文的你,更要一步一个脚印来哟。

接下来,我们还是以微话题展开实战演练吧。

随课微写:

从本文中前面列举的课后习题中任选一题,开始你的指向性拓展训练吧,希望你观点明确,论述合理,思路清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我们以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驿路梨花》课后微写题为例来分析具体的写法吧。

这篇小说所写的朴实民风是否让你感动?读完后,你对“公德”这个概念有什么想法?联系现实,和同学讨论这个话题。

这道题目的指向是“你对‘公德这个概念有什么想法”,七年级的同学对“公德”这个概念应该不陌生,《道德与法治》课中常常提到。从联系文本的角度,我们在《驿路梨花》一课中寻找公德标准,应该包含无私、助人为乐、持之以恒、雷锋精神传承等关键词;联系到社会现实,我们会发现当下这些优秀的品质比较隐性,甚至还出现舆论向反方向推的趋向;我们可以通过搜集相关热点材料来证明自己的这个判断是否正确。当然,讨论的最终目的还是弘扬正能量。有了以上的思考之后,我们可以提炼出我们对“公德”概念的想法,记录下我们的思考过程,这个写作任务就完成了。

接下来看一看同学们的展示吧。

微盘点:

主动挑战才能成为千里马

韩愈在《马说》中阐述了一个观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告诉我们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性作用。但课后短文也引发我们思考:倘若伯乐比较迂腐,千里马要怎样脱颖而出?

我认为答案是主动站在大家看得见的地方。过去资源有限,所以古人感叹怀才不遇既是对统治者腐败的愤恨,更是对自己一身才华无处施展的遗憾。但今时不同往日,网络时代,大批的机会摆在面前,我们应该努力去抓住,而不是坐以待毙。明知自己是千里马却不跑起来,被埋没了又感慨世间的残酷。不去努力拼一把,让大家看到你的才能,又怎会变成千里马呢?在人才辈出的时代,我们不应该等待伯乐来寻找自己,而应该是,跑起来,主动让伯乐看见我。

(海口市五源河学校  包惠烨)

点评: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马说》的课后微写题要求“阅读短文”“结合课文”,指向是“谈谈你对人才问题的看法”。我们看到作者在文字中有结合短文和课文的解读,也有基于现实的拓展,并在过去和现在的时代差异上提炼出自己对人才问题的看法:“主动挑战才能成为千里马”(跑起来,主动让伯乐看见我)。

鲁迅笔下的“看客”

学完《孔乙己》,我注意到了一个群体,他们是一群看客,既不起重要作用,又不担任职务,但是他们被鲁迅用锋利的语言刻画出来,反映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人情冷暖。

小说《示众》中的看客为了看热闹而做一些可笑的动作,他们冷漠自私,无聊至极;《孔乙己》里的看客呢,他们把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小说《药》中鲁迅对看客的描写更加尖锐,他们吃着人血馒头,馒头上也沾着他们的血。这群可怜、可笑、可鄙的看客又有多么令人痛恨呢?他们只是旧封建社会的一种产物罢了,他们也是病态社会下的一群不幸的人。

鲁迅用犀利的语言讽刺了当时被禁锢思想的封建中国人形象,他想用文字唤醒愚昧迂腐的旧社会的“中国看客”,因为没有了“看客”的中国才可能变成觉醒的中国吧。

(海口市五源河学校九(3)班 张芮菡)

点评:

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孔乙己》的课后微写题既有多样性拓展“课外阅读鲁迅的《示众》《药》等小说”,又有指向性拓展“看看其中描写了怎样的看客形象,他们共同的特征是什么”。作者的笔下既有人物形象的多样性,也发表了自己对于“看客”现象的观点和认识。

微链接:

七下第四单元的单元导言中提到:“要注意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很多单元的导言中都有这样的表述。随时质疑问难非一日之功,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培养拓展精神。九年级第二单元的单元写作《观点要明确》中谈到:“(要)围绕题目或按照材料的要求,形成一个旗帜鲜明的观点,并用一个明确的句子将观点表述出来。”想想看,在拓展性微写作中我们是不是早就开始这样明确观点的思维训练呢?积沙成塔,集腋成裘,功在平时,方能积微成著。

最后,一起来读读今天的微口诀吧。

微口诀

多样拓展找素材,指向拓展提觀点。

内外累积多思考,提升思维品质强。

猜你喜欢
指向性公德千里马
一种接收换能器指向性凹陷方法
WILD RIDE TO XANADU
人大专题询问:增强监督“指向性”
声波测井圆环阵指向性设计
雷云:基于四种类型公德行为的教育策略
太没公德
爱跳的“千里马”
忽逢桃林 落英缤纷——我的“指向性写作”教学点滴谈
大学生公德意识培养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