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芦芸,陈剑,黄凯裕,刘赟
1.无锡市中医医院,江苏 无锡 214071;2.宁波市中医医院,浙江 宁波 315000
过敏性鼻炎是指易感个体接触变应原后引起的由IgE介导的非感染性疾病,属Ⅰ型变态反应[1],以鼻塞、鼻痒、喷嚏及清涕为主要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嗅觉障碍、头痛而影响正常生活。因此,加强过敏性鼻炎的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2]。现代医学对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主要以口服抗组胺药和鼻用糖皮质激素为主,虽然起效较快,但是停药后易反复,且容易引起鼻腔干燥、出血等不良反应。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的大力发展,尤其是对中医外治法的深入挖掘及广泛运用,针灸广泛应用于临床,被广大患者所接受,可以更好地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3]。内服联合外治,从调理体质入手,标本兼顾,可有效控制过敏性鼻炎患者症状,得到满意的疗效。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耳鼻喉科门诊就诊的过敏性鼻炎患者60例,入选患者均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4]、中医诊断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辨证为肺气虚寒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治疗组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36.17±10.70)岁;病程(3.65±1.95)年。对照组中,男10例,女20例;年龄(35.5±9.40)岁;病程(3.81±2.4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纳入标准①符合过敏性鼻炎中医、西医诊断标准;②近1个月未经抗过敏药物治疗;③患者知情同意,对针刺无恐惧者。
1.3 病例排除标准①患有心脑、肝肾、血液系统、呼吸系统、恶性肿瘤疾病者;②鼻腔有器质性病变或曾有手术史者;③妊娠、哺乳期妇女,精神异常者。
1.4 治疗方法对照组予益气温阳方中药配方颗粒(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提供,批号:19081891)治疗,开水200 mL冲化,分早晚两次温服,共治疗2周。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针刺治疗,取穴:双侧蝶腭神经节、双侧迎香、双侧合谷、双侧足三里,具体操作:先针刺蝶腭神经节,选用规格为0.35 mm×55.00 mm的塑柄针灸针,碘伏消毒后持针向对侧额角方向针刺,至患者出现酸胀感、电击感后,即刻起针,按压针孔约10 s以防止出血;然后针刺双侧迎香、双侧合谷、双侧足三里,选用规格为0.30 mm×40.00 mm的针灸针,迎香穴向内上方斜刺0.3~0.5寸,合谷穴直刺0.5~1寸,足三里穴直刺1~2寸,采用平补平泻行针手法,得气后留针30 min。每3 d治疗1次,共治疗5次,疗程2周。
1.5 观察指标过敏性鼻炎症状评分(TNSS):采用TNSS对治疗前后四大症状进行评价[6],包括鼻塞、鼻痒、喷嚏、流清涕。TNSS均评价为0分、1分、2分、3分、4分,0分代表无症状,4分代表症状非常严重,得分越高表明过敏性鼻炎越严重,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进行得分统计。
鼻结膜炎生活质量量表(rhinoconjunctivitis quality of life scale,RQLQ):因鼻部症状采用TNSS进行评价,故仅对RQLQ中其余六个方面进行评价,总计24个问题。RQLQ每个方面均评价为0分、1分、2分、3分、4分、5分、6分,0分代表没有困扰,3分代表中等程度困扰,6分代表极度困扰,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差[7],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进行得分统计。
1.6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过敏性鼻炎症状评分减少率≥66%;有效:过敏性鼻炎症状评分减少率≥26%,且<66%;无效:过敏性鼻炎症状评分减少率<26%。
1.7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过敏性鼻炎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96.67%,对照组有效率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过敏性鼻炎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过敏性鼻炎患者治疗前后TNSS评分比较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过敏性鼻炎患者治疗前后TNSS评分比较 (±s,分)
表2 两组过敏性鼻炎患者治疗前后TNSS评分比较 (±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1周后 治疗2周后对照组30 12.67±0.80 9.83±1.21* 6.13±2.73*治疗组30 13.34±0.97 8.13±1.25* 3.93±1.84*#
2.3 两组过敏性鼻炎患者治疗前后RQLQ评分比较具体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过敏性鼻炎患者治疗前后RQLQ评分比较 (x¯±s,分)
2.4 两组过敏性鼻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说明中药口服及针刺是安全的。
过敏性鼻炎,中医称为“鼻鼽”,又名“鼽嚏”,早在《礼记·月令》中就有记载。中医学认为,鼻鼽的发生责之于脏腑虚损,阳气不足,卫表不固。肺为气之主,在窍为鼻,易受风邪,肾为气之根,主先天,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主后天,故鼻鼽的发生与肺、脾、肾三脏密切相关,治疗以补益肺气、健脾益气、温肾纳气为主,但是临床治疗上兼顾不全,笔者融益气与温阳于一体,自拟益气温阳方,在补益脾肺之气的同时,兼升脾阳而降浊阴,温肾阳而调下元。风寒外袭,肺先受之,至肺气不利,鼻窍不通,虚寒之体更易感受外邪。畏寒肢冷,清涕滂沱,鼻塞不通,喷嚏频作,遇冷风加重,或鼻痒反复,易疲倦乏力,少气懒言,舌淡苔白,脉虚弱等虚寒之证,可辨为肺气虚寒。
益气温阳方由补中益气汤合小青龙汤加减而来。方中黄芪、党参重在补益脾肺之气为君,黄芪为益气固本要药,其有效成分可提高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增加多核细胞及白细胞数量,强化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提高人体免疫调节功能[8];党参为补脾肺气之要药,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其对网状内皮系统功能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并且与黄芪同用可以使效果最大化,最终实现对机体的“扶正”作用[9]。干姜、桂枝重在温阳助气散寒为臣,桂枝通阳化气引干姜上行入经,为医圣张仲景常用药对之一,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干姜、桂枝具有抗炎、抗过敏、抗氧化等作用[10-11]。麻黄宣肺散寒,五味子、乌梅敛肺止涕,两者一收一散,可制约药物辛燥之气,共同为佐,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麻黄可通过抑制CD4+T淋巴细胞对自身抗原的识别和应答,使对已过激应答的免疫系统得到有效控制[12],五味子对白细胞介素-1α和TNF-α含量有较强的促进作用,显示出良好的免疫提高潜力[13],乌梅治疗荨麻疹、湿疹、过敏性肠炎等过敏性疾病有较好的疗效,通过抗过敏、抗菌、抗病毒、抑制平滑肌收缩而对变态反应性疾病发挥治疗作用[14]。地龙活血通络,具有抗过敏作用,辛夷宣通鼻窍,引诸药入肺经,与甘草共同为使。方中大部分药物具有免疫调节功能,从调理体质入手,治疗疾病之本,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温阳,散寒通窍之功。
2015年美国头颈外科杂志全文发表新版过敏性鼻炎临床指南,首次将针灸疗法作为可选择的方案之一进行推荐[15]。针刺蝶腭神经节疗法是一种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近年来,普遍运用于临床,尤其是过敏性鼻炎的治疗。蝶腭神经节包含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纤维,上鼻甲、中鼻甲、下鼻甲、鼻中隔等部位也都有这些神经纤维分支[16]。交感神经具有使血管收缩的作用,能够使腺体分泌物减少。副交感神经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能够使腺体分泌物增多。在健康状态下,两者相互制约,以达“阴阳平衡”。由于各种原因,机体阴阳平衡被打破,致使鼻部、眼部、咽喉等处血管充血扩张、分泌物增多。针刺蝶腭神经节,可兴奋分布于鼻腔内的神经纤维,从而改善过敏性鼻炎的症状。此外,鼻与手足阳明经关系紧密,鼻部疾病针刺治疗选穴多涉及手足阳明经穴位[17-19]。本研究所选阳明经穴位中,迎香为手阳明大肠经穴,位于鼻旁,具有通利鼻窍的局部治疗作用;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肺与大肠相表里,具有疏风解表、增强免疫力的作用;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及下合穴,具有强壮机体的作用,且足阳明经起于胃旁,上行鼻根,沿鼻外侧下行,与鼻关系密切,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亦可宣通鼻窍。
针灸联合中药治疗肺气虚寒型过敏性鼻炎,针药并施,益气温阳的同时活血通络,标本兼顾,表里同治[20]。针药结合治疗在缓解过敏性鼻炎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均明显优于单独药物治疗,值得临床深入研究。